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6日訊】思想界的長者、50年代中國人民大學前副校長謝韜先生,在給老報人丁弘先生的覆信中,黯然寫道:「我們曾是真正忠心的毛派、左派、歌德派,挨整挨冤枉都仍然忠心不二的趕不走派。後來覺悟了,仍然是護黨派、改革救黨派,想方設法要救這個黨,改善黨,想黨變好,但悲哀在於逐漸發現,這個黨是很難救了,積重難返了,救不了了。怎麼辦!?」
一句「這個黨是很難救了」,不但粗線條地勾畫出了這個黨所面臨的種種危機,而且也折射出了「護黨派」內心深深的失望。類似的感歎,又何嚐不曾縈繞在我的腦海?我在21歲那年,也就是在當兵的第二年加入了這個黨,同年榮立軍功,一度滿腔熱情為之奉獻著青春、熱血和智慧,可當一浪接一浪的狂潮向我撲面襲來時,我不能不心底暗問:這,難道就是我為之奮鬥過的那個政黨?
不說別的方面,單看這個黨養著什麼樣的奴才,「這個黨是很難救了」,也並非就是一個經不起推敲的判斷。
正如我在《腐敗到怎樣才算可怕?》一文中講述的那樣:在走出家鄉之前,我看到在短短幾年的時間裏,兩個行政級別在當地數一數二的官員,因為貪污受賄而東窗事發而畏罪自盡;我從部隊回到地方的頭幾年,生活貧困,我所在的黨支部,卻有一個官員公開向我索賄,說我如果能孝敬他4000元,某件將要落到我頭上的好事就鐵板釘釘了,而我那時的工資不過是百餘元。索賄不成,他便同我「鬧翻」了……這個黨養著一些這樣的奴才,在當時便深深刺痛著我的心靈。
家破人亡後,不得不和這個黨養著的形形色色的奴才打交道,見多了無恥、無賴、蠻橫的面孔,就更是感到心寒。不說那種種悲慘的遭遇,單說我被他們從北京街頭又一次非法綁架回廣東後,他們是怎樣絲毫不顧及黨和政府的形象,怎樣變本加厲對待我兩夫婦的,也不難看出「這個黨是很難救了」。
當地一步步把家破人亡的我夫婦倆往絕路上逼迫,逼得我在11月2日面向全社會發出了呼救的信號。11月3日,我在一陣躊躇後,覺得還是應該給出一個緩衝的空間,儘可能做到仁至義盡,於是致電協調小組組長,讓他把我那篇呼救的文字,從網上打印下來,拿去給領導看看。我夫婦倆被逼無奈,接下來將會怎麼做,其實在此前的接觸中,我就已同他們說過了。
我語重心長同他談道:不要逼我邁出那一步,逼我真邁出了那一步,不光黨和政府的臉上不好看,連胡溫的臉上也不會好看。你們這些作奴才的,就是不為我夫婦倆著想,也得為你們「效忠」的黨和政府想想,為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臉面想想吧?
11月4日上午,我又兩次致電協調小組組長,他不接聽我的電話。過了幾個小時之後,他把電話打過來了,說話變得十分謹慎。我問有什麼答覆嗎?他說能有什麼答覆呢。我說是不是你們只為自己的頂頭上司負責,根本不為黨和政府的形象考慮,不為更高級別的領導負責?他無言以對。我又說,你們的意思是不是我該怎麼做,就去怎麼做?他「嗯」了一聲,再敷衍了幾句,就把電話給掛了。
這個黨居然養著這樣一些奴才!只為本地「當家的」盡忠,聽任其隨意差遣,而「爺爺、奶奶」們的臉面,他們是根本不顧的。至於黨的事業,黨的形象,在其眼裡或已是一文不值。這個黨養著多少這樣的奴才呢?只有天知道。「偉大、光榮、正確」的牌坊,居然許多時候是在靠此類奴才在護衛,嗚呼,悲哉!
看到終於逼得我幾乎要向國際社會申請避難,並憤而與這個政黨決裂了,當地的昏官、酷吏,也許心裏暗自高興——「這下好了,廖祖笙夫婦再也不會到北京去告發我們了」。殊不知在這樣的國情下,我夫婦倆真能踏出國門的可能性極微。他們處心積慮逼迫我夫婦倆的結果,末了或不過是導致魚死網破的狀況更加激烈,給這個政黨在臉上再留下一塊瘡疤而已。
他們「驕傲」地認為我夫婦倆和官方「耗不起」,他們或者還「自信」地認為這個黨會永遠這麼昏聵下去,或者鐵桶江山能保證他們草菅人命、迫害良善,而永不會得到任何懲處。可悲啊,這個黨竟然養著這樣一些不見棺材不掉淚的奴才!正如網友們所說的那樣,在這場正義和邪惡的較量中,真正破產的絕不會是廖祖笙夫婦!
小人弄權,欺壓百姓,無盡這樣下去,亡黨是一定的,亡國則未必!沒有零成本的民眾監督到場,又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反對黨牽制,單靠了左手監督右手,或上級管理下級,一個政黨如何去保證數量如此之眾的黨員幹部保持純潔?有些昏官、酷吏別說黨性了,就是最起碼的人性,我在他們的身上也一樣是看不到的。
所以我說,在現有國情下,應該盡早實行縣、區一級的民主選舉,與百姓直接接觸的是基層政體,假使百姓一如既往對基層官員的榮辱沉浮沒有任何發言權,沒有選舉和罷免當地官員的權利,那麼基層官場亂象紛呈的局面,也就不會有任何的改變。這個黨的形象,而今不正一步步毀在基層昏官、酷吏的手裡麼?
當大量「公僕」在體制的弊端中漸行漸遠,倚官挾勢,紛紛蛻變成喪失了基本黨性和人性的黨奴、惡棍時,百姓也就必然深受其害。長此以往,「這個黨是很難救了」,這個黨民心盡失,便也不足為奇。可歎多少革命先烈當年拋頭顱、灑熱血,「解放」出的一個江上,打造出的一個政黨,竟然短短幾十年內便面目全非成這樣!不知先烈泉下有知,又將作何感想?
2007-11-04(//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