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待無花空折枝 你是個因循拖延者嗎?

人氣 6

【大紀元11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周毅報導)在凡事講求效率,分秒必爭的工商業社會,「今日事、今日畢」向來是時間管理的最高指導原則,而拖延怠惰很可能對生產力、人際關係、甚至職場的發展產生不良影響。但是我們生活在一個繁忙緊湊、充滿限時急件等待完成的世界,超負荷的工作量也可能造成暫時性的拖延行為。怎樣可以界定兩者的區別呢?

首先我們要給「拖延」下個定義。一般來說,拖延是指決定要做某件事到實際採取行動之間的落差。例如,你想整理散落滿地的衣物、想著手寫一篇報告,但為了某些嫌惡反感的理由,你有意避免去完成它。於是,天黑了又白了,心情愈加沮喪…。

為什麼做事會拖延?

對大部份人來說,拖延意味著某些負面情緒,例如焦躁不安、罪惡感,並隱含個人價值判斷,如懶散、消極、不能勝任、笨拙等等。如果將拖延視為人的特性, 那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帶著點,而程度則與個人良知、條理性、責任感有關。

歸究拖延的原因不外乎下列幾點:

一﹑誘因不足:如果某件事不合你的興趣或對你意義不大,自然缺乏執行的強烈動機。

二﹑害怕批評或缺乏能力:有的人過分重視他人對自己工作的評價,因而產生憂慮反而干擾工作進度。有的人對自己的能力沒有信心,覺得沒有受過訓練、不具備技術、缺乏完成某項工作的能耐,那麼就會極力避開,直到把事情拖到最後一刻。

三﹑完美主義者:設定太高的標準,不斷追求自以為的完美,反而容易灰心喪氣,有礙工作完成。

四﹑太樂觀或不分輕重:以為可以在短暫的時間內完成許多事,興沖沖的在週末前夾著鼓脹脹的公事包回家,直到假期結束又匆匆拎回辦公室。或者不分輕重緩急,挑自己喜歡或容易的先做,卻把最重要和最緊急的留到最後。

五﹑叛逆性的拖延:以自我為中心,按照自己的時間表來做事,拖延代表反抗,認為不應該受到截止日期的束縛。

對多數人而言,非習慣性的拖延行為並不是太大的問題,無須過度責怪自己,有時候可解釋為人性本能的自我保護,可以藉機喘息一下。

真正的「拖延症」患者

除了做事拖拖拉拉外,真正的「拖延症」患者會以「還有其它更重要的事情要做」的理由來合理化各種對自己有害的拖延行為。對他們而言,拖延是一種生活方式,並且發生在生活的各個領域。例如帳單忘了繳、所得稅延遲申報、錯過預定音樂會的門票。

拖延者往往自欺欺人,不按優先順序處理事情,常掛在嘴上的是:「這件事明天我再來做」,或者「有壓力我才能更有創造力」。但事實上到了第二天他們既沒有緊迫感、也沒有在壓力下做得更好。

此外,拖延者也熱衷於尋找消遣的娛樂,特別是不需要承擔很多責任的,查看電子郵件就是絕佳的娛樂方式。拖延者費盡心思拖延正事,卻把分心當作一種調節情緒的方式,其實只是在揮霍時間而已。

根據研究,大約有20%的美國人認為自己是「慢性拖延症」患者。有些心理學專家甚至認為,喜歡把今天就可以做完的事拖到明天、應該往前趕進度卻盡量往後拖延、或是火燒屁股才勉為其難去做的人,其實就是得了「慢性拖延症」。不少學生總喜歡拖到要繳交作業的前夕才開始動筆,這就是典型的「慢性拖延症」。

如何解決拖延問題

要了解和解決拖延問題必須謹慎評估,究竟工作未能完成是基於哪些情況?如果只是不良的時間管理,那麼需要學習和發展的是時間管理的技能。如果已經知道如何管理時間卻沒有善加利用,那麼就可能掉入拖延的陷阱了。

如果無法合理化自己拖拖拉拉的行事態度,除了與諮商者或朋友討論、求助外,也可以嘗試下列改善之道:

一﹑目標要明確實際:不要低估工作份量或高估自己的能力。對工作的投入做誠實的決定,如果你只希望花極少的努力或時間在一個工作項目上,承認它!不要讓罪惡感干擾你認清這個事實。當然,也要接受不同的努力隨後有不同的成果。

二﹑列出事情的優先順序:當你對自己該做的和什麼時候該做更有概念後,你會比較容易掌控,也可以準時完成事情。

三﹑切割工作份量:整個工作看起來龐雜而有難度,但分成小部份就顯得可行而好掌控。要合理的分配給每階段足夠的時間,不要操之過急。

四、人類天性定期需要多樣化和放鬆:當完成一個目標,記得找時間獎勵自己,做一些讓自己快樂的事情,比如去吃頓大餐或者和朋友出去逛街遊玩。

你是「拖延症」患者嗎?其實可以自我判斷。如果拖拖拉拉的行為只出現在局部生活,那你就不能算是患者。因此,不要動不動就以「拖延症」當藉口,該有所行動時就要趕快動起來吧!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職場絕技:21世紀成功上班族七條件(4)
中共勞動新制 台商經營風險驟增
員工上網購物12分鐘  全美企業損失逾4億美元
南科論壇 徐強談企業的契機與挑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