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春花夏草自然速寫】錦葵們 (中)

繁花似錦是槿花
文/ 朱瑾 攝影/于晴飛 等
font print 人氣: 50
【字號】    
   標籤: tags:

我一直以為木槿花很高大,因為童年中曾有一棵跟大人一樣高的木槿樹,大約春末到深秋是拼命的開花、拼命的落花(因為它一朵花開約三日必墜),一花凋落,一花又開(它還會夜間半開,翌晨再開,有明顯的謝合現象),所以對樹頭的那一堆鮮花跟地上的那一堆落花都印象很深;加上聽說它又是南韓國花,所以無形中好像以為它「更高大」!可是長大之後,不知怎地都遇到矮矮的木槿,葉子小小細細的木槿,花也小巧清秀的木槿,才發現木槿跟某些巨無霸品種的朱槿比起來,可真是細緻又「耐人尋味」的多了!

至於黃槿這樣的槿花,對於台灣地區比較靠海的鄉鎮,或是南台灣鄉民的過往記憶來說,其實是一種很重要的民生作物,它代表的鄉情幾乎跟他龐然大物般的植株身形一樣高大;畢竟木槿是落葉灌木,朱槿也只是常綠灌木(冬天不落葉的),跟這種常綠的臺灣原生喬木比起來,黃槿真是一棵可以讓孩子們爬高又可以盪鞦韆的大樹啊!

當然,關於它們倆的故事還有好多好多,以下,本文就以這兩種最為人熟知的槿花做介紹。


單瓣木槿花容神似山芙蓉。 (攝影/于晴飛 )


這是山芙蓉,植株型態、葉子外型都跟木槿差異很多,不要搞混囉!(攝影/林遠志)

*南韓國花精神美*

木槿花原產於小亞細亞,原本分佈於中原大陸、日本、朝鮮半島,不知怎地得到韓國人民的賞識成為人家的國花。印象中的韓國(南韓)人民是非常吃苦耐勞的,所以說它的國花應該也非等閒吧!果不其然,位於溫帶的南韓比之亞熱帶的臺灣是冷的很多,而這樣的低溫卻難不倒愛開花的木槿;就是因為它的開花期自春到秋橫跨三季真是太長了,而且有花凋落,有花又開,適應性強,不怕乾冷,面對挫折打擊都不當一回事也不改其志的模樣,讓南韓人民覺得木槿樹它花也無窮(所以他們稱它為「無窮花」)、精神也無窮!

尤其木槿花直立式的植株象徵它的生機堅強、耿直挺拔,而它潔白的花瓣,代表公正、誠實、廉潔的期盼,花蕾正中央的心部為粉紅色(顏色愈深愈紅愈為上品),則代表心中的熱誠,……說的真是好啊!既然有這麼高潔的內在美,難怪成為南韓國花。


木槿植株整體都是直立式的枝條。 (攝影/于晴飛)

*木槿朱槿比一比*

木槿跟朱槿一樣,有白、粉紅、淡紫等色(但我們知道朱槿的顏色是更多的多),鐘形的花冠有單瓣原生的,也有重瓣的栽培品種。而且它跟朱槿的花瓣一樣都可以「吃」!(別懷疑,在這裡說的吃是真的吃到人肚子裡的吃。)聽說用小火略炒熟之後的花瓣香甜細軟,在大陸竟然還有「精肉花」的美名。……這個嘛,我說要是窮人家為了果腹也就罷了,如是老饕為了美味而料理它,或是一般人為了流行或好奇而大口「吃花」,我想……咳,畢竟對人來說花朵是觀賞用的,我們人類又不是蜜蜂,所以還是讓它自由自在的開放於低海拔的山野間吧!


葉亮如油者為朱槿特徵。(攝影/于晴飛)

木槿的特色在於枝條生長是直立性的,即使是木槿的側芽也比朱槿直立,而且木槿花的花梗很短,就緊緊捱在它的枝條旁邊開放,甚至有時3~4朵花會擠在一起開的,不像朱槿的花比較單一獨立,懸垂之間花梗又長。

此外,木槿小小的葉子形狀比較固定,都有三淺裂,有點像是粗紙做的,質地摸起來會有點乾乾的粗糙感覺,而且它的小枝幼時被著褐色星狀短絨毛,長大了才會平滑,還有它冬天也會落葉;相較起來朱槿的葉子又大又亮,而且還什麼毛都沒有又不會冬季落葉,天氣冷時還是看來綠油油的一片,一副營養很好的樣子!(先前提過朱槿的葉子揉碎會看到許多黏黏的汁液,小孩用來辦家家;這對木槿的葉子來講是不可能的啦!)


