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傳珩:誰在導演紅色版的《大國崛起》

——走進《復興之路》背後

牟傳珩

標籤:

【大紀元11月5日訊】當下,隨著「紅色記憶」濃重塗染的《復興之路》政論片在央視熱播,再次掀起了中共自導自演,且自我感覺「良好」的新一輪黨崇拜與社會主義神話熱潮。去年劉亞洲將軍策劃的系列片《大國崛起》在央視插播,爭議很大,官方並未從正面大肆宣傳。輿論一般認為,今天正在熱播的《復興之路》幕後策劃者還是劉亞洲將軍,據說藍本就是他的《大國策》。然而《復興之路》已完全摒棄了《大國崛起》相對客觀性描述風格,充滿了強烈的意識形態色彩,思想性上也倒退了許多。不過,《復興之路》反被官方媒體大加吹捧,說它「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審視過去,展望未來,思考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如何實現”。稱該片「講述1840年鴉片戰爭後到中共十七大召開前,中國屈辱、奮爭以及復興的歷史,因此彌補了當初《大國崛起》沒有中國篇的缺陷,堪稱中國版的《大國崛起》。」

該劇共分六集,分別以「千年局變、崢嶸歲月、中國新生、偉大轉折、世紀跨越、繼往開來」為主題線索,選取各個歷史階段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進行歷史重現,全景式追溯了中共武裝奪取政權的強國之夢。該劇涵蓋孫中山推倒帝制、毛澤東建立共產制、鄧小平實施改革開放,江澤民、胡錦濤的「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等,旨在論證由紅色暴力圍堵資本世界性擴張和自由主義價值觀普世傳播的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大國崛起》必由之路的主題。該片聲稱:為了一個民族的夢想,我們從1840年的海面出發;為了一個不變的追求,我們在歲月深處寫下光榮。全球視野下展現中國道路之抉擇;全景歷史中濃縮民族復興之歷程。據悉中國官方為此投下鉅資,僅境外攝製組就前往日本、美國、英國等地採訪、拍攝,先後採訪了30多位國外專家學者及120多位國內專家和歷史當事人、見證者,拍攝、搜集素材23000多分鐘。這個被稱之為《大國崛起》姊妹篇的《復興之路》,可謂一道專為中共「十七大」召開爆炒的一道大餐。更耐人尋為的是,如果說《大國崛起》宣揚的是「藍色記憶」,這個被稱之為《大國崛起》姊妹篇的《復興之路》,卻完全陷入了深深的「紅色記憶」,成為名符其實的紅色版《大國崛起》。然而,究竟是誰在導演這樣一種紅色版的《大國崛起》?

記得早在2003年11月24日,北京中南海懷仁堂中共中央政治局的第九次集體學習,在一張棕黃同心橢圓木桌上擺開,聽取首都師範大學齊世榮教授、南京大學錢乘旦教授(後來調任北京大學的歷史系教授)共同進行《十五世紀以來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歷史考察》講解。正是這個被請進懷仁堂的錢乘旦與北大國際關係學院院長王緝思共同指導了2006年歲末播出的電視紀錄片《大國崛起》。由此可見,《大國崛起》並非劉亞洲將軍個人策劃的。中共十六大以來,已進行了44次集體學習,其中有關「世界」二字出現的頻率很高。而在2003年11月到2004年2月的三個月內連續安排的兩次集體學習,都和「大國崛起」有關。由此可見,紅色版「大國崛起」的總導演在中南海。

其實早在紀念毛澤東誕辰110周年時,胡錦濤就以國家最高領導的身份明確提出,中國「要堅持走和平崛起的發展道路」。溫家寶也在哈佛大學的演講中說:「中國是個發展中的大國。我們的發展,不應當也不可能依賴外國,必須也只能把事情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這就是說,我們要在擴大對外開放的同時,更加充分和自覺地依靠自身的體制創新,依靠開發越來越大的國內市場,依靠把龐大的居民儲蓄轉化為投資,依靠國民素質的提高和科技進步來解決資源和環境問題。中國和平崛起發展道路的要義就在於此」。這是中國最高層首次用「和平崛起」描述中國未來的大國形象,首次以「和平崛起」作為中國發展角色的定位。

就在中共十六大結束時,隸屬於中共中央黨校的中共高層重要智庫——「中國改革開放論壇」理事長鄭必堅教授(鄭在胡錦濤兼任中央黨校校長期間,協助其負責黨校的具體事務),剛剛從黨校常務副校長崗位上退休下來,就受命為中共導演「和平崛起」劇本,於那年12月8日至15日率團訪美,進行海外攻關。鄭必堅先後在美國戰略和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發表了主題演講,其間又同美國朝野人士進行了廣泛接觸。2002年12月9日,鄭的第一個演講題為《中共十六大和中國和平崛起新道路》。該演講從十六大中共高層領導調整,談到中國要走一條全新的和平崛起的發展道路。訪美團歸來後,鄭必堅又向中央作了全面的彙報,並完成了《思考的歷程——關於中國和平發展道路的由來、根據、內涵和前景》一書。在該書中,鄭必堅介紹了2002年12月30日報告的部分內容:我們在此次訪問中也明顯感覺到,對於中國作為後起大國的崛起,美朝野人士既有認同,也有擔憂,目前總體的情況是擔憂大於認同,「中國威脅論」和「中國崩潰論」均有一定市場。因此,似乎有必要儘快組織力量,圍繞我國二十幾年來開創的在同經濟全球化相聯繫而不是相脫離的進程中,獨立自主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和平崛起新道路問題,展開專題研究……

