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9日訊】(美國之音記者:中文部2007年1月9日香港報導)香港拆除地標性建築–天星輪渡碼頭。此舉引發了香港民眾的憤怒。市民對政府重整市容和高速公路工程而毀壞傳統地標名勝的做法感到氣憤。
去年11月11號,長期以來一直是香港標誌的天星輪渡碼頭鐘樓上的大鐘最後一次敲響報時的鐘聲。
現在碼頭已不復存在,碼頭被夷為平地是為了在那裏建設一條環海港高速公路和購物中心。這一新的建設項目在香港引發了爭議。
*大眾喜愛的交通工具*
輪渡自1898年以來一直是大眾喜愛的橫跨維多利亞海灣的交通工具。維多利亞海灣以一水相隔把香港島和香港其它地方分開。
拆除天星輪渡碼頭引發了民眾的憤怒。抗議的民眾與警察發生衝突,試圖為保住天星碼頭做最後的抗爭。
*活動人士呼籲政府保護文化古蹟*
古蹟保護人士說,政府應該停止毀壞古老的建築,以保護香港的文化古蹟。
在過去的幾個月裡,香港有好幾個古老的居民區和建築物被拆除,以便給政府開發房地產項目,為政府帶來數百萬美元的利潤。
政府去年關閉了香港人稱作是喜帖街的利東街上的建築。利東街是香港夫婦結婚時喜歡印製自己喜帖的地方。
香港當代文化中心的黃英琦女士曾經發起保護喜帖街和天星輪渡碼頭的運動。她說,政府絲毫不顧及民眾的情緒。
黃英琦說:“政府認為老的碼頭沒有甚麼用處了。難道因為碼頭只有49年的歷史,他們不把它看作是歷史文化古蹟嗎?他們沒有看到保護古蹟的美學意義,也沒有把碼頭看作是整個香港人民的記憶。”
*香港新一代對文化傳統擔憂*
香港一直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城市。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許多古老的建築被拆除,蓋起了摩天大樓。許多年來,大部份香港民眾對失去古老的居民區漠不關心。但是黃英琦說,現在人們的態度已經改變了,他們對自己賴以生存的城市越來越依戀。
黃英琦說:“香港人把香港看作是一個非常短暫的棲身之地,人們在香港來去匆匆,他們沒有把香港看作是自己的根基所在。但是我認為,新一代香港人把香港看作是自己的故鄉,並且已經開始為我們的文化傳統感到擔憂了。”
*劉秀成:發展項目缺少公眾參與*
建築師劉秀成是香港政府古物諮詢委員會委員。劉秀成說,問題的一個方面是政府的發展項目缺少公眾的參與。
劉秀成說:“我認為政府應該做的是,要有一個城市規劃的藍圖拿出來給市民看,讓市民知道建成以後是甚麼樣子,這樣民眾就可以參與。所有的民眾都可以去觀看,他們也可以看到政府將在城市裡建設甚麼樣的項目。”
*政府聲稱努力保護文化傳統*
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說,政府已經做了足夠的民眾諮詢。
政府官員辯解說,政府也在努力保護香港的文化傳統,其中一個事例就是對一座20世紀早期的大廈耗資1100萬元的修復工作。這座大廈修復以後將改建成中國革命家孫中山的紀念館。
香港政府說,將會重建天星輪渡碼頭的鐘樓,使其融匯於港灣建設項目之中。但是活動人士說,香港應該保留的不是歷史的複製品。
*皇后碼頭難逃拆除命運*
目前香港拯救文化傳統的焦點集中於保護緊靠著天星碼頭的皇后碼頭。皇后碼頭曾經是英國皇室人員和總督們登陸的地點。像天星碼頭一樣,這個碼頭不久也將被拆除,然後遷移到幾十米以外填海造成的土地上。
最近有1000多人在皇后碼頭舉行了燭光抗議活動。他們聆聽演講,並且高唱歌曲。一群女孩用豎笛演奏天星碼頭大鐘的報時聲。活動的組織者說,他們把這次活動稱作是“從隕落星中覺醒的人民。”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