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野:再評中共之二舉國體育(上)

李野

人氣 27
標籤:

【大紀元1月20日訊】在寫這第二篇系列文章之前,筆者曾思考了許久,主要是內心矛盾寫哪方面題材。因為,中共57年來在各個領域裡都有著「不同尋常的表演」,實在不知道該從何下手。因為現在海外自由媒體上,很多領域都有人涉獵。我在寫這系列文章的時候,曾經立下宗旨,那就是:已經有人說的很清楚的方面就儘量不說,不是本人喜歡出奇,主要是考慮不浪費精力和資源。另外,也避免給廣大群眾造成視覺疲勞。中共用血寫就的85年曆史,其實用再多的文字也是寫不清楚的。

在中國民主事業進程上,現在各方民主勢力達成的基本共識是:一定要結束共產黨的一黨獨裁專制。那麼,我們這些民運人士就有這樣一個歷史責任,那就是我們必須要回答,近14億中國人(包括全世界的華人)對我們提出這樣的疑問,我們為甚麼要推翻共產黨?他們到底有甚麼錯?這是推進中國民主事業理論界,在第一階段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所以筆者認為,只要能將這些問題解釋清楚就可以了,把共產黨的基本罪行說清楚和把共產黨的所有罪行說清楚,或者把共產黨的某一部份問題說得透徹,在結果上是一樣的。而其中第一個選擇是最經濟實用的,也是筆者所推薦的。在這個前提上,筆者准備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儘量將其他民運理論者所不重視的,並且也是很重要的領域,拿出來進行揭露和點評,以達到立體的全面的暴露中共罪惡統治的目的。

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主要是面向年輕的中國人,我覺得這些人才是中國的希望,因為我們現在誰也說不清楚,中國的民主事業到底哪一天才會真正勝利,不排除我們現在這些人都不能親眼見到那一天。即使我們能夠看見那一天,一個革命的真正勝利,還在於是否能夠永遠保住革命成果。否則即使革命暫時勝利,如果再出現一個袁世凱我們還是要歸零重來。

所以無論怎麼說,年輕人才是中國的希望。本來我在這個系列文章之前曾有一個緒論,但是請徐文立先生提意見的時候,徐先生覺得調子有些激進,筆者也有同感,在改動後覺得仍不是很成熟,因此在正式發表的時候暫時略去。不過,為了清楚表達我寫這系列文章的初衷,還是在這第二篇的開頭囉嗦幾句:本人想以30歲人的視角,重點面向1980以後出生的中國人,敘述中共在近30年來的執政行為。來達到在年輕一代之中,點燃民主革命火種的目的。當然,揭露的事實對所有年齡的中國人都是有觸動的),來進行寫作。

這次我選取的是中共建國以來,一直在運作的舉國體育系統。有些人士可能認為,這個題目較偏對政治加分作用很小。筆者卻認為,在2008年奧運臨近之時,在這個令年輕一代熱血翻騰的領域裡,揭開中共粉飾輝煌背後,血淋淋的事實真相,對中共統治也是具有釜底抽薪之作用。閒言少敘,下面我們進入正題。

一、 舉國體育在中國的現實情況和發展演變

首先,我們要清楚甚麼是舉國體育。舉國體育就是在舉國體制下,用國家財政的錢(納稅人的血汗錢)來發展體育(少數人參與的體育),這裡的體育,不是指我們平時包括鍛練身體在內的,廣義的體育運動。而是特指競技體育,簡單直觀地說就是奧運體育(奧運項目所含概的體育)。

這個舉國體制的發明權不是中國,而是蘇聯和東歐前社會主義國家,其中典型的例子就是當年的民主德國。這個小國曾經因為舉國體制的優勢,在奧運會上取得過金牌榜第二的成績。

中國的舉國體育,在中共建政之初就已經開始實行。它管理體育的部門,一開始叫做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後來叫國家體委,現在叫國家體育總局。年長的人都知道,建國初負責中國體育事業的人,就是中共的元老賀龍。在那個年代裡,體育在中國,還是一個比較邊緣化的領域,只是因為搭了社會主義改造的順風車,才被中共以國家的名義掌管(各個行業都要公有化,全國山河一片紅,體育當然也不能例外)。說當年中國不重視體育有佐證的。那就是1956年奧運會之前,中國代表團因政治理由拒絕參加(主動報名參加,臨比賽之前又主動放棄)。因為今天中共宣傳的導向是,體育是文化交流不與政治掛鉤。所以對照其前後行為,只能有兩種解釋,要麼是中共政府以前不重視體育事業,要麼是中共前後言論不一。筆者傾向於前者。

