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迷濛中 阿力追訪福爾摩斯(3)

蔡大雅

人氣 1

本文轉載自《新紀元週刊》第37期歷史追思【城市的瞬間】欄目

一聽到上面有人問:「下面有沒有人在啊?」福爾摩斯不慌不忙的應了一聲,愛麗絲在一旁插嘴問道:「福爾摩斯先生和我都在下面,先生,請問您是哪位呀?」

阿力回答:「我?阿力是也。」

「我也叫愛麗絲(Alice)!」小女孩將「阿力是也」聽作「艾利斯」(Alex)了,不過阿力也沒發現。

「艾利斯先生,您要不要也下來玩?這裏的牆壁上有閃閃發亮的星星,很漂亮哦!」愛麗絲為增加一個新玩伴而高興不已。

「牆壁上有星星?」童話人物說話就是讓人摸不著邊,阿力的腦袋得拐個彎,才能猜到那些「星星」是什麼。

「呃,不了,謝謝。愛麗絲,撲克牌女王在找你,趕快出來吧!」想到那些「星星」,阿力有點頭皮發麻。

「噢,不,我不出去見她!這蠻橫的女王要砍我的頭!她的士兵那麼多,我逃不了。」愛麗絲拒絕。


英國倫敦貝克街頭的福爾摩斯銅像。(法新社)

「放心好了,我教你一招,保證讓你安全無恙。」阿力安慰她。

「真的嗎?如果你願意教我,那就太好了。謝謝你,艾利斯叔叔!快告訴我吧!」愛麗絲高興的說。

「呃——,噢,對了!」阿力靈機一動。

「等你出來,我們去撿六十四根小樹枝,我教你在樹枝上畫易經的六十四卦,如此一來,你就有六十四個勇敢的騎士,可以對抗五十二張撲克牌啦!」阿力得意的說。

「太好了!太好了!艾利斯叔叔,趕快拉我出來!」愛麗絲迫不及待的要去撿樹枝。

阿力聽到愛麗絲答應了,便趕快將他帶來的飲料丟進井裏。福爾摩斯和愛麗絲喝下飲料,身體慢慢變大,一下子就長到井外來了。兩人越長越大,大到倫敦塔的圍牆只到他們的小腿處高而已。福爾摩斯將阿力抓在手裏,腳輕輕一跨,就走出倫敦塔了。還好此時天色已暗,加上濃霧密布,二個大人可以隱身在夜霧之中,不被人發覺。

在大偵探掌上 俯瞰倫敦街景


雨後的大笨鐘倒影。(Getty Images)

倫敦塔旁邊的泰晤士河,對變大的愛麗絲來說是條小溪流。她高興的跑到河裏去玩水,又看到大笨鐘(Big Ben)立在不遠處,便想去試試看能不能把它拔起來,幸好被福爾摩斯一把拉住,否則大笨鐘就會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霧夜裏,「神祕」消失,成為千古轟動的世紀大懸案。


英國倫敦泰晤士河畔的英國國會大廈,是世界上最大的哥德式建築。(新紀元)

大笨鐘和旁邊的國會大廈(Houses of Parliament,又稱Palace of Westminster)一樣,都是十九世紀維多利亞時代哥德復興式建築的代表作。這個龐大建築群的結構採取古典形式的方正對稱,外觀卻是哥德式的華麗雕砌。

這是因為當國會大廈按照原始設計的古典形式進行興建時,英國官方突然改變意見,傾向哥德式風格的建築,一方面是想讓這群新建築在外觀上,使人能聯想到英國的黃金時代,也就是伊麗莎白女王(Elizabeth I)當政的時期(一五五八~一六○三),而彼時英國的建築正值哥德式晚期風格;另一方面,由於感受到無神論與唯物主義對信仰的威脅,想要藉著哥德式的外觀,延續世人虔誠信神的傳統。所以這棟象徵英國民主精神的建築物就這樣的改頭換面了。


十九世紀時將英國國力帶往巔峰的維多利亞女王。(新紀元)

阿力站在福爾摩斯的手掌上俯瞰十九世紀的倫敦夜景,發現不僅國會大廈沒有印象中的燈火輝煌,就連城市裏其他地方也多是烏漆麻黑的。原來電燈泡雖然在一八五四年被發明出來(第一個可以實際使用的電燈泡是英國人發明的,比愛迪生還早數十年,但因為沒申請專利,以致鮮為人知),但直到一八七八年,電燈才開始走入倫敦家庭,逐漸成為城市的照明設備。

