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6日訊】(大紀元記者陳常鵬編譯報導)自互聯網問世以來,網絡高速公路上資料的流通便不是下載上傳雙向均等的。最初,人們只是瀏覽網頁,甚少對網頁作出任何的改動。網站只是提供下載服務的單向資訊供應平台;而電郵、消費交易等資料的流通量,相形之下微不足道。因此,電信業者、有線電視業者均提供非對稱的資訊傳遞服務。但近年來互聯網變得愈來愈具有互動性,這種不平衡的狀態便造成了資訊分享的障礙。
據《美聯社》的互聯網專題報導,網絡用戶已不再僅是消費者,愈來愈多的使用者已變成了貢獻者,他們上網張貼照片、分享影片與音樂,製作播客(podcast)等。為了回應這股使用者自製作品的潮流,《時代雜誌》近期特將「你」選為2006年風雲人物–泛指所有在網上獻藝的網絡使用者。
YouTube影片分享網站近年急速竄起,去年10月間Google更以十幾億美元的高價買下該網,明顯地指出互聯網上傳資料的頻寬需求再也不容忽視。DSL技術的開拓者、史丹佛大學資訊工程教授喬菲(John Cioffi)說:「雙向對稱的資訊傳遞已愈顯得重要。」
再有,網絡用戶彼此之間的分享行為也越來越熱絡,有欲擺脫依賴中央伺服機來傳遞資訊的趨勢。例如,衛康公司(Viacom Inc.)的Paramount Pictures、華納時代的Warner Bros等製片廠紛紛開始採用BitTorrent檔案分享系統,以更經濟的方式來傳播線上電影。
世界各互聯網服務業者在宣傳高速服務時,均著眼於下載的速度,資料上傳的速度則慢得不成比例。某些業者的方案所提供的下載速度為上傳的10至15倍。
葛萊菲爾特(Jay Glatfelter)是播客節目 “Lost”的主持人之一。他把節目上傳至互聯網約須耗時40分鐘,而他的聽眾使用視訊電纜數據機(cable modem)收聽其節目只須等幾分鐘就可以下載完畢。
加州帕羅奧多(Palo Alto)的科技產業分析師薩弗(Paul Saffo)說:「網路速度不匹配的問題是舊大眾傳媒時代所留下的後遺症。消費者想要上傳的大量資訊是既有的建置所無法消受的。」
有線電視及電信業者大多堅稱他們一直跟著市場的需求在走。許多業者同時增加上傳及下載的速度,並表示他們尚未收到消費者對於速度不均衡的強烈抱怨。時代華納有線電視(Time Warner Cable)公司發言人哈瑞德(Mark Harrad)說:「對我們大部份的用戶來說,速度不是個問題;要不然我們早就被告知了。」
AT&T公司發言人柯伊(Michael Coe)表示,顧客之間分享資訊的行為或許真的變頻繁,但他們大部份的時間還是花在下載上。他說:「當需求改變時,我們會留意須確實符合顧客的需求,無論是採行對稱式服務,或只是針對上傳速度來作提升。」AT&T在過去兩年間已將上傳速度提高至三倍,但在中等級的DSL服務下載速度仍超過其四倍之多。
即使是Verizon通訊公司新創的超快速FiOS服務,其下載速度亦為上傳的2.5至7.5倍。
這種網絡資訊雙向傳輸失衡的問題來源於技術層次。通訊工程師們或許可以克服所有的技術限制,但服務提供者願意撥出多少的硬體設施用於資料的上傳,仍是未知數。用於資料上傳的頻寬越多,表示電視、隨選視訊等播送性資訊傳送所能利用的頻寛將變少。
「在任何一種能產生收入的經營模式中,消費者都是因為能有所獲得才願意花錢的,」思科(Cisco)系統公司傑出的工程師查普曼(John Chapman)如是評論:「很少有人會為了要作貢獻而願意付費的。」
市場研究機構 Inside Digital Media 資深分析師李菲爾(Phil Leigh)表示,有線電視業及電信業二者均將互聯網視為其保有傳統視訊及音訊事業的威脅。
