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為何需要學習?
在早期的經濟社會中,一個人只要學會一項謀生技能,然後精熟這樣技能,便可以賴以維生,過一輩子。但是在變動加速的現代社會中,學習多樣技能,隨時準備換跑道,或是抓住一項新的機會,對一個人的生存變得十分重要。
這個現象也反應在組織生存的議題上。面對加速變動的現代經濟體系,組織不再能以固定產品、固定技術、固定市場而冀望能基業長青。時時學習新知識、新技能,以便創造新產品、新市場,對組織的生存而言成為基本的要求。
什麼是組織學習?
我們如何判定一個組織具備學習能力呢?第一種方式是檢視組織的行為,第二種方式是檢視組織的記憶。
一、組織學習的行為面
根據組織學習大師克利斯‧阿吉里斯(Chris Argyris)的看法,會學習的組織其行為上會有以下幾個特徵。
主導行為的信念:會學習的組織其成員在與他人討論時所持的信念包括(1)追求明確有效的資訊,如遇到模糊不清時會主動積極的去釐清、詢問;(2)自由與有根據的選擇,亦即在支持某項觀點時,是基於該方案有明確的優點,而非基於它是由有權勢的人所提出的;(3)對選擇的內在認同與對行動的持續檢討,亦即當組織成員做了某項議案的支持表態時,是發自內心的認同,並且會針對行動的結果加以檢討改進。
行動策略:在組織成員的互動過程中,如在開會的場合,組織成員會(1)設計與會者能反思的環境,以便成員能發現自己心智模式的錯誤;(2)共同掌握議程與討論過程,而非有權力的人單方面主導;(3)以客觀證據來討論,以發現思考上的盲點;(4)共同探究衝突觀點的成因,而非一味的為了維護自己或他人的顏面,或者是以和為貴,而和稀泥。
行為特徵:如果能採行上述的信念與策略,組織成員在行為的特徵上會是(1)在人際間與團體互動中有最少的「習慣性防衛」(defensive routine),(2)建立起學習導向的規範,如信任、傾聽、鼓勵彼此探詢、自由表達、與坦然面對敏感或難以啟口的議題,如指出主管的錯誤,坦承自己不懂的地方。
二、組織學習的記憶面
組織學習的結果必須能儲存在「組織記憶」(organizational memory)中,才能隨時被提取與應用。組織記憶的形式說明如後。
1.組織成員
每個組織中的成員都擁有自己獨特的經驗、知識、和能力,一方面員工自己依賴這些記憶完成任務,另一方面透過成員間的互動,也提供給其他人作為完成他們任務的知識來源。有些組織會利用訪談組織中的專家並加以錄影的方式,保存並分享這些珍貴的組織記憶。
2.社會網路
社會網路是指個體所擁有的求助對象的集合,由於其對象不侷限於公司內,尚包括其他公司或產業別,因而涵蓋較為廣泛的知識內容,透過此一記憶系統可清楚掌握知識的來源。也因此,像是公司的咖啡室、聊天室等,都有助於員工間的知識交流。
3.資料庫
資料庫扮演重要的組織記憶的角色,如收錄各種任務完成過程中所產生的文件、解決某項問題的經驗、方法,透過組織內部電腦網路,可以讓員工擷取組織過去的經驗,提升解決問題的效能與效率,而且沒有時間與空間上的限制。
4.工作流程
組織記憶也儲存在工作流程或支援系統中,如好的產品開發流程會一再被員工拿來使用,不需要重新經歷學習的過程。如麥當勞的食物製造流程一但被研發與標準化後,員工只要照著標準作業程序,就不用擔心烹煮時間不足等問題。
5.產品或服務
組織所生產的產品或提供的服務也是組織記憶的一部分,每一個產品都儲存著如何選用原物料或零組件、如何組裝、如何運送、顧客是誰等知識或技能;每一種服務都儲存著需要什麼專長的人、什麼設備、如何協調、如何將服務傳遞給顧客等知識。
組織學習的型式
單循環與雙循環學習
雖然每一個組織或多或少都會有學習行為,但是在組織學習的內涵上每一個組織仍會有所不同。Chris Argyris依據學習是否改變既有心智模式,將組織學習的型式區分為「單循環學習」(single loop learning)與「雙循環學習」(double loop learning)。如圖所示,組織在沒有改變其心智模式下,進行偵測及矯正錯誤的行動,此為單循環學習。行動的產生是為了解決錯誤及問題,然後看是否改正了錯誤,若沒有,再試行另一種行動。例如在「價格影響銷售」的心智模式下,Sony在面對其遊戲機PS3銷售量不如任天堂遊戲機Wii的情況下,連續兩次降價,希望提升其銷售量。
雙循環學習是由兩個回饋環路所形成,兩個環路的其中一個會連接到心智模式,也就是形成行動的基本假定。當人們開始質疑與改變心智模式時,即創造不同的行為模式。改變心智模式需要對問題能有不同的理解,如銷售量究竟與售價、產品品質、產品功能、通路等哪些因素較為相關,如果與售價的關聯性不高,則降價可能只會擴大虧損。◇
本文由中山大學「系統思考與組織學習研究室」成員提供(//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