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系統基模--反應遲緩的調節環路

李世珍(中山大學 系統思考與組織學習研究室)
font print 人氣: 58
【字號】    
   標籤: tags:


系統基模:「反應遲緩的調節環路」,指的是個人或組織朝向期望的目標在努力,並期望能改善問題或獲得成果。當人們感覺到期望與實際現況間有落差時,就會採取一些行動,然而,從行動的落實到最後得到期望的結果,是需要一段時間的。此時,產生了第一個問題,當人們看不到期望的成果時,就會傾向於放棄;第二個問題是,當人們看不到成果,又不了解時間滯延的觀念時,就會做更多的努力,結果會發現我們的行動已超過了目標;第三個問題是,當人們驚覺行動已超過原本期望的目標時,很可能又回過頭來減少行動,其結果又造成另一個矯枉過正的情況。

「反應遲緩的調節環路」,這個基模是系統思考的最基本組合-調節環路(Balancing Feedback Loop)加上時間滯延(Delay)。反應遲緩的調節環路可以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具有時間滯延的隱性負環(隱性目標)(如圖A.),第二種是具有時間滯延的顯性負環(顯性目標)(如圖B.)。但時間滯延並不是指前置時間(lead time),彼得.聖吉的老師佛睿思特(Jay W. Forrester)教授,他曾為時間滯延做過最好的註解「it takes time」,也就是任何行動到結果之間所需要的時間。

時間滯延愈長就代表愈晚才能獲得期望的結果。圖A.所示,當實際狀況愈不盡理想,調整行動就會愈多,一段時間過後(意指時間滯延),實際狀況才會慢慢獲得改善,此一結構中隱含著期望結果或目標;圖B.所示,右邊有一個顯著的目標,目標與現況之間會產生一個差距,目標愈高差距愈大,差距愈大行動愈多,一段時間過後,現況就會獲得改善。整個系統結構便依據隱性或顯性的目標進行調整,但當現況或實際狀況不如預期時,人們無法覺知時間滯延的作用,就很容易造成太過或不及的情況。

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描述,如冬天寒流來時洗熱水澡,如果你們家的熱水器不是裝有恒溫裝置,如圖C.所示,你的期望水溫與實際水溫之間,產生落差,落差愈大你調整熱水的行動就愈多,一段時間過後,熱水終於來了,但又變得太燙,接著再調小一點,又會嫌冷,就這樣慢慢調到你所期望的水準。另一個例子,就像你在「冰上開車」,當車子超出你期望的方向時,你會緊急轉動方向盤來修正,但因為地上太過溼滑,以至於轉動太過,你又會再緊急修正回來。

上述的二種比喻,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在上演,光碟市場1998年供過於求,1999年到2003年供不應求,2004年起又供過於求。農產品的市場也經常發生此種現象,其他如SARS期間口罩缺貨、過年期間米酒供需失調……等等,都是「反應遲緩的調節環路」在作怪,遇到這樣的結構,我們無須責怪任何一個人,因為這全是結構使然。在反應遲緩調節環路的結構中,調整行動,如生產製造、研究發展、材質研發、檢驗與實驗、擴廠、增加產線……等等,都是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產生出效益,當產銷體系的角色愈多,上游生產或製造商就愈難預測需求,因此產品供給或需求的振盪就愈嚴重。

為了讓人們體驗產銷結構狀況,麻省理工學院的史隆管理學院,於60年代發展一個發人深省的體驗遊戲,名為啤酒產銷遊戲(The Beer Distribution Game),最能體驗此一結構所帶來的影響。遊戲中四個人一組,讓每個參與者得以深切體會「造成市場巨幅波動」的行為模式,並體驗到一種全新的思考方式。

對於「反應遲緩調節環路」這類系統的處理方法,人們所需要的並非只是發展出更好的資訊系統,而是培養對這類系統的了解,並予以察覺,並且要耐心面對緩慢而漸進的調整過程,找到系統的穩定點,絕不過度反應。如缺乏這種修練,自己和其他人都會遭殃。其次,對於所需時間長的任何投資與行動,都必需考慮時間,例如:人員的訓練、產能的擴充、原料的供應……等等,如果過度反應,行動的效果會大打折扣,如果反應不急,結果恐怕難以達成。

重新省思

您是否發現貴公司的某項產品在市場上也曾陷入了一陣子供不應求,一陣子又供過於求的情況?您又是否曾因此而怪罪過消費者的不理性呢?您是否也發現您的組織中有些問題總是解決不了,不是處理過頭,就是反應不及?◇(//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管理者在經營企業時感到最困難事就是在逆境中做決策,逆境做決策的困難是在於當下你能不能清楚地去做正確的事。因為一旦決策做得不好,可能公司就一毀到底,也可能短期變好長期更糟!
  • 這個基模的中心思想是,今日你所要解決的問題,當我們拉長時間看時,會發現這個待解決的問題,竟起因於昨日所採行的解決方案。當人們為求解救眼前困難,往往採用快而立即見效的對策,就有如為求短暫暢快而喝毒酒來解渴,但卻為日後造成更嚴重難解的問題。
  • 企業的管理者若能創造出一個讓員工實踐自我管理的工作環境,那麼這個管理者是最有可能將公司生產效率及員工工作滿意度發揮到極致的。然而,如何才能讓下屬自動自發同時又能最終達成公司的共同目標呢?

  • COMPAQ面對市場的激烈競爭,兩位CEO:費佛及康尼恩分別採取了不同的對策,也帶來不同的結果。康尼恩所帶領的COMPAQ的成長引擎,如圖3。
  • 面對加速變動的現代經濟體系,組織不再能以固定產品、固定技術、固定市場而冀望能基業長青。時時學習新知識、新技能,以便創造新產品、新市場,對組織的生存而言成為基本的要求。
  • 組織學習是近十年來非常熱門的話題之一,而最近這個話題也延燒到政府單位,這也讓組織需要「學習」這件事,造就一番流行。然而,很多組織並不了解組織學習的內涵為何,就直接從字面上理解,很自然就把它組織學習連結到教育訓練,或甚至還連結到知識管理。其實,組織學習不等於教育訓練,也不等於知識管理。
  • 考夫曼將與世界各大企業高階主管輔導過程中的經驗,例如:微軟(Microsoft)、雅虎(Yahoo!)、谷歌(Google)、聯合利華(Unilever)等等。結合成這本《覺醒的企業》,期望帶給人們能夠學習著如何擴大自己內心的容量,保有自由、正直及具有責任感的態度,並且在艱困的環境下,能夠以平靜地心態發揮出生命的創造性潛能、更有智慧地去講出真相,增進組織的溝通互動,為企業開創出新的選擇。
  • 自《第五項修練》一書於1990年出版後,廣受實務界的歡迎,中文版的銷售在台灣就有數十萬冊,在中國大陸也高達了650萬冊。聖吉在《第五項修練》書中提到的「系統基模」主要談到管理的有四個,我們找到一個新的詮釋方式,幫助讀者記住。
  • 提到管理一詞,每個人想到的都不太一樣。從學院派的角度,也許有人會回答管理有四大功能:規劃、組織、領導、控制。而進行這四大功能的背後目的,就是能讓一群人能完成交付的任務,這樣的思維基本上也是建立在所謂現代科學的思想上,也就是假設透過管理或者說透過這四大功能,就能讓一群人完成交付的任務。
  • 只有透過個人學習,組織才能學習。就如享譽國際的交響樂團,一定是由一群傑出的音樂家所組成一樣,傑出的組織必定是由傑出的個人所組成。而要培養出傑出的個人,不只要提供物質的富足,更需要提供精神上的福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