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衍生金融交易量 減26.9%

標籤:

【大紀元11月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藍鈞達/台北報導〕從7月底爆發次級房貸風波開始,國際金融情勢穩定度大不如前,台灣人操作金融商品也更顯保守,根據央行公佈的資料顯示,9月份國內銀行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量,包含利率契約及匯率契約等,僅有7兆4,444億元,大幅減少26.9%。

央行金檢處副處長邱明全表示,次級房貸引發信心危機,導致全球投資行為漸趨保守;信評機構的評等準確度,在次貸風波中頗受批評,更讓信評在對新金融商品進行評等時,轉為嚴格,降低銀行新金融商品的發行量。其中,換利交易部份縮減最劇,較8月份減少7,106億元,可能是市場對美國降息看法一致,交易量自然不大。

根據央行上次的統計,8月份的衍生性金融商品承作量才突破十兆,並創下新高,短短一個月卻大降三兆。銀行業者說明,衍生性金融商品一般不是拿來避險,就是投機獲取較大利潤;8月份是次貸問題影響最大的時候,投資人通常想到的是建立避險部位,或找尋短期投機的進場點,衍生性金融商品承作量自然提高。

但從9月至今,市場漸漸發現全球金融市場的不穩定,並非只是次貸導致,原物料上漲及大型銀行虧損,都會讓市場秩序一時難以恢復。銀行業者認為,投資人因此暫時縮減部位,這也是台股成交量一直無法放大原因之一,衍生性金融商品承作量也自然下滑。畢竟,在動盪的金融環境中,如果看不準趨勢,手握現金才是王道。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財經非常道】美國降息 為何全球都鬆口氣?
黃金價格再創新高 對經濟意味着什麼
黃金價創四日新高後回落 多家機構析金價走向
上汽大眾削減在華產能 合資車企前景堪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