無論花苞或葉片,木槿摸起來都有粗糙紙質葉的感覺。(攝影/林遠志)

而且該怎麼形容木槿花呢?它有一種不張揚的美,甚至是清秀、讓人憐惜,雖然它也具有那支錦葵科的大花柱,但是它的美感覺起來就是很安分,鐘型的花冠很典雅,並不咄咄逼人!

*「粿葉樹」的多用途*

接下來我們介紹大家的老朋友——黃槿,這個分布於熱帶及亞熱帶濱海地區的黃槿很魁梧,是鳥兒們絕佳的棲所。但是它跟朱槿、木槿一樣,都是良好的觀賞花木兼蜜源植物;由於花朵鮮豔多蜜,而且近半年都會開花,尤其是盛放的夏天是滿株黃花,便自動的吸引了成群的蝴蝶、蜜蜂飛來飛去的,真是熱鬧滾滾的一棵樹啊!

而黃槿花開放在枝頭時是輕快的淺黃色,一旦整朵黃花砰的落地了,凋謝的花就變成了橘黃色,您別小看它的功能只是提供蜜源,其實很多年前正在當小孩的人都吃過,媽媽將黃槿花朵的花柱摘除洗淨後,沾裹甜麵衣油炸給我們解饞的滋味。


落地的黃槿花色轉為橘黃,依然美麗。 (攝影/李光琳)

至於它的葉子跟朱槿、木槿比起來,真可以說是「巨無霸」了,葉片之大連鄉下的村婦們都注意到它「足堪利用」,所以媽媽要「炊粿」的時候(有一種「包仔粿」是要用黃槿葉包著下去蒸的),就會叫小孩去採些又大又鮮的「黃槿粿葉」回來包粿。這種特殊被拿來墊粿的功能,讓黃槿在鄉下有個土名就叫作「粿葉樹」!


黃槿植株枝幹強壯,假以時日可以長成好大的樹。 (攝影/于晴飛)

*屹立不搖「定沙樹」*

我們知道木槿的樹皮纖維可製繩、織布、造紙等,那黃槿呢?由於黃槿樹性堅韌又耐鹽、耐溼、耐旱、防風,所以它活著的時候,人們將它定植在河口、海濱一帶做為定砂及護岸的優良樹種。而它被砍伐了之後呢,黃槿的根可以作為解熱劑、催吐劑;葉及樹皮可治咳嗽、支氣管炎;拿樹葉泥外敷則是治療腫毒及消炎洗滌的藥劑。……對於人們來說,還真是「惠我良多」啊!

這個黃槿在強風、多鹽霧之處會呈現半落葉性,要不然其實它是終年常綠的,它的葉厚,紙質的手感上有柔毛,黃色花朵中心為暗紫色的基部,柱頭跟朱槿一樣5裂,看起來也是熱情的很!尤其它的葉片很大,在炎熱的南台灣來說拿來遮陽剛好,……有人好奇這麼大的葉片卻能耐強風,這全要歸功於它的根系長且抓地力超強,是強烈要求自己要「屹立不搖」的定沙植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黃槿給了許多人童年美好的回憶,它的鄉土味跟親切感也不是一般樹種可以比得上的,它心型的葉子,像鐘與喇叭的花,真的在從前提供了我們許多的「天然玩具」跟內心的安全感;隨著時代進步,這一些我們都漸漸失去了,我們的下一代不再依偎著黃槿打水漂兒,不再認識它好吃的花、包粿的葉,……雖則它還是鳥兒棲息的好朋友,可是卻連樹上的鳥兒也都在日漸減少,……黃槿的確豐富過許多人童年的生活,也感謝它在未來,將繼續為我們故鄉的防風、定砂、護岸貢獻心力。


