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金山華人新年晚會隆重登場

--舊金山歌劇院首次上演華人晚會 中國節日氣氛濃厚

人氣 3

【大紀元1月6日訊】(大紀元記者黃毅燕﹑周容舊金山報導)由新唐人電視台主辦的全球華人新年晚會﹐2007年1月5日晚上7點30分,在著名的舊金山歌劇院(War Memorial Opera House)開演。這是繼溫哥華後全球76場新年晚會系列中的第二站演出,亦是在美國的首站演出﹐將中國傳統文化的大型藝術表演搬上本地主流社會的歌舞劇院聖地。秀未開場﹐場外充滿喜氣洋洋。

劇場前有舞龍歡迎觀眾。(大紀元)

開場前﹐劇場有中國傳統舞龍,東方仙女和小朋友們用綵燈迎賓,中國氣氛濃厚。近三千觀眾,在舊金山歌劇院享受這場傳統純正的中華文化盛宴。

歌劇院經理ERIC COLBY接受媒體採訪。(大紀元)

綵排令歌劇院經理震撼

歌劇院經理ERIC COLBY表示﹐舊金山歌劇院建立以來已經有75年的歷史了。是舊金山歌劇團和芭蕾舞團的老家﹐新唐人華人新年晚會是歌劇院第一次上演的華人節目﹐12月是歌劇院上演的是「胡桃夾子」﹐是慶祝聖誕節﹐一直沉浸在節日的氣氛中﹐現在正好慶祝中國新年﹐是個很好的時機。

對於華人新年晚會在全美的第一站﹐他很興奮。他看了演出的部份片段﹐給他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他說﹐歌劇院來過很多國際著名演員﹐今天他正和手下佈置會場﹐他聽到在綵排的一位女高音歌唱家在演唱時﹐他禁不住停下手中的活﹐他說真的很令他震撼。

舊金山僑領黃惠喜(左二)﹑ 黃國俊(左四)與新唐人電視臺工作人員合影 (大紀元)

中華總會館通事黃惠喜攜夫人前來觀看晚會﹐他表示非常高興看到這臺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晚會在舊金山上演﹐因為舊金山聚居有數十萬華人。這是華人的盛事。

舊金山國際舞蹈公司的藝術主任VASSILII(右三)和太太(左三)一起來觀看晚會。(大紀元)

舊金山國際舞蹈公司的藝術主任VASSILII和太太一起來觀看晚會。他表示是從電視廣告上看到有華人新年晚會的消息﹐他經常去許多國家觀看表演。他並表示他在莫斯科也有公司﹐如果新唐人電視臺在俄國舉辦晚會的話﹐他可以幫助安排。

他的太太表示看到新唐人義工在地鐵站等處發傳單﹐效果很好。她期待著觀看今晚的晚會。

來自南灣的博愛學校校長李先生帶領一家五口來觀看晚會。他表示他聽說晚會很好﹐這是第一次來看晚會。他表示雖然他的三個小孩都去中文學校上學﹐但還不夠瞭解中華文化﹐所以希望能通過新唐人晚會瞭解中國的傳統。

(大紀元)

(大紀元)

一位越南裔女士Denielle帶著83歲的母親前來觀看晚會﹐她表示在電視廣告節目中她看到千手觀音﹐她特別喜歡﹐她表示在越南很多人都是信神的﹐她看到其中有體現信仰神佛的舞蹈場面﹐即決定買票﹐帶著老母﹑和西人先生來觀看演出。

惹人喜愛的舞獅讓大人小孩都樂的合不攏嘴。(大紀元)
(大紀元)

晚會即將開場﹐舊金山歌劇院門前節日氣氛濃厚。(大紀元)

獲主流社會認同

晚會主管王安娜表示,從目前反饋的情況來看,狀況很樂觀。尤其是越來越獲得主流社會,包括政府要員、媒體、商家等的關注和支持,有不少主流媒體成為晚會的贊助商。

媒體給予關注

舊金山的主流媒體也對新唐人晚會給予了關注﹐並進行了相關的採訪報導。舊金山灣區Contra Costa時報在週末休閒欄以大幅彩色圖片刊登晚會的消息﹐並配有專題採訪。晚會被列為十大週末休閒節目之一。
<--ads-->
舊金山紀事報4日以「華人新年晚會確實炫耀奪目–新唐人電視臺恢復傳統」為題﹐採訪報導了有關新唐人晚會的情況。

紀事報的文章提到新唐人晚會與大家分享神韻﹐負有提昇人的精神層次的使命。新唐人晚會舞台總監陳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我們的目的是要找回我們的根﹐繼承傳統﹐並使其發揚光大。通過每次的演出﹐傳遞希望與和平。」

報導說﹐晚會參加者表示﹐用歌舞的形式慶祝中華傳統文化可以幫助移民在融入當地社會的同時﹐保有自己的文化。

舊金山媒體電視7臺(ABC)採訪舞台總監陳英。(大紀元)

陳英說﹕「中國新年是北美華人最大的節日﹐在這裡沒有太多的節日氣氛﹐晚會可以讓人們聚在一起慶祝節日﹐不只是中國人﹐而是任何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人。」

陳英說﹕「這種演出在美國以前還沒有看到過﹐在中國也看不到﹐因為中共奪取政權後﹐中國真正的傳統文化受到壓制﹐我們就是要承前啟後﹐帶給人們真正的傳統文化。」

王安娜表示,這次舊金山晚會在元月5﹑6﹑7日共演三場,目前﹐週末場還有為數不多的門票,可以撥打熱線最後購買:(415)672-6020; (408) 368-8469,或在網上訂購://shows.ntdtv.com 。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政府允許陳水扁過境洛杉磯舊金山
民進黨矽谷支黨部歡迎「馬修」路線
【熱點互動】紐約百老匯展現東方藝術(四)
新唐人每日財經報道  紐約時代廣場傳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