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錦華:聰明的偏見

張錦華

標籤:

【大紀元11月8日訊】世事難料,人一時的聰明到底意味著什麼?最近發生的這起事件,令人唏噓!

1962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有「基因研究之父」之稱的美國科學家詹姆斯‧華生,原來預計為他的新書《Avoid Boring People》(避免煩人,暫譯)出版訪問英國,在行前接受《周日泰唔士報》訪問,宣稱研究證實黑人沒有白人聰明。消息一出引發喧然大波,原來預定的演講均被取消,甚至他在1976年離開哈佛、轉往工作31年的「冷泉港實驗室」竟將他停職!高齡79歲的他,黯然宣布從此退休。這樣驟然畫下的驚嘆號,讓人錯愕,也讓人深思。

作為一個全球知名的科學家,他宣稱的「黑人沒有白人聰明」,究竟是因為證據不足,所以引起爭議?還是因為這種帶有種族歧視意涵的發現,即使是事實,也不應發表?

研究「智力」的科學家可能自認中立客觀,可是人文學界對於針對「智力」的「科學」研究,一向有著強烈的質疑。因為訂定智力測驗的「指標」本身就註定無法超越人類的不完美,測量本身是否早已預設了科學家(例如:男性、白人)的偏見?

華生在這本新書中就感嘆當前的政治正確之風,認為「我們沒什麼理由期待不同地區各自演進的人種,他們的演進會完全相同!」其實,這個讓科學家引以自豪的研究發現,顯然正是一個偏見.因為「差異」本身為何代表「優劣」呢?工具理性過度開發的文明社會,已經在短短3、4百年間,嚴重破壞了自然和人倫環境至難以回復的地步。在最近的20年間,己可預見人類的天災人禍將加倍的頻仍,就人類的長期文明發展來看,這到底是聰明還是愚笨?

其次,如果科學家不能自覺己身的偏見,社會是否仍應允許偏見的表達?如同自由主義大師米勒所言:應讓更多的言論自由來論證真偽。

言論自由確實很可貴,也應極力維護。但是,族群仇視語言本身卻是扼殺弱勢族群自由權益的凶手,2次大戰後,聯合國代表們記取了納綷歧視及屠殺猶太族群的血腥歷史教訓,訂定了〈消弭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公約〉,規定簽約各國應以法律「制裁」任何「宣稱某一種族或族裔較為優越或低劣」或「試圖正當化種族歧視或仇恨」的語言。目前許多重視人權的國家均已簽署,包括我國。

華生是研究基因的先驅者,當然有異於常人的智力上的聰明,但當其無視於人類歷史的教訓、人權的理念;更無視於族群歧視所造成的人類殺戳,已在過去、現在,並將在未來都會不斷的發生時,我們察覺到,聰明的偏見與愚昧,其實僅是一線之隔呢!◇(//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張錦華:往事並不如煙
張錦華:保護青少年健康 大人該行動了
張錦華:讓網路世界的高牆倒下
張錦華:  收視率的賞與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