此據《環球》雜誌最新文章透露:中共高層對訪美團的報告相當重視,指示中央黨校牽頭開展有關中國和平崛起發展道路的課題研究。中國改革開放論壇就此組成了專家小組,這個課題從2003年開始了深入的研究,內容涵蓋內政、外交、文化、歷史等諸多方面,不僅關注中國與其他國家的關係,還涉及一些如環境惡化等緊迫的國內問題以及如果處理不當將如何影響中國在世界的和平崛起。這個課題依然在進行之中,中央領導也一直與課題組保持著直接的聯繫。

然而,美國及國際社會對鄭必堅的遊說並不欣悅接受,美國負責亞洲地區事務的助理國務卿詹姆斯凱利就曾表示,中國正在一些領域「咄咄逼人」地對現狀提出挑戰。美國國會也提出了一份代表共和、民主兩黨的報告,表示了同樣的擔憂。芝加哥大學政治學教授約翰米爾斯海默斷言,「美國和中國之間的安全競爭可能會加劇,爆發戰爭的可能性相當大。」他在其《大國政治的悲劇》一書中認為:所有新崛起的大國,在崛起過程中都強調和平、貿易和共同利益,以及對他國特別是現存國際秩序的最大受益國帶來的是機遇而非挑戰。它們一開始總是尋求地區利益和某種地區霸權,一旦在地區坐穩以後,勢必向世界霸權發起衝擊,最後可能導致以一種非和平的方式進行。在當今世界,米爾斯海默的觀點反映了相當一部分人對紅色中國的發展並不信任,其中也包括中國周邊各國。人們對世界歷史上新崛起大國對傳統大國的利益形成挑戰並最終導致戰爭的記憶歷歷如昨,更何況是面對一種連年軍費兩位數增長,權力不受制約的國家的崛起。對此鄭必堅又在胡錦濤去年訪美前夕,發表了《中國共產黨在21世紀的走向》一文。該文大有安撫世界輿論,特別是美國之意,文章說:「是經濟全球化成全了中國的和平崛起,因此,中國共產黨無意于挑戰現存國際秩序,更不主張用暴烈的手段去打破它、顛覆它。」

關於如何消除普通美國人及國際輿論對中國發展道路的「誤讀」?這一問題於2003年底在國內也引發了一場關於中國發展道路表述的紛爭。一些高級官員、著名學者、權威媒體都參與其中。不少學者認為,中國著重強調的是「和平」,但是別人警惕的卻還是「崛起」。在西方國際關係理論中的現實主義學派看來,「崛起」這個概念有其自身的內涵,它意味著一個新霸權的誕生和國際權力從舊的霸主到新的霸主的轉移。在這個轉移過程中,註定要有一場新舊霸主之間的衝突和戰爭,這是世界發展史一再證實了的真理。「和平崛起」這個自相矛盾的概念,似乎很難打消世界對中國崛起後的疑慮。

顯然,中國高層注意到國際國內兩個方面輿論對「和平崛起」的負面反應,不得不選擇「和平發展」這個相對含蓄的指代詞,以圖扭轉不良影響。2004年4月,胡錦濤在博鼇亞洲論壇發表講話時,退而使用了「和平發展」的措辭,並在他以後所有關於中國發展道路講話中,未再使用「和平崛起」一詞。2005年3月5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也採用了「和平發展」一詞。

國際輿論敏感地抓住了中南海這一細微變化。2007年4月17日,英國《金融時報》刊登了美國前副國務卿羅伯特佐利克的《中美需要新的上海公報》文章。他在文中分析,「中國領導人看到了中國給外部世界帶來的影響和擔心。這就是中國開始討論究竟是採用‘和平崛起’還是‘和平發展’措辭的原因。」
然而,中共高層不再使用「和平崛起」一語,並不等於他們已經停止導演中國紅色版本的《大國崛起》。中共「十七大」後,「大國崛起」夢又借助于《復興之路》正被中國官方大肆宣揚,再次成為輿論焦點。因此我們有理由認為《復興之路》就是紅色版的《大國崛起》,而它的總導演在中南海。

轉自《新世紀》(//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牟傳珩:「腐敗分子反腐敗」
牟傳珩:公共權力的中國化癌變
為什麼「無直接利益衝突」會遍及中國
牟傳珩:深入公務員收入的「隱性黑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