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放棄觀念 迎接未來

文. 攝影/ 淑華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望著她現在聚精會神專注下棋的模樣,時間彷彿拉回到一個月前…..

記得那天吃完午餐後回到教室,棋社另兩位男老師正在勸她參加棋社的月賽,月賽的性質是,達到一定棋力的人才能參加,參加的人可能會與相當棋力或與更高棋力的人對奕,當時的她一直不願意接受那兩位老師的勸說,執意的不想參加月賽。

離她不遠處的我,思緒與眼光已經被吸引過去,教室不大,我可以隱隱約約聽到他們的對話,聽到她說:「我不要參加月賽,我又還沒達到這個棋力,為何要我參加呢?」兩位老師或許奈何不了她,也或許不想給她太大的壓力,也就暫時放棄勸說不勉強她。

看著她靜靜的站著,好像有點不知該怎麼辦的模樣,我對著她招手,讓她來我身邊坐著,我問她:「剛剛兩位老師是不是要妳參加月賽?」她點點頭不作聲。

「妳不想參加是嗎?」她點點頭還是不說話。

「為什麼不想參加呢?」這時候她終於開口了……

「我的棋力又還不夠,為什麼一定要我參加呢?」聽到她的回答,我心裡想著,棋力夠不夠是由老師來判定,學生常會因為自信心不夠,而忽略了自己的能力。

「妳是因為害怕下輸棋嗎?妳是因為害怕和棋力高的人下棋嗎?妳怎麼知道自己棋力不夠?沒試過怎麼知道結果呢?」似乎是猜中了她的想法,她又默不作聲。

「圍棋是有棋力的差別沒有錯,每一階段性的棋力都是需要磨練出來的,但是如果妳願意把棋力的數字當作只是一般的數字概念,以現在的棋力作為自己挑戰的出發點,那麼到底有沒有如妳想像中的棋力不夠就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重要的是過程中妳如何去面對每一盤棋的挑戰,如果願意放棄數字帶給妳的壓力,終究一天妳會得到所應該收穫的結果。」

不知道是我的勸說打動了她,還是她自己打開心中的結,現在的她已經跨出腳步,望著她專注看著棋盤上的每一手棋,或許她已準備好迎接挑戰,也或許她心中的壓力沒有完全去除;但是希望她勇敢的去享受每一盤棋轉折變化的樂趣,遇到無法應對的時候,不到棋局的最後千萬不要輕言放棄。

人的思想有時候真的很奧妙,常會因為自己的觀念,無形中給自己製造壓力與絆腳石,有時候明明想要去完成一件事情,但又因為害怕踏出以後要面對未知的一切,總是會去預設一些想法,使自己的腳步猶豫不決無法向前,那種感覺就像是自己搬一塊大石頭,擋住自己要跨出去的腳步。

其實事情還沒做之前,不需要預想太多過程,不要去設想太多的種種困難,而被預設的一切給絆住。如果能放棄害怕,放棄自我的觀念,願意坦然去接受無法預知的考驗,縱使將來面對的是挫折還是平坦無礙,只要這一切都是自己所正確選擇的路,那麼這過程中的苦與樂,都將會是人生中的寶貴經驗!@*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不論輸贏都要耐心下完一盤棋,慢慢學會不論面對順境、逆境,都要有堅持到底的謙虛心態及忍耐力。從中體會勝不驕、敗領悟的道理。
  • 台灣三大圍棋頭銜之一的「第三屆王座戰職業圍棋錦標賽」,明天在台灣棋院開賽,來自全台的三十三名頂尖職業棋士將一決雌雄,爭奪冠軍獎金新台幣四十萬元。
  • 在任何遊戲與競技運動中,遊戲者或者運動員都會想要尋求勝利,而不喜歡失敗,我在教圍棋過程中也發現了孩子的這種求勝心理。然而,有贏就必有輸,我們不可能都是第一名或每次都贏,關鍵是在輸贏之間,吸收到別人的經驗,檢討與修正自己的缺點,才能獲得不斷的進步。也可以說,這才是真正的運動競技精神。
  • 我們已經知道,兒童都會努力追求優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責任,就是將他們的努力追求導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須確保,孩子的努力可以獲得心理健康與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調。
  • 我們知道,不勞而獲的成功多麼容易轉瞬即逝,因此訓練兒童滿懷企圖心沒有什麼好處;更重要的是訓練他具備勇氣、堅忍和自信,這樣他才能體認到失敗時永不氣餒,而且應該視「失敗為需要被解決的新問題」。
  • 有的人總是害怕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失,或是擁有的什麼技能知識生怕別人學去。其實如果懂得放下和分享,往往就會發現在教授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會有所收穫......
  • 學生K在班裡的成績一直是前三名,平時的言行卻表現得比較高傲冷漠,也不怎麼關心其他同學。有一天,他氣呼呼地來找我......
  • 蓮花
    俗話說:「行行出狀元」,當孩子表現出他的天賦、愛好時,家長或老師不要因為自己的偏見而去否定孩子......
  • 對立反抗的孩子,不只是容易暴怒,甚至屢屢挑釁師長,表現出種種情緒失控行為。王意中臨床心理師指引教師看透這些行為背後的動機,跳脫對立反抗孩子設的陷阱,並針對問題,提供實際可行的解決方法、輔導策略與正向管教技巧。
  • 有些孩子處在一個複雜與不好的家庭環境中,教師如能適時用正向的例子做引導,不但能給予孩子心靈上的慰藉,也給了孩子往正向道路上發展的力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