在剛開始時,電燈發出的光源僅僅作為實際的照明用途,並沒有利用光來增添建築物的視覺效果。所以那些宏偉氣派、裝飾著奇花異獸的建築物一到夜晚,就籠罩在一片陰森詭異的氣氛之中。加上霧的渲染,使十九世紀的倫敦,在白天與夜晚變換著截然不同的氣質——白天是世界帝國蓬勃自傲的首都,到了晚上,就變成充滿奇幻迷離的世界。一切都是如此的不可思議,一切的不可思議也都發生得如此理所當然。

「這就是倫敦的真實面目嗎?」阿力喃喃的問自己。

追尋解方途中 穿行倫敦市區

在河邊,阿力將籃子裏的食物分成兩半,倒進兩個變大的人的口裏,福爾摩斯和愛麗絲一下子又變小了。但由於食物的份量太多,他們變成小人兒。這下阿力著急了,因為他帶來的東西都用完了。


位於英國倫敦,成立於1753年的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維基百科)

福爾摩斯倒是老神在在,他認為,在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裏,一定有方法可以使他們恢復正常。阿力對福爾摩斯深信不疑,一聽到在大英博物館裏有解方,便即刻動身。

由於河邊偏僻,攔不到馬車,阿力決定步行前往。他將福爾摩斯和愛麗絲一邊一個的放在耳朵裏面,這樣他們可以在行進當中交談,而阿力還可以聽到他們的聲音。

阿力照著福爾摩斯的指示,在倫敦的大街小巷裏穿行。

有些街道他在拜訪客戶時曾經走過,發現百年前與百年後的街道幾乎沒有任何改變。

在一六六六年時,倫敦曾經發生大火災。由於當時倫敦的房子大都是木造建築,火勢一發不可收拾。大火延燒了四天,將六分之一的房舍悉數焚毀。但幸運的是,沒有太多人傷亡,而且一直威脅倫敦的鼠疫也從此剷除了。

浴火後的倫敦得以重生,中世紀狹窄彎曲的街道、老舊簡陋的矮舍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筆直寬廣的大道和堅固的石造建築。殖民地的擴增、工業革命的領導地位,使英國開始累積大量的財富。作為帝國首都的倫敦,成為世界金融和政治中心,可以以幾乎不設限的資源進行建設。


白金漢宮(Buckingham Palace)位於英國倫敦,是英國君主的官邸。(Getty Images)

英國的國力在十九世紀維多利亞女王執政時達到巔峰,號稱「日不落國」,而倫敦也在此時進入最蓬勃發展的建設期。世界上第一條地鐵在這個時代開通;許多有名的大型建築物,例如國會大廈、倫敦塔橋、大英博物館等等,都是在此時被興建而成。維多利亞華麗堂皇的風格,自此成為倫敦獨有的特色。


從高空看倫敦塔橋及倫敦市區。(Getty Images)

在二次大戰期間,倫敦受到納粹德國的猛烈攻擊,城市再度被嚴重破壞。戰後的重建工作由於沒有事先進行整體規劃,造成今日建築形式多樣、風格不一的現象,維多利亞時代的風格不再全然保持。這看在英國人眼裏,心中無限唏噓,不勝緬懷那逝去的黃金歲月。維多利亞時代,成為大英帝國輝煌的象徵。


倫敦街頭的雙層巴士(double-decker bus)。(法新社)

只是帝國榮光的背後,也隱藏著黑暗殘酷的一面:無數的異族人(其中又以非洲人居多)被迫為奴,在艱苦的工作與不人道的對待下,在人間消失(雖然英國在十九世紀宣佈廢除奴隸制,但卻無法約束殖民地裏的英國人繼續蓄奴);許多物種和自然資源因為無限度的掠奪而滅絕;工業化的結果,造成人口過度集中於城市,衍生各類的都市問題,如貧民窟的產生、公共設施的缺乏、衛生與居住品質的下降、犯罪率上升等等。

這種鮮明的對比,在今晚的夜行中,阿力的感受分外深刻。他經過宏偉氣派的大廈,也穿過污穢擁擠的貧民窟;看見街上有穿著光鮮筆挺的紳士優雅的散步,也看到骯髒的小孩伸手乞討時的眼神……這一切對阿力來說,卻是不陌生的,他所居住的城市、他生長的地方,和這裏何其的相似。雖然服飾不同、街景不同,但實質的狀況是一樣的。所不同的,只是百年的差距而已。(待續)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千餘年前雅典城裡 一個黃昏
靜觀亞歷山大港興衰
激盪文藝復興 佛羅倫斯功成身退
羅馬滄桑數千載 采風豐富多變 ( 上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