的確,在中國的歷史上,至少從宋代開始,統治者就不是很提倡百姓們全民搞體育(當時叫習武)。因為這容易影響統治根基,是不穩定的因素。在中共獨裁統治的議事日程上,體育也沒有進入主流序列。但是這並不影響中共以國家名義,用財政來養這個系統。儘管在建國之後相當長的時間裏,中國的體育沒有給我們中國人帶來甚麼榮譽或者光輝的記憶(只有到50年代末,在乒乓球等個別領域才開始有所突破),但是從國家到地方,在體委這個招牌下吃飯的人從來沒有缺少過。第一次使中共政府認識到體育也是一面旗幟,需要對其重視,並加大力度關注的,是發生在50年代末。其標誌是第一屆全運會。

從此,中國的舉國體制下的競技體育,就以「光輝燦爛」的表象,統治並填補著中國人民可憐地精神文化世界。從5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的這30年,中國的舉國體育是以「專業體育」(中共自己的說法)的概念出現。其標誌為,所有從事這個行業的人,其經濟來源都是國家財政供給。這些人存在於這個社會裏的唯一任務就是,以不斷通過全天候的訓練,來達到在其各自所在的領域裡奪取冠軍的目的。結果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我們中國納稅人就養了數以萬計的專人人士,在這些與國計民生不是很相關的領域裡,不斷戰勝其他國家的業餘選手,來達到安慰只有我們自己才在乎的民族自尊心的目的。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隨著中共十四大的精神,中國舉國上下進入了,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時期。在這樣的形式下(與全國山河一片紅為一個公式),體育也開始走向了市場化。其標誌是,以足球、籃球等對抗性強觀賞性高的一些項目上,開始實行職業化。至今十餘年的時間裏,這個產業與中國的其他產業一樣,充滿著假貨和嚴重的質量問題,一樣存在著國有資產流失,一樣存在著貪污、腐敗、壞帳、暴力等所有社會陰暗問題。

可以這樣簡單的總結,中國的舉國體制的體育系統。它誕生的第一個階段(建國初),是將一個本應該是由民間社會團體主導並實施的一個全民精神文化的工程,強行改由政府控制為其統治服務。他的第二個階段(專業體育時代),是將國民收入的相當一部份拿出來,以剝奪絕大多數人從事體育運動的權益為前提,做了一件與這個國家和這個民族發展沒有太多必然聯繫的事情,與此同時,在其他與國民生存有著生死攸關聯繫的領域投入不足。中國在這一時期內,因為貧窮中國死了幾千萬人。他的第三階段(職業體育時代),是官僚階級和資本家階級勾結,在市場經濟的面紗下,公開傾吞國家財富和繼續盤剝百姓,來達到一小部份人資本積累的目的。是以犧牲中國下一代人的道德水準為代價,在本應公平進取的體育比賽中,不斷表演踐踏規則、造假和腐敗,這些人類社會公認的醜惡行為。這些情況我將在下面的部份裡展開論述。

二、中國舉國體制的體育在中國社會的具體表現。

發展體育運動這個概念,在絕對真理角度是沒有任何問題的。現在,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國家,都是很重視這項事業的。那為甚麼說中共的舉國體育就是不好的呢?這還要從歷史的源頭一步一步探討。首先我們將目光回到1959年,中國的第一屆全國運動會。

我們有必要先簡單瞭解一下,這個第一屆全運會:

首屆全運會於1959年9月13日至10月3日在北京舉行,比賽項目共有36項。共有解放軍和28個省、市、自治區的29個代表團的10658名選手參賽。在全部384枚金牌的爭奪中,解放軍獨得117塊金牌,這個金牌記錄至今無人突破。獲得金牌榜第二名的上海只有46塊金牌,第三名北京獲得42塊金牌。

通過介紹,大家可以看到這樣一些信息:第一,這個運動會是在1959年9月舉行的。對應在這個時間上,中國發生了甚麼?有點歷史常識或者是家裏還有長輩健在的都能知道。那就是當時正處在1959——1961年的「三年自然災害」期間,這個期間意味著甚麼?意味著中國正處在,相繼餓死幾千萬人的過程之中。那麼我想問一下所有能夠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你們覺得再當時,是大家在一起比試到底哪個省的人,跑的更快對當時的中國有用,還是盡最大努力解決吃飯更緊迫呢(首屆全運會到底花了多少錢,我無從查起。但是肯定是花了不少錢,畢竟是全國性運動會,畢竟有那麼多靠這個體制常年吃飯的人參加了。即使這些錢不能解決全部饑民,我想至少也會解決其中相當的一部份,哪怕是只救了一個人,也比沒救有價值有意義)?

