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文化課教材(高級):「禮」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font print 人氣: 77
【字號】    
   標籤: tags: ,

【原文】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1],慎而無禮則葸[2],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3]。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4]。」(《論語•泰伯第八》)

【註釋】
[1] 勞:勞倦。
[2] 葸(xǐ):畏懼、退縮。
[3] 絞:急切。
[4] 偷:感情淡薄、冷漠。

【語譯】
孔子說:「一味要求恭敬,而不懂得以禮節制,就會勞倦;一味要求謹慎,而不懂得以禮節制,就會變成畏怯多懼;一味憑恃通武,而不懂以禮節制,就會作亂闖禍;一味要求爽直待人,而不懂以禮節制,就會尖刻傷人。居上位的人,能夠厚待親長,百姓自然會興起仁厚的風氣。居上位的人,能夠不遺忘、背棄故交舊遊,百姓自然不至於冷漠待人。」

【研析】
「禮」是孔子思想學說的一個重要範疇。「禮」作為一種社會行為規範,由來已久。在孔子看來,「禮」是從天子到庶人,人人必須遵守的行為規範。孔子所謂的「禮」,包含內在精神和外在形式兩方面。其內在精神是維護當時的宗法等級制度及相應的各種倫理關係。在《禮記•哀公問》中,他明確指出:「非禮,無以節事天地之神也;非禮,無以辨君臣上下長幼之位也;非禮,無以別男女父子兄弟之親,婚姻疏數之交也。」所以,他認為講禮,更重要的不在於形式,而在其內在精神。

「禮」的外在形式,包括祭祀、軍旅、冠婚喪葬、朝聘、會盟等等方面的禮節儀式。孔子認為,注重「禮」的內在精神固然重要,而內在精神終究還要靠外在形式來體現。所以對這些禮節儀式,孔子不但認真學習,親履親行,而且要求弟子們嚴格遵守。他教育顏淵要「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他說:「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理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泰伯》)

「禮」所講的行為準則,也具有教化性質,要義是要求人們通過加強修養,自覺地約束自己,達到人際關係的協調,因而在精神上與「仁」「德」互相滲透貫通,所以孔子明確地把二者結合起來,認為「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顏淵》)。

【延伸思考】
(1) 想想自己日常生活的言行舉止中,有哪些有符合禮法的規範?又有哪些沒有符合需要改進的?
(2) 仁厚、善良的風氣是人人所喜愛的,不管在社會上、在家庭中、在學校內等,而要有這美好的環境,得靠人人做起,你認為自己可以做到哪些事呢?

* * *
【說故事時間】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一天,孔子在家閒坐的時候,對他的兒子孔鯉感歎的說:「君子是不可以不學習的,與人會面不可以不修飾,不修飾儀容就會顯的不整潔,儀容不整潔就顯的對人不尊重,對人不尊重等於失禮,失禮就不能自立於世。那些站在遠處就顯的光彩照人的,是修飾的有整潔儀容的人;與人接近而讓人心中洞明的,是擁有淵博學問的人。」

孔鯉聽完以後,問道:「那麼父親的意思是說君子一定要善於修飾自己了。可是您不是經常教導我說君子只要保持本質就可以了,不需要講究文采嗎?」

孔子說:「鯉啊,你還沒有理解我的意思。文采如同本質一樣重要,文質彬彬才能成為一個君子。如果一個人過於質樸,他就會顯的粗野,流於粗俗。但是也不能太講究文采。如果一個人太富於文采,文采多於質樸的話,他就會流於虛偽、浮誇。花言巧語,偽裝和善,這種人是很少有什麼仁德的。只有質樸和文采配合恰當,這才是個君子啊。」

君子是儒家理想的人格模式和人格典範,是普通人行為的標準和榜樣。但成為君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的是對文和質的關係不偏不倚的把握。「文質彬彬,然後君子」也是儒家中庸之道的一種表現,儒家講「過猶不及」,太過於修飾和太質樸都不能算是君子,只有文與質恰當,才能達到君子的境界。

轉載自:〈正見網〉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文天祥,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為宋末抗元名臣,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軍大舉進攻宋朝,文天祥捐獻家資充當軍費,號召一支萬餘人的義軍,但元軍銳不可當,義軍雖英勇作戰,也未能擋住元軍,元軍兵臨臨安,文天祥被派出城與元軍講和,卻被扣留,謝太后見無法求和,只好向元軍投降。
  • 本篇《黍離》選自《詩經》,《詩經》是產生於中國先秦時代的一部古書,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305篇詩歌,但在當時只稱它為《詩》或《詩三百》,到了漢武帝時代,就把《詩三百》列為儒家的五部經典之一,從此就有了《詩經》這個名稱。
  • 語本《禮記•經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氂,繆以千里』。」
  • 庾公(1)乘馬有的盧(2),或(3)語令賣去。庾雲:「賣之必有買者,即復害其主;寧(4)可不安己(5)而移於他人哉?昔孫叔敖(6)殺兩頭蛇(7)以為後人,古之美談(8);效(9)之,不亦達(10)乎?」(《世說新語》•德行第一)
  • 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命(1),巽朕位(2)?」 岳曰:「否德忝帝位(3)。」 曰:「明明揚側陋(4)。」師錫帝曰(5):「有鰥在下(6),曰虞舜。」 帝曰:「俞(7)!予聞,如何?」岳曰:「瞽子(8)。父頑,母囂,像傲,克諧(9)。以孝烝烝(10),刈不格奸(11)。」帝曰:「我其試哉!女於時(12),觀厥刑於二女(13)。」釐降二女於媯汭(14),嬪於虞(15)。帝曰:「欽哉!」 慎徽五典(16),五典克從(17)。納於百揆(18),百揆時敘(19)。賓於四門(20),四門穆穆(21)。納於大麓(22),烈風雷雨弗迷。帝曰:「格(23)!汝舜。詢事考言(24),乃言厎可績(25),三載。汝陟帝位(26)。」舜讓於德,弗嗣(27)。
  • 全篇記述周文王平定黎國之後,殷朝賢臣祖伊為殷朝安危擔憂,向殷紂王進諫,規勸他改弦更張,但遭到了紂王的拒絕。
  • 本文選自《國語》,相傳作者是左丘明,春秋末期魯國人,他本來姓丘名明,因其世代為左史官,所以人們尊稱他為左丘明。之所以尊重他,一是因為學識淵博,他依《春秋》著成了中國古代第一部記事詳細、議論精闢的編年史《左傳》,和現存最早的一部國別史《國語》,成為史家的開山鼻祖。更重要的是品德高尚。
  • 《牧誓》是周武王伐紂、在與紂王決戰前的誓師辭。這次決戰周武王率領兵車三百乘、精銳部隊三千人、甲士四萬五千人,並聯合ㄧ些方國部落,與紂王戰於牧野(位於商朝都城朝歌,即今河南淇縣西南。)在這篇誓辭中,周武王列舉商紂四大罪狀:一用婦人言,二荒廢祭祀,三不用兄弟,四多用罪人。及勉勵軍土和助戰的諸侯勇往直前。
  • 皋陶(1)曰:「都!亦行有九德(2)。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載采采(3)。」
  • 子謂子貢曰:「女(1)與回也孰(2)愈(3)?」對曰:「賜也何敢望(4)回?回也聞一以知十(5),賜也聞一以知二(6)。」子曰:「弗如(7)也。吾與(8)女弗如也。」(《論語•公冶長第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