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掃瞄探測出人類無私行為的根源

人氣 11
標籤: ,

【大紀元1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丁誠編譯報導)科學家最近發現,人類的無私舉動跟腦裡的獎賞系統無關。相反的,人類腦部活動研究顯示,人腦中的「無私區域」負責感知他人意圖。科學家猜測無私行為的根源很可能在於人類能夠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

無私行為被科學家們定義為 「對別人有利、 但不影響自己或者會對自己造成負面影響的行為」。進化論學說認為,無私行為不會賦予一個生命體生存優勢,所以不應該存在。一直以來,心理學家和神經學科學家都對人類能做出一些無私行為而感到困惑。因此,科學家們對研究這些行為的根源深感興趣。

據生命網站報導,為了解答這疑問,來自美國杜克大學的心理學家史考特‧霍德聚集了一組自願者參與電腦遊戲實驗,讓他們玩電腦打靶或者觀看電腦自動打靶。在一項實驗中,志願者或電腦都能從遊戲中獲得獎金,而在另一項實驗中,他們在遊戲中得到的獎金都將被捐給慈善機構。

研究員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術來觀察志願者的腦部活動,企圖找出腦中的「無私行為」區域,結果他們的發現令霍德大吃一驚。霍德說;「我們開始以為無私行為跟腦裡的獎賞系統有關係,無私的人會從無私行為中得到更大的滿足。」

霍德發現在志願者把獎金給予慈善機構時,他們大腦中的顳葉皮層後上部顯得非常活躍。這區域與大腦獎賞系統無關,而是一個負責人類感知方面的部位,尤其是感知別人意圖及行為的部位。

科學家們不明白為什麼這個區域會在人表現得無私時如此活躍。但他們發現當志願者看到電腦把獎金給予慈善機構時,這個部位也尤為活躍。

霍德解釋:「或者人類無私的根源在於我們能夠意識到別人也與我們一樣,同樣擁有意圖和目標,這從而讓我們想到在對待他人時,我們應該像我們指望別人對待自己一樣。 」

無私行為的根源可能來自我們能夠意識到別人也與我們一樣 (China Photos/Getty Images)

來自美國南佛羅里達大學的專家保羅‧善博表示:「這是一項非常有趣的發現, 我想知道的是如果一個人大腦中的無私區域受損,那他會不會變得比較自私呢?」

霍德也提問:「那些不理睬別人的人與無私的人是不是在這大腦區域會有所不同呢?」

這項研究被發表在《自然神經學》雜誌上。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科學家警告全球暖化會滅絕一半物種
科學家稱火星可能有地下水
【台灣觀點】讓科學研究走上符合正義和自由需求的協力創新道路
美科學家:跑步延長腦細胞存活時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