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念祖:換個角度話「光復」

侯念祖

人氣 14
標籤:

【大紀元10月25日訊】人不存在著「全知」的能力,所以當論及歷史的發展及其目地時,除了少數「歷史哲學家」之外,通常也只能以「事後諸葛」的方式詮釋一番。因此,雖然不揣陋見,但是也必須先誠實的自我承認一番,這篇文字就是道地的「事後諸葛」之作。

說到「光復」,在台灣絕大多數的人們都知道來源自1945年10月25日上午十時,於台北公會堂(今之台北中山堂)所舉行的受降典禮。當時降方為日本國所屬台灣總督府,代表為總督安藤利吉,而陳儀則代表中國戰區最高統帥受降。換言之,「光復」所表示的是台灣自1895年在〈馬關條約〉下主權移交日本後,經過50年再一次的主權轉移(嚴格說起來,這項主權轉移應該是1952年〈中日和約〉簽訂之後)。

我們在此無意對由此而引發的「台灣地位未定論」進行任何爭議,而是以此一歷史過程為切入,事後聰明的檢視一下這段歷史所具有的意義為何。

台灣紅色勢力的瓦解

首先要指出的是,由於經歷過50年的日治時期,台灣的左翼力量發展,未及真正壯大便即夭折,這在歷史上是具有重大意義的。

廿世紀初期,隨著蘇聯革命所建立起的共產政權之影響,打著爭取平等、解放、民族自決等口號,共產主義的思想在世界範圍內開始有所擴張。而當時被視為受日本所殖民的台灣,亦有部分知識份子與社會行動者在諸如民族自決的夢想追求下,成為左傾的知識青年。而當時,這群左傾的知識份子或社會行動者,同時受到來自於日本左翼與中國共產黨的影響,前者如「新文協」的連溫卿,後者則以台共謝雪紅為例。

然而,無論是受到日本左翼影響,或直接接受中共之指揮,這幾股左傾的政治勢力,在1930年代當日本軍國政府展開全面對於中國的侵略時,便因為被解散與逮捕而遭遇到重大的挫折,這也使得共產主義思想與勢力在台灣的發展受到阻礙。

不同於幾乎同一時期在中國大陸對於中共勢力開始進行清剿的蔣介石,其在中共所刻意塑造的「一致抗日」等「民族大義」的操作策略下,終於因西安事變的發生,而使得剿共軍事行動嘎然終止,也因此埋下了1949年神州變色的引線。然而由於作為殖民政權,日本政府幾乎不受任何阻力的清除了台灣紅色勢力的蔓延。

日本對於台灣的建設

就事論事,無論情感上是否能夠接受日本對於台灣曾經經歷的統治,都必須承認,在日本統治期間,無論是出自任何目地(內地化或南進軍事行動所需),台灣的經濟發展的確有了相當的進展。根據一項統計數字指出,1913年,當時台灣的人均所得雖較中國大陸略高,但兩者均約日本的一半;而到了1950年,台灣的人均所得約為日本之一半,而中國大陸則只達日本的1/3。

從另外一個數字來看,自1895年至1919年間,在國籍可自由選擇的情況下,頗多福建人及內渡中國大陸的台灣人在台灣歸化日籍。可說明當時日本對於台灣之治理已對部分中國人產生了號召之作用。

如今事後聰明的來看,在1895年之後,台灣雖將主權讓渡日本而脫離中國,但是卻也因此意外的脫離了中國因為長年戰爭與賠款所造成的經年財政赤字,甚至在日本領台之初,台灣還受到日本的財政補助,使得此時台灣的財政頗為豐富。另外,無論在科學農業、衛生條件、教育、統計制度等的建立,對於台灣日後能快速的發展成為一個具現代性性質的國家,奠定了不可否認的基礎。

延續中國文化命脈的台灣

一般在討論日治時期意義時,很少注意到的一個現象,也就是,雖然經過日本的50年治理,但是,和當時同樣受日本治理的朝鮮非常不同,中國文化在台灣反而有著一脈相承的延續機會。

以上述所提到的台灣經濟之發展為例,事實上,這也不能完全歸功於日本之治理,這其中,台灣人延續了中國傳統以來即具有的私有財產與市場經濟等制度,以及市場取向的態度等等,也扮演著相當重要的基礎角色。這使得直到1938年之前,日資很少有機會介入台灣的米穀流通過程與99人以下之中小工廠,而與日資在朝鮮的狀況大異其趣。中研院史學者林滿紅即謂:「(這個)較為凸顯的市場取向,實為幾千年中國經濟發展的結果,而非台灣相對中國大陸的特有性格。」

除此之外,即使經歷過日本之統治,作為文化最基本實踐場域的日常生活,台灣仍大抵維持著中國傳統之延續。例如,台灣現在所吃的蔬菜、水果,其品種有80%是1895年以前之三百年間,來自中國大陸而隨移民引入。起源於中國大陸的犁與牛的使用,水車、早熟稻、私有土地制度等,也都對於台灣農業生產力的提升有所貢獻。另外,在手工業領域中,木工所使用的鋸子仍是俗稱「中國鋸」的框鋸,而製作規制亦沿襲中國古制而被稱為「漢式」。

省思:台灣之歷史使命為何?

以上,藉由光復這一主題,我們切入了台灣近代史的一段過程之中,我們似乎可以隱隱覺察:歷史的發展在冥冥之中竟有其安排!1895年之後,台灣雖曾將主權移轉日本,但也因此奠定了台灣的現代化基礎,同時在政治上阻絕了紅色勢力如癌細胞般的蔓延。更有甚者,即使經歷過日本之治理,台灣卻依然很大程度的延續了中國文化的發展。

而上述這一切,便使得「光復」有了其重大之意義,也就是,藉由台灣的從新歸入中華民國,配合現代化的發展與持續不墜之中華文化,而在日後扮演著對抗中共邪黨勢力的重要角色。由此觀之,台灣歷史使命之安排,或許早有定數。

(註:本文主要之歷史資料來源為林滿紅所著之《台灣海峽兩岸歷史關係的誤解與紓解》一文)(//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侯念祖:誰恨蔣介石?
侯念祖:從「六四」中的國際歌談起
侯念祖:大陸籍配偶認同轉換的可能性
台灣台中「優曇婆羅花」再現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