我們看到的第二個信息是,解放軍代表團獲得了大約三分之一的金牌,這意味著甚麼?體育比賽在西方語言的詞義裡有遊戲的成分。事實上,現代的體育比賽也是包括在廣義的娛樂範疇裡。而解放軍又是甚麼?是國家的軍隊,他們是吃「皇糧」並且擔負保衛祖國重任的人。中國人民用自己的血汗養著他們,不是讓他們參加體育比賽的(打籃球的本事在戰場上沒有用)。可現實世界裡,他們不但參加了體育比賽,而且還拿了很多冠軍。事實證明,這就是舉國體制的縮影。而其他28個代表團,也是用老百姓的錢來養起來的,只是他們花了錢沒有拿出成績來。我想任何一個有點常識的人,都會清楚我們中國人,拿出這麼多錢來,養這麼一批人來做體育,是多麼的不值得和沒有必要。那麼我們中國百姓在那個年代,花這些錢來搞這麼一個全運會,是否有現實意義呢?歷史證明是沒有多少現實意義的,一個省在自己國家內部比賽中取得幾塊金牌,對於這個省百姓的日常生活,基本上沒有甚麼促進作用,對其他省的作用就更沒有了(實在想說又作用,那就是省際之間的人造矛盾更多了)。這些錢絕對可以買很多更有用的東西,比如糧食。可以這樣說,舉國體制下的競技體育,從一出生,就是帶者人命和血債走向我們的。

前四屆全運會都是在北京舉行的,這也附帶的促進了北京,在體育設施方面遙遙領先於全國。而建設這些體育設施的錢,絕對不單單出自北京百姓。而這些建好的體育設施,在一般情況下,是要提供入場券才可以進入的。也就是說,投資者是沒有自由出入的權力的。同時也可以這樣說,自少在體育領域裡,北京是第一個被中共老人們劃了圈的地方。有些人可能會反駁我說,北京是首都,當然要比別的地方發展的好一些。我建議有這樣想法的人,去看一看其他民主國家。在民主國家裏,「首都」絕對不等於是,任何東西「首」先全「都」具備。

從第五屆到第九屆全運會,被以「法律」的形式確定,輪流在上海、廣東和北京舉行。並且於第8屆開始,比賽項目全面與奧運接軌(多武術一項)。可以說,全運會是定期檢驗中國舉國體制下搞體育的閱兵式,也是舉國體育的縮影和標誌。他與社會民生方面的積極意義我真不好下結論,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筆者是一個非常喜歡體育運動的人,世界上任何重大的比賽,只要時間允許,我幾乎都是場場不落。可是全運會,我的確是提不起多少興趣來。因為在自己同胞之間,勞民傷財地拚個你死我活,實在沒有太多現實意義。另外眾所周知,中國全運會上的黑幕實在太多。大家可以回憶一下,每到全運會,中國選手就屢屢創造世界記錄或者亞洲記錄,可是一到世界大賽上,這些世界記錄的保持者就經常疲軟。全運會幾乎與裁判問題,東道主優勢、興奮劑醜聞等詞匯緊密相連。從這個角度看,這個全運會存在的價值更是要打折扣了。全都是假的東西,還破費這麼多錢幹甚麼呢?現在中國很多地方都需要錢啊!而且看看世界上200多個國家,定期舉辦全國綜合運動會的國家,我還真沒發現,我只知道有個英聯邦運動會。那也是在主權國家間進行的,而且好像被關注的程度也不是很高。而且,這還只是從宏觀角度去看,那麼微觀呢?

就運動員個體而言,在改革開放前,這個群體的待遇的確不高(但是全國各行業全都不高),隨著競技體育在中國的升溫。運動員、裁判員和教練員這個群體的處境,已經得到了明顯改善(除個別邊緣項目)。一些知名人士,利用知名度在廣告影視等領域的影響,也有不少收入進帳。這些無可厚非,筆者認為可以算在「合理」收入之內(但是不是合法還需要個別對待)。可是令我不能理解的是,在獲得金牌之後,各級政府頻頻重獎,在2005年十運會期間,一些發達省份因一塊金牌,累計獎勵同一個運動員,現金獎金近百萬人民幣(公開場合的直接獎勵)。我想問問這些政府的官員,這些錢是哪裏來的?為甚麼要獎勵?就因為他證明了我們省的人,可以比別的省的人跑的快?那我們哪個人比別人吃的多你們準備獎勵多少?而且不但全運會沒有獎勵的理由,即使是奧運會也是一樣。

