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29日訊】一場大戲,有條不紊地落幕,沒有什麼意外發生,有意思的事情,都在檯面的下面。
中共十七大及十七屆一中全會,「總結經驗」、「部署」,這兩件大事,比較務虛的,表現在胡總書記的報告,大肆宣傳的所謂「十七大精神」,也主要集中這裡。它的特點,看來有三:
其一,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概念體系」吹噓成為「理論體系」,中國共產黨在標語口號上的花樣翻新,正在達到一個空前未有的水平,令人歎服。
其二,以「突出民生問題」的姿態,迴避造成諸多此類問題的根源,即國有體制與現實生產力性質及其發展之間的矛盾。
其三,大吹大擂的「黨內民主」進展,黨代會代表的任期制以及「票決制」的實踐,尚有待觀察,而其目前唯一的進展,僅體現為選舉之「差額比例」提高了三個多百分點。這也就觸及到十七大之比較實的部分。
大會的決議說,「同意報告對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和寶貴經驗的科學總結」,也「同意報告關於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部署」。看上去挺自然挺正常的,這裡的關鍵是,沒有看到有什麼反對意見,也沒有出現批評意見的報導。這也同樣挺自然挺正常,因為這些大會代表們都是來表達「同意」意見的,更確切地說,他們身為中共十七大代表,到北京來就是來「學習領會」「十七大精神」的。這個「精神」,十六屆中央政治局已經為他們準備好了,因而大會才能「勝利召開」,然後再「勝利閉幕」──大會代表們如此馴服地匍匐在中央腳下,當然是偉大的「勝利」呵。
有趣的是,媒體一面報導十七大如何「數招齊下擴大黨內民主」,一面也報導,代表們不能上網,對外聯絡還專門配發手機,人身限制頗多。對代表們最不放心的,就是他們選舉時是否真的「聽話」,於是要安排中央委員選舉的「預選」,以確保正式選舉時不出意外。如此處心積慮地防範,因為代表確實有可能在不記名選舉中以選票表達自己的真實意見,而這種舉動恰恰與中共的「黨內民主」相悖。
這樣,人們看到了頗具「經典」意義的一幕。曾慶紅等人未列入預選名單,有關傳言得到證實,而賈慶林、李長春列入名單,就造成了一個機會,讓人們看看,「傳言」是否真的會影響到「黨心」,或者,「黨心」是否能夠獨立地表現一下,把這些名聲很差的人排除於中共中央之外。結果,沒有什麼意外發生。有消息說,賈慶林得票較低,但那畢竟是中國共產黨的黨內機密,外人無緣得知真實情況。人們看到的是,賈某人順利當選中央委員,然後就連任政治局常委。
大會代表們如此「聽話」,事情就好辦了。
中央委員會當仁不讓自行其事,選出新的中央機構及領導人,逕自與媒體見面,一切都與大會代表們無關了。過去,代表們沒有「任期」,會一開完就散夥走人,算是理所當然,現在據說有了「任期」,看上去也沒有什麼變化。
國外媒體對此看得很清楚,德國《新蘇黎世報》指出,「中央委員會由五年一次的黨代會任命,而黨代會代表的挑選工作,則由中央委員會進行。這樣,黨的執法部門就控制了黨的立法部門,也間接地控制了黨的監督部門。正因為中國政治精英缺少民主合法性,才提出在黨內實行更多民主,但這樣的民主也只侷限於向黨員提供的候選人數比當選人數多出15%,以此進行差額選舉,而候選人的挑選仍然由黨的機關負責。」
黨的機構的力量,人們應該不陌生。斯大林就是依靠黨的機構的力量,逐一擊敗那些黨內的對手,建立起自己的絕對權力。
中共的黨的機關的控制力,典型地體現在將人們對其「黨內民主」的注意力集中在「差額選舉比例」提高,似乎這就真是意味著其「民主的擴大」。這不禁讓人想起,有一位很著名的撐桿跳高運動員,他多次打破世界紀錄,每次將其紀錄提高一點兒。中共高層以它的組織部、宣傳部兩「桿」齊下,將這個龐大的黨控制在自己手中,功力著實不凡。中國共產黨以「循序漸進」來應付香港人民對普選的要求,人們看到,它自己,不愧為「循序漸進」的行家。
當然,更具魅力的是政治局常委名單的「猜謎」遊戲。這個遊戲能夠達到「可持續」的高度,因為這份名單基本上不是取決於代表大會,而是由中共高層確定。它體現中共高層意圖,也體現其權力博弈,是最具實質性的權力「部署」。它基本上屬於中共高層的內部事務,唯一的「外生變量」是代表大會選舉中央委員時,名單上的人是否能夠順利當選。控制這個變量的方法,是中央委員的「預選」。
形成對比的是,中國國民黨在黨內民主方面真是有了些進步,它是由黨員普選的「初選」產生黨主席候選人,最終的「票決」也仍為普選。
中國共產黨的「預選」花樣,在中國國民黨面前,已相形見絀。它自詡有「先進性」,讓人覺得很好笑。
————————–
原載《議報》第325期 //www.chinaeweekly.com(//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