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尊嚴:陶瓷,不只是手工藝

陳育平

人氣 41
標籤:

自「China」由陸上絲路、海上絲路,流傳至阿拉伯,經義大利商人之手,在歐洲各國宮廷引起騷動之後,「China熱」如瘟疫蔓延,官方、民間皆千方百計探求瓷器製作技術祕密。

首先是波斯人以彩陶(Faience)古法仿製「青花」,在陶土生胚上,覆蓋滿滿的錫釉,然後再以鈷藍色釉料畫上圖案。但是因為沒有瓷土,成品沒有中國瓷器細膩,聲音也不清脆。文藝復興時期,大力承襲波斯做法,發展馬約利卡(Majolica),十六、十七世紀是全盛期。

當荷蘭東印度公司,大量進口中國及日本瓷器致富之時,荷蘭台夫特(Delft)),改良馬約利卡陶土配方,提高燒成溫度,土胚變薄,質地卻更堅硬。此外,素燒後上琺瑯錫釉,並在氧化錳為主、紫藍色圖案上,再加一層透明釉。燒製出來的仿瓷陶器,因表面有透明釉保護,色澤光亮,即使久經使用,圖案也不易脫落。

另一方面,日本豐臣秀吉出兵朝鮮時,擄回許多善於製作精良白瓷與青瓷的高麗陶工,其中李參平於1616年在九州有田發現良質礦石,以及酒井田柿右衛門研發彩繪技術,使得日本「伊萬里」瓷器,能夠根據荷蘭東印度公司要求的訂單設計,曾一度替代因戰亂減產的中國瓷器,由長崎港大量外銷歐洲,影響了日後歐洲仿製「和風」瓷器的歷史。

1710年,薩克森公國奧古斯都二世,奢華好戰導致國庫虧空,為振興產業,找來煉金術師貝特佳,不但成功研發出瓷器,且在境內找到白瓷土。基於技術機密考量,選擇小城麥森設廠量產,鮮麗花卉圖案為特色。

法國不甘示弱,立即著手研發,但一直未能超越義大利仿瓷陶器重鎮法恩札(Faenza)的技術。1753年,路易十五寵妾龐畢度夫人,說服國王將研發工坊遷移至凡爾賽宮附近塞維爾(Sèvres),投入大量資金擴充規模,1768年里摩日(Limoges)附近發現瓷土,終於成功製作瓷器,結合本國擅長的景泰藍彩繪技術,展現法國式洛可可華麗風格。

十八世紀中葉,英國人湯瑪士‧福瑞(Thomas Frey)混入骨灰燒瓷,發明「骨瓷」,由曼徹斯特南方斯托克(Stoke on Trent)地區的史博德(Spode)窯廠成功量產。英國陶工之父約書亞‧威基伍德(Josiah Wedgwood)發明傑仕伯(Jasper)玉石浮雕,創造素雅新古典希臘羅馬風格,其子更在瓷土配方中添加50%以上骨灰,燒出薄透、堅硬、純白無瑕的「Fine Bone China」,英國後來居上登上世界陶瓷舞台。

1775年,丹麥皇家哥本哈根,1826匈牙利Herend等陶磁廠陸續成立,隨著英國工業革命擴散,各國陶瓷產業蓬勃發展,國內外競爭激烈。

產業進入機械化量產時代,陶瓷製作流程隨之不斷創新,現代生產線規劃更取代了工坊動線。但陶瓷製作始終未由機器完全替代。

停留在歷史裡的陶瓷城鎮,如法國Gien、Vallauris、Moustiers等地,依然在傳統工房中,生產各種等級的「Faience陶」。

里摩日精瓷廠則採品牌化策略,如Bernardaud、Haviland、Raynaud等,其中伯納Bernardaud,工廠博物館保留早期製作流程展示。

荷蘭釉下彩 (Delft)、釉上彩(Maccum),延續歷史定位,沒有特別強勢的品牌出現。

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法國Sèvres與Limoges陶瓷博物館,展品質、量皆豐。

歐洲陶瓷時尚品牌回銷東方,台灣百貨精品店,較常見丹麥皇家哥本哈根、德國麥森、德國Villeroy & Boche,以及英國威基伍德等品牌。 其原產地,皆有大型訪客中心,設有博物館、精品店、手作實演工坊等設施。

前東德麥森小鎮火車站區破落,麥森瓷器遊客中心附近卻頗有氣勢,形成極大對比。中心內引導訪客進入手工實演劇場,連續的數個獨立空間,示範成形、浮雕貼花、彩繪,簡練有序。

德法邊界臨河小鎮Mettlah,1748年成立的Villeroy & Boch,擁有大型廠房與城堡,主導小鎮經濟與生活,近年來積極經營的現代品牌形象,融合在古樸街道中。博物館展示,兼具歷史感與前衛藝術創意。

丹麥皇家哥本哈根,原料來自英國、德國、挪威及瑞典,但只在丹麥本國製作。遊客中心示範彩繪師Herdis Myrseth,年資和我同齡,工作檯邊窗上放置1994年,恭賀她擔任彩繪師25週年的紀念盾版。每一個經過她彩繪的器皿,背後都有三條海浪紋,以及hdx字樣。問她日復一日描繪相似的紋樣嫌不嫌煩?她燦然一笑,說許多訪客都這麼問她,但有什麼工作可以每天創造美麗的花草,讓別人愉悅?

造訪英國威基伍德那日,陶瓷重鎮斯托克氣候晴朗,藍天白雲,驚嘆那威基伍德經典藍底白玉石浮雕,與自然造色的神似。

陶瓷,雖不只是手工藝。政治、經濟、社會、科學、藝術,一環又一環,構成錯綜複雜的陶瓷歷史。

陶瓷,但也只是手工藝,威基伍德雕像背後,各國一代又一代努力不懈的陶工,以敏銳的心,高超的技藝,一道道繁複工序,成形、浮雕貼花、彩繪、窯燒,經過一雙雙手,始得以捕捉大自然一瞬靈感。@

摘自:《原鄉時尚》 天下雜誌出版 提供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手工尊嚴:手感靜場
手工尊嚴:唐長紙舖
手工尊嚴:有次料理刀具舖
手工尊嚴:用手思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