當您有一天路過黃槿的落花,可要記得它的好喔!(攝影/李光琳)

@*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向日葵,相當神奇的一種花,小朋友一看到它就想到太陽,它昂揚的姿態予人奮發向上的聯想,大大逐光的「臉」也彷彿訴說著人類需要保持「正面思考」的模樣,而它因葵花子日漸成熟而低垂的碩大花朵,又似乎在提醒眾人關於「成熟與謙遜」的道理;更難能可貴的是,它園藝觀賞用、農作物用、經濟作物用、甚至還可「心靈治療」用喔!
  • 從五千多萬年前,杜鵑花就已經悄悄的存在地球上了﹙可說是冰河時期遺留下來的自然瑰寶﹚,經過大地變動那麼長久的時間,它究竟是憑什麼能耐這樣生存下來?而且還愈來愈多、愈來愈美?甚至成為目前世界上「木本花卉盆栽應用」的首要植物?……
  • 杜鵑花所含的毒物其實是一把雙面刃,它雖然會讓誤食的人生命垂危,但是藥學家提煉了杜鵑花蜜、葉片及其他組織之後,發現這樣的毒劑卻能治療人類的風濕和關節炎!如果園丁將曬乾的杜鵑花加水直接煎煮成汁的話,還能用杜鵑花液噴殺蚜蟲防治蟲害。
  • 牡丹原來發現在中國華北地區,在唐朝年間開始在民間風行,以花大、型美、色豔、氣香等特性,在洛陽地區最為風靡﹙也因此另取名為「洛陽紅」﹚,這風流景象在《全唐詩》<牡丹>中被當時的詩人王睿傳神的描繪過︰「牡丹妖豔亂人心, 一國如狂不惜金。」這種盛況在唐代盛世中盡顯繁華,但對於千百年後的我們來說,只能神遊想像了。
  • 我們一般看到的野牡丹都屬於常綠小灌木,而且搭配它們剛好在暑假七、八月間盛放的艷景﹙平地的花期約4~7月﹚,有的村鎮還會特別設計「盛夏野牡丹文化季」之類的民俗饗宴,用原鄉原味的牡丹花,當作是鄉野觀光資源的一大賣相,邀請各地遊客來看滿山遍野盛開的景象。
  • 「百合」真是朵好花,它的美、它的香、它的麗質天成,見過的人沒有不喜愛它的,而喜愛它的人也沒有不敬重它的;尤其在法國、日本、台灣、在西方基督教的教義中、甚至在某些山地原住民的族群心中,百合花都是無法取代的「神聖之物」。
  • 回到我們意猶未盡的百合世界裡來,無論是對它的名字、習性、或是生存的機制,百合花都有很多奇異之處可以跟大家分享,如果您喜歡百合的清雅丰姿的話,不妨多多認識它。

  • 大概十幾歲的青春歲月,就對鳶尾花「一見鍾情」,在花攤上初見到這種艷麗又帶著濃重歐洲風情的異國花卉時,好像為一個土包子少女打開了一扇通往世界綺麗的窗一樣,只知道花販告知「愛麗絲」花名,根本不知道當時那朵藍紫色的,挺拔的花朵中心還帶有鮮黃斑紋的花就是鼎鼎大名的「荷蘭鳶尾」。
  • 繡球花向來不是象徵愛情或婚姻的,就連它的花語﹙善變而冷淡﹚都跟需要忠貞和熱切的情感完全背道而馳,甚至日本民族提到繡球花,還會聯想到這些綻放在日本六月微涼梅雨的季候,悄悄開滿在神社邊的山道上,那一團團柔嫩繽紛的身影。
  • 在上篇中我們清楚知道,這美麗的繡球花「尤須呵護」,因為它對溫度、溼度、光度、肥度都有特定的要求,一切都要等它「心悅神怡」之後才會「孔雀開屏」。因此,感覺上好像它本身的原則性很強,稍稍馬虎即不易跟人「相處」!可是真正讓主人感到緊張、有趣跟費解的是,一旦跟它真的「相處」了,它怎麼又是如此「善變」?……好端端的今天花容是這個顏色,明天醒來揉揉眼睛,怎麼又變成別的顏色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