對於許多互聯網用戶而言,目前不平衡的傳輸情況仍可滿足他們的需求。以YouTube為例,網迷們每日收看的短片數量可超過一億輯,但上傳分享的影片只有6萬5千件之多。其它的上傳用途大多牽涉不到大量資料,像是電郵及其附加檔案如文字或圖片之類。
此外,上傳資料通常不講究時效性。網絡使用者可以在電腦的背景模式下傳送照片或其它文件。但對於下載完成的電影,人們總是迫不及待地要觀賞。
若您擁有了較快速的上傳服務,也不一定保證能享受到它。賽門鐵克(Symantec Corp.) 的「pcAnywhere」遠端連接軟體會產生大量的資料傳輸,其資深產品經理鮑德文(Mike Baldwin)表示,舉凡電腦計算速度、記憶體容量、網絡系統中的瓶頸點,甚至網絡系統的硬體組件等,都可能影響到資料傳輸的表現。
目前有許多專家仍認同,立即要求對稱式的傳輸並不實際,但網絡上傳速率的提升需求應是與日俱增的。
美國互聯網與生活調查機構 Pew Internet and American Life Project 副主任何律根(John Horrigan)說:「電話撥號上網延時等待的抱怨,人們早有所聞。如果寬頻網路的提供者沒有計劃來提升上傳的速度,寛頻的延時的現象可能在未來幾年之內便會發生。」
工業簡訊《DSL Prime》的編輯勃斯坦(Dave Burstein)表示,將數位攝錄像機錄製的10分鐘高畫質影片透過互聯網傳送出去,可能須耗時超過8小時。未來擁有攝錄像機的人愈來愈多,對網路上傳速度失望的人也會越來越多。
專家們指出,透過網絡互通訊息的上班族,總希望他們的PowerPoints檔能越快傳出去越好。視訊會議、網絡文件共同享及備份、遠距教學及遠距醫療(telemedicine)等新科技的問世,都將衝擊現有的網絡系統。
技術瓶頸
互聯網上下傳輸速度的失衡也是其來有自。以數位用戶線路(DSL)之服務為例,其電話線路的擴充原本係專為隨選視訊(video on demand)所發展,極大部份的資料是從系統業者端流向家庭用戶端,用戶只是偶爾上傳簡短的訂購指令與資訊以選播節目。
故工程上合理的設計是將線路的大部份資源與時間分配給下載資料的單向傳輸,僅留小部份給上傳方向的資料流。上下傳不會同時進行,而是各自在不同的時段來傳輸,以避免訊號的干擾。
換言之,現行DSL服務限制由家庭傳至中央系統機房的資料流,以使每個用戶都能獲得良好的資訊下載速度與質量。
在視訊電纜的例子中也有類似的技術限制。以美國為例,聯邦通訊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在幾十年前指定了一個電磁波的頻率範圍供電視廣播使用,以54百萬赫茲(54 megahertz)為起點,並設為頻道2。有線電視業者必須將上傳的資料流壓縮至該頻道以下有限的空間內,是為瓶頸。
思科的工程師查普曼(John Chapman)表示,要將頻道進行分割也須增加成本。他說:「每一次資訊傳輸方向的改變,都必須有新增的設備來配合。」
衛星互聯網服務也同樣有其限制。有些系統只提供單向的下載資料傳送,意味上傳時仍須依賴電話線路。
針對上述限制,有許多技術解決方案在發展中。喬菲教授透露,目前新的DSL技術可消除訊號干擾的問題,但電信業者須在中央機房內增添新設備,而該設備現在尚無商業產品。
在利用視訊電纜來上網的技術則較有進展。最近有稱為DOCSIS 3.0的系統剛通過認證,它可讓服務提供者利用到更寬範圍的頻率。待此系統上市後,上傳資料的頻寛便可立即擴充。此外,在美國電視廣播完全數位化之後,所有的電波頻道便將釋放出來,頻寛不足的窘境應可結束。
綜觀技術與市場發展的趨勢,查普曼說:「在未來的5至10年內技術方面有很好的展望;現在只是個市場經濟的問題了。」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