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產階級購買力增強 抵政治壓迫

標籤:

【大紀元1月3日訊】(大紀元記者孫燦編譯報導)二十多年來,中國中產階級為經濟改革喝采,但卻對政治上和社會上的壓迫視而不見。但是中產階級政治上的冷感並不是永久的,當購買力增強的中產階級的權益受到中共壓迫時,越來越多人奮起抵抗中共的獨裁腐敗制度。

購買力增強的中產階級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2日報導,近年來,中國許多商家的主要對象都是沿海大城市收入增加的居民。然而,許多商家與經濟家已指出,中國馬上將面對一個新的開端。近幾年來的經濟增長,儘管大多財富依然掌握在一小撮特權階級的手裡,一些內部地區的中產階級人民也已開始有著比以前更多的購買力。於是不少商家已開始把目標轉向內陸「未開發」的消費者市場。

廣東微波爐製造商格蘭仕(Galanz)企劃部部長陳娟(Chen Juan,音譯)有一個不一般的夢想,「我的理想就是看見中國的農民每天在田裡勞動回來後,用微波爐作出一頓豐富的晚餐。」

同樣的,麥肯希顧問公司(McKinsey & Co.)中國企業部主任格蘭特(Andrew Grant)表示,「目前,中國消費者的市場只有意大利的消費者市場大小。然而,在兩年內, 它將每年開始增加一個意大利的市場,而其中,最主要的新增市場將來自於內部地區。」

對許多西方商家而言,當初,許多商家來中國投資的主要目的在於中國市場與人口的龐大因素。然而,直到今天,不少西方商家都以失敗告終。除了在中國沿海數個花瓶城市能夠在被中共政府劃定的範圍內發展以外,內部地區的大量市場還未得到開發。加上中共官僚程序,貪污腐敗的盛行,許多商家由於從未面對官商合一的中國「奇特」現象而只好吃回頭草。因此,西方商家的中國夢是否能夠實現依然有待實踐的證明。

中國中產階級奮起抵制政府壓迫

紐約時報記者弗倫奇(HOWARD W. FRENCH)早前報導,幾年前,當深圳居民得知當地政府打算在擁擠的中產階級居住地區建造一高速公路橫跨該區時,不少人開始組建抗議活動。在後來的兩年裡,他們成功的停止了該高速公路的一段建築工程並使政府改善其設計以減少污染。這無非是中國人民在數十年的被政府壓迫與無地呻吟的困境中掙脫出來的一道曙光。而它能夠在南中國最繁華的城市-深圳出現,無非證明了一個問題。

隨著深圳經濟的成長,社會矛盾激化,深圳似乎已成為中國盲目發展的警告信號。自1980以來,深圳經濟增長平均每年高達百分之二十八。然而,伴隨著的社會與環境問題層出不窮。整個城市似乎都被灰暗的天空籠罩,犯罪率不斷增長,而勞工階層似乎也民不聊生。

然而,今日的深圳卻代表著中國的另一先鋒。隨著經濟的增長,這裡的中產階級開始膨脹,人民財富開始增加,而人們已不再像以前那樣毫無反抗的畏縮在共產黨的統治之下了。人民開始靜靜的組織反對當地政府一意孤行的許多計劃。的確,深圳的社會變動背後的主要推動力來自於經濟成長。

其中,房地產市場最為激烈。由於深圳,以至整個中國,房地產的飛快增長,一群中產階級「房奴」由於無法應付買房的巨大經濟負擔,而已開始反抗了。從建立合作會與房東地主對峙,抵制房地產市場以逼得價格下降,競選成為區域領導等,不少中產階級人民已開始行動起來。

其中最為突出的一個例子則是姜善(Jiang Shan,音譯)。在打輸五起房產管理案子過後,他轉向當地政府代表求助,卻發現該代表就是擺佈案子的指使人之一。在研究當地選舉法後,他發現,假如能夠獲得一定數量的投票,自己便能夠當選成為政府代表改善該地的腐敗情景。事後,他開始發送上千份手機短信、名片等資料尋求支持者,然而,最後,他卻被當局拒絕成為候選人之一。隨後,姜上訴控告當地政府剝奪自己的選舉權,不料在開庭前夕遭當局破門而入。在一輪談判過後,當局表示願意讓他成為候選人,但必須撤銷對政府的起訴。姜拒絕苟同,表示該投票必定已被當局擺佈。

與姜有同樣經歷的馬錦華(Ma Jinhua,音譯)面對了同樣的悲劇,馬隨後退出選舉以抗議政府擺佈選舉結果。他表示,「我知道如果我繼續參選的話,結果還是會輸,因此我選擇退出,至少我能夠像他們提出警告,他們不會一次次的得逞的。總有一天...。」

然而,儘管大多案例還無法突破,一小部分人已獲得成功。不久前,一名電腦分析家鄒濤(Zou Tao,音譯)在全國引起了轟動。他成功地組織了十萬多名房地產買主停止購買房屋,「不買房行動」逼得當地每年以百分之三十迅速成長的房產價格下降。鄒表示,「政府不但沒有監督房地產市場,反而還通過官員與商家聯手把房產價格炒得天高。」 雖然當局立即對鄒進行監視,並禁止報社報道導任何與他有關的消息,鄒一直拒絕放棄。「面對民怨沸騰的社會,當局的第一反應不是聆聽,而是打壓與迫害。」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政治改革與制度創新 (21)
美國專家談論中國民主變革
傅國湧:奪命醫藥費背後的無望
討論:中國中產階層負擔沉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