【大紀元12月14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70週年紀念日,這個歷史問題,像其他日中歷史問題一樣依然被官方視為敏感問題。雖然江蘇省南京市舉辦萬人集會,官方媒體低調進行有關報導。中共的「克制」態度受到各界批評。而海外華人則在世界多地發起紀念活動。
1937年12月13日,日本軍隊攻陷中國當時的首都南京,之後展開長達6個星期的大規模屠殺,中國統計有30萬人死亡。
13日這天南京市開放了一個新的經過擴建的屠殺受難者紀念建築群,還鳴響空襲警報,並為受難者默哀。美聯社報導說,完全是中國政府控制的新聞媒體對這一紀念日活動的報導是低調的,強調要理性地認識有關屠殺的事實,並避免提出中國當局多年來一直堅持的日本政府應當表現出更多悔過的要求。
中國國內外的批評人士指出,中共當局對歷史的態度是極其實用主義的,中共控制下的新聞媒體和學術界對歷史的探討研究,無論是對日中關係史還是中國古代史、近代史、當代史的探討研究都必須服從中共的政治。
海外民間紀念多
在南京大屠殺70週年前後,海外各地舉辦了不同的活動,在悼念死難者的同時,讓人們瞭解、記住真相。
自12月5日到12月15日,紐約多個社團聯合發起包括圖片展、影片展、話劇、千人集會、記錄片首映五項紀念活動。
11月11日,為紀念南京大屠殺七十週年,由加拿大人改編美籍華裔女作家作品「南京大屠殺」執導和製作的「張純如–南京大屠殺」劇情記錄電影,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全球首映式。
張純如於1997年在美國出版的「南京大屠殺」引發西方國家對這段黑暗歷史的認識和關注,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上該書歷經數月不衰。
《張純如─南京大屠殺》電影12月11日晚上在香港舉行首映會,許多出席的人士要求日本當局面對歷史,向受害者及其家屬作出道歉及賠償。
為紀念南京大屠殺70週年,在11月底,台灣上映了獲日舞影展最佳剪輯獎、香港電影節人道精神獎的「被遺忘的 1937」。該片在世界各地播放時迴響熱烈,許多不知道南京大屠殺的觀眾震驚, 網絡上也引起中日雙方論戰。
官方冷 中共媒體低調
與海外的紀念形成對比的是,中國大陸的紀念活動冷清、「克制」。13日這天,南京市江東門紀念館廣場早十時舉辦萬人集會活動,包括向七十年前大屠殺遇難者默哀、敬獻花園、宣讀南京和平宣言、紀念館新館揭幕、敲和平大鐘以及放飛和平鴿。
不過BB報導指出,中國當局沒有進行大規模的紀念活動,顯然是不希望損害正在改善的中日關係。媒體的報導更是低調。
上海師範大學中國慰安婦研究中心負責人、歷史系主任蘇智良教授說,中國應該紀念南京大屠殺,但不代表中日關係不能繼續發展。
中共對歷史的態度服從於政治
日本主要的通訊社之一共同社日前從南京發出的報導說:「中方的外交人士稱,因顧及到『目前的』中日關係,中國政府的態度是『歷史就作為歷史淡然處之』。」
美國之音報導,中國當局近來一直在謀求改善日中關係。這種要求中國民眾把日本侵略中國的歷史當作歷史淡然處之的態度,顯然是中國當局謀求改善日中關係戰略的一部份。
觀察人士普遍認為,中國政府在不久前聲色俱厲地反覆對日本方面強調,歷史也是現實的一部份,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必須以史為鑒,批評日本政府未明確道歉。
但是,中國國內外的批評人士指出,中共當局對歷史的態度是極其實用主義的,中共控制下的新聞媒體和學術界對歷史的探討研究,無論是對日中關係史還是中國古代史、近代史、當代史的探討研究都必須服從中共的政治。
孫文廣:極端實用主義
山東大學教授孫文廣表示,中共當局對歷史的極端實用主義態度以及中共對歷史研究的政治控制是眾所周知的。
他說:「現在所有的學術刊物、媒體都是被中共嚴格的掌控。誰要是發表什麼文章,不管文章對不對,先要看中共中央的意圖是什麼。如果現在中共中央要跟日本搞好關係,那麼凡是有可能影響這關係的文章,即使是史實非常充份、立論非常正確,你這文章也發表不出去。」
中共得益於日本侵華
有學者分析中共對日政策的歷史原因,作家寒山撰文指出,自從1966年起,日本學者和媒體就對侵華日軍在中國的戰爭罪行進行披露。而在同一時期,毛澤東當面感謝日本首相,說要不是日本的入侵,共產黨的革命就不會成功。
寒山認為,有這樣的毛主席語錄,當年的中日關係充斥著所謂「一衣帶水」、「相逢一笑泯恩仇」之類的曼曼情話就不難理解了。
他還指出,毛澤東等人當年對南京大屠殺的忽視其實不是偶然的,其深層原因在於無論是南京保衛戰還是南京大屠殺都和中共無關。那是國民黨的事,死的是國民黨的士兵,被害的是國民政府統治下的南京居民。
中國問題專家張傑連指出,中共把日本當作操縱民族主義的一張牌,在關鍵時刻用來挑起民眾反日情緒,轉移中共統治危機,轉移民眾對中共政權不合法性的關注視線。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