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途:和邪手段營造「和諧」社會(一)

華途:

標籤:

【大紀元1月4日訊】胡錦濤執掌中共邪黨以來,以偽裝「和善」的面孔,講話「柔和」的語調,逢會必講構建「和諧」社會的執政主張,出現在國人面前。和江澤民這個大草包加惡棍相比,他沒有那種殺氣騰騰和不可一世,也沒有從表象上就可以看到的凶相畢露的殘忍、和不學無術卻要表現自己的那種欺世盜民及矯柔造作,因而似乎博得很多中國人的「好感」和對「和諧」主張的讚許,所以更具欺騙性、迷惑性,阻礙了世界輿論對中共從起家直至現在所犯一系列暴行的揭露以及其本質的批判,更使很多中國人特別是普通百姓並不瞭解中國目前的實質性現狀,特別是「天滅中共」這些關乎每個人前途命運的千古話題及事實真相難以傳播開來。我們不管胡氏新政其出發點如何,究竟想把中國引向何方,但他們造成以上事實的客觀性是存在的,其後果是嚴重的,其危害是很大的,所以我們必須予以客觀揭露。

和邪手段之一:邪理歪說,刷新包裝。

多數的中國人包括中共邪黨中多數黨徒雖已不相信共產主義的鬼話,但還不能徹底斷了「老祖宗」這條根,如果完全否定這個西來邪靈,不就是否定了靠它起家執政的邪黨自己麼?這是胡氏上台後所謂的指導思想理論上必須回答的難題。所以他們自欺欺人的一面繼續堅持馬克思主義,另一面又搞了與馬列主義背道而馳的所謂「創新」發展,以繼續矇騙世人,美曰其名為「切實指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據此,胡氏一方面果斷的停止了那一場臭名昭著的全國性的先進性教育活動,另一方面他另起爐灶,從新組織研究力量投入財力,建設「馬克思主義的系統理論工程」。御用理論家們對胡氏構想心領神會,很快投入到「工程建設」中並很快有了重大「進展」,據參與「工程建設」的專傢私下透露,過去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有重大誤差,馬克思主義既有「革命性」、「鬥爭性」一面,也有「兼容性」、「和諧性」一面,在奪取政權之前,運用其「鬥爭學說」的指導革命實踐無疑是對的,但在執政後仍然堅持「過時」的不能有效指導新的實踐的部份,顯然是誤解、偏差和失誤。馬恩原義中的共產主義,既包括物質財富也包括精神財富極大豐富與進步的人人平等與共存,所以既要講鬥爭共存,更要講和諧共存,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運用馬克思主義「和諧學說」的價值觀指導新的實踐,是新一代共產黨人的歷史重任。

這樣,胡氏「和諧社會」的主張於是找到了新的理論依據,找到了新的理論包裝。至於這一新說何時出籠不得而知,但可以相信,有一天會「舖天蓋地」宣傳貫徹,深入學習,深刻領會,認真貫徹執行。

和邪手段之二:變換騙術、嚴控輿論。

如果問胡氏上台執政後有甚麼變化,那麼我們認為他所製造出來的虛假信息,虛假繁榮、虛假和諧足可「欺世」,足可「盜民」,和他的前任江鬼相比,其手段要高明十倍,以至造成中國大陸幾乎完全被封閉起來,與世隔絕,人民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發生了甚麼,正面臨著怎樣的宇宙給予的機遇和歷史選擇,被一種認為製造的假象迷惑,似乎不存在甚麼社會危機,真的像宣傳那樣,社會和諧,平安無事,太平盛事。

胡氏在玩弄輿論方面的手段主要有三:

一是保持低調,不唱高調:報刊、電視等各種宣傳工具不搞全國統一的口號式宣傳,不搞大轟大鳴帶有政治味和火藥味的一幫哄,以低調平淡,「說理」為主,「事實」為主,「正面」為主的宣傳策略取而代之,這讓很多人覺得「新一屆」在自我糾正黨的工作中錯誤部份,注重以人為本,體現民意,環境寬鬆了,氣氛融洽了,黨和百姓的距離拉近了。但我們從中發現:這種「低調」中隱藏著不變的「高壓」態度,其理仍沿襲毛思想、鄧理論「三代表」,其事實顯然都經過過濾和篩選,人們看不到事實的真相,看不到真實的新聞,所謂「正面」亦不過是騙術和變換而已。

二是上下有別:對上更加收緊拳頭,強化黨對宣傳輿論工作的控制權,特別是重大新聞的統一發佈權,對下則適當鬆綁松弦,擴大基層民主,尤其是人民群眾參加基層管理的話語權和選舉權。從最近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和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以及廣電總局等部委對新聞媒體「各自為陣出現不和諧音符」情況組織暗訪檢查,可以看到邪黨仍在玩弄「抓大放小」,「內鬆外緊」的老把戲。

三是說與行分開:有的只說,有的只行,有的既要說也要行,有的只說不行,如此等等。舉個例子,老百姓對中共邪黨最不滿意的三件事,即買不起家,讀不起書,治不起病,全國媒體都站在老百姓一邊,該說的說,該罵的罵,讓群言罵個痛快,但問題仍是問題,狀況反而更加惡化。比如從年初就調控房價,到年底不但調不下來,反而比調控前不降反升。由於「社情民意」得到充分體現,至於問題未解決不能責怪溫家寶,只能責怪控制了全國市場的房地產商們。於是一切似乎都在情理之中,老百姓有怒氣但不沖天了。@

2006-12-12(//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黃泰:沒有異議就沒有和諧
橫河:和諧社會-中國的社會矛盾在基層嗎?
張耀杰:和諧社會之怪現狀
黃泰:沁陽當局兵敗「超國民待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