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19日訊】《色.戒》在內地公映反響之熱烈,導演本人大概始料未及。媒體和網路從對影片、原著作者和相關歷史背景的分析、解讀,延伸到電影分級制度的討論。如同小說《色.戒》1978年在臺灣發表時受到的抨擊一樣,繼北京毛派大本營“烏有之鄉”書社組織批判會,將《色.戒》定義為“政治電影”或“漢奸電影”之後,一群大陸名校大學生上書文化部,要求“嚴打《色.戒》漢奸文藝”:
“《色.戒》把‘黃奸毒’文化推倒了極端,五毒俱全,實在是打破了每一個還有血性的中國人能夠忍受的精神和心理底線。這哪裡是藝術?”;
“儘快有效地遏止‘濫俗文化’和‘黃奸毒文化’這兩種本質上反共反華反人類文化的氾濫趨勢,從文化工作的多個層面採取積極措施保護兒童和青少年”,云云。
瞧瞧,都傻到什麼田地了──有網友評論:黨和政府這下可以放心了。
天之驕子?不為自由民主鼓與呼,動不動就要嚴打、壓縮本就有限的自由空間,連起碼的文藝欣賞都還需要補課,啊啊,洗腦取得了劃時代的偉大成就:天之傻子!
社會畢竟在進步,已經不可能對一部文藝作品展開一場眾口一詞的大批判。無論褒貶,離開影片本身進行過度闡釋,不過是徒增笑料而已。這些小丑也不想想,如果《色.戒》是漢奸電影,能在內地獲得公映嗎?愛國心切值得鼓勵,但一群受過高等教育的成年人理解能力如此低下,嚴打的藥方如此恐怖,如此小看中共電影審查官員的政治水準和敏感度,著實讓人匪夷所思。
一定要從政治上為《色.戒》定性,只能說這是一個從更深的角度鞭撻漢奸的作品,不是簡單地臉譜化,而是立足於掙扎在私欲和公義之間的人性。放到更大的範圍,和約翰.福特《告密者》等同類型的經典影片相比,《色.戒》在藝術上的突破有限。以李安的功力而言,顯然他還可以做得更好。
臨刑之前,王力宏主演的學生向王佳芝投以仇恨的目光──個人以為,輕蔑的一瞥會更加有力──志士們齊刷刷跪了一排,夾雜其中的王佳芝是多麼可恨可憐可悲。她幼稚的愛情或者說對敵人的憐憫,頃刻間就給同志們帶來了滅頂之災,自身也在劫難逃──易先生的冷血呼之欲出。
電影原版與小說一樣,易先生奪路而逃是在有了更明顯的暗示之後:王佳芝接過鑽戒後說的是“快走”;李安親自操刀的內地版中,王佳芝出口的卻是“走,走吧”,顯然不夠緊張,不合人物、情境的發展邏輯。而且,這個改動嚴重削弱了悲劇的力量。
李安的《斷背山》有個情節:心情鬱悶的恩尼斯乾脆俐落地擊倒了兩個挑釁者,後來與一個陌生人發生衝突時,觀眾滿以為他又會大獲全勝,不料卻被人家打得人仰馬翻。的確,和愛情一樣,生活怎麼可能會讓你隨心所欲?這些看似不起眼、但富有質感和真實感的細節是成就一部傑作的基礎。
李安為還原《色.戒》的歷史氛圍下了不少工夫,但一些細節的處理仍然令人遺憾。王佳芝唱歌取悅易先生是非常明顯的敗筆,畢竟她只是一個未經特殊訓練的學生;地下組織的領導人刻畫得也過於粗糙,人們總是想當然地認為他們是多麼嚴厲。其實,只要看看當時環境有多麼嚴酷,缺乏經驗的學生本來就夠緊張,一個老謀深算的領導人如果表現得和藹可親、循循善誘,是不是更加可信,也更符合歷史的真實呢?
轉自《民主論壇》(//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