因為既然這個行業是靠財政養的,就等於是中國人民僱傭他們做這個事業,他們取得金牌只能是證明,他們工作做的盡職,沒有白拿工資。而他們通過自己努力,為自己贏得了知名度,用這個去通過形象輸出,賺取廣告費或者其他的合法收入也是合理的。但是拿了工資做了該做的事情,卻還要再拿額外的報酬,顯然是不合理的。除非是事先有約定。以上這段描述,大概是符合現代經濟規律和基本法理的描述。可是問題出在接下來,運動員和官員會說:「沒錯,我們是事先說好的,只要奧運會或全運會上取得金牌就獎勵XXX錢,如果打破世界記錄還要翻倍。」這就是獨裁政府舉國體制的危害了,政府憑甚麼要僱傭這麼一批,別的事情不做天天跑步(或者踢球等等)的人,這些人為甚麼不出成績工資也照拿,退役了可以有機會分配其他工作(不是100%分配,但是有相當一部份是有分配的。以前有規定,但是具體內容我現在實在拿不出來,但大致的意思是:只要是國家一級運動員以上職稱或者全運會取得前八成績的,體委是負責退役安排的。

前不久,還因這個規定,引起過前吉林女子舉重全國冠軍,狀告吉林省體育局的事情),而拿出了成績就要巨獎(這不是零風險的高息國債嗎)?很多圈裡人肯定會我說沒有良心,這些人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非同常人的刻苦訓練,很多人都因此有了終身殘疾,而且運動員的運動生命都很短,退役了之後,很多運動員沒有文化還有一身傷病,給他們一些錢作為補償難道錯了嗎?而這個正是我最想說的,其實這些真正獻身舉國體制的運動員也是受害者。但是這些人是怪不得別人的,因為共產黨招運動員的時候還沒有抓過壯丁,至少還沒有這方面報導。也就是說,所有投身這項事業的人,無論是出於甚麼目的,全部都是自願的。既然自願去幹這行,就應該知道這行的特點,也就應該作好一切心理和生理的準備,也就不應該怪別人。要怪就應該怪這個舉國體制。

這樣我們就已經通過事實,一步一步的認清了這個舉國體制的真實嘴臉。這個體制就是:拿著老百姓的血汗錢,不去作對老百姓有切身利益的事情。而去招募了一大批年齡很小的人(準確地說就是童工),違背人的成長規律,違背人的生理極限等自然規律,進行機械化流水線式的「魔鬼」訓練(各級體校系統完備,「魔鬼訓練」一詞也經常出現在中共報紙的體育版面,有時候變異說法為「三從一大」)。然後一批一批的淘汰(在初期被淘汰的沒有安置義務,荒廢的學業和浪費的青春需要自己來彌補),最後進入正式梯隊。進入到這一階層的人,基本上不出像桑蘭那樣的意外,至少不會輸掉人生了。

然後,在各級重大比賽之中,只要他們能取得成績上的突破,那麼就會得到,用國庫裡老百姓的錢授予的獎勵。而管理他們的官員,得到的是晉升的資本。雙方結大歡喜,而花錢的老百姓,除了得到一些與自己毫無相關的數字,還有持續很短時間的熱血沸騰以外甚麼都沒有。

可是這還不能解釋,為甚麼共產黨要花這麼多的錢,做這樣一件很容易讓人攻擊和批判的事呢?是因為他們經常掛在嘴邊上的,嚴峻的國內和國際形勢。在國內,大家隨便翻翻歷史就可以知道,中國年年搞運動,全國上下都處在危機和不穩定的狀態中,國民恐懼和高壓的心態必須要釋放。而且雖然中共總是要在人民中間挑起矛盾,但是也要時常轉移國民的注意,也需要在必要時將國民凝聚在一起(否則仇恨真到達臨界點了也麻煩),這就需要競技體育,這種喜聞樂見且影響力較大,但又沒有政治風險的事物出場了。在升國旗奏國歌的時候,包括我在內的所有中國人的確都很激動。這大概就是中共經常說的有張有持吧?國際上呢,西方世界總是沒事找事的找麻煩,打又打不過,說又說不了(世界範圍的話語權,現在還掌握在西方世界的手上,中共在這裡就沒有機會一言堂了),但是總得找個地方出氣,奧運會的確是一個不錯的平台。於是舉國齊上陣,集體項目玩不過,咱們比單人項目,男子的比不過咱們比女的,實在業餘的比不過,我們就用專業的跟你們業餘的比。比來比去終於有了些成績。於是,對外是我社會主義中國戰勝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對內告訴廣大人民,在黨正確的領導下,我們已經不再是「東亞病夫」了。花幾個小錢(反正不是這裡浪費,在別的地方也要浪費的)能有這麼多「收穫」,何樂而不為呢?

其實男子項目比不過人家,不是坐實了還是「東亞病夫」嗎?就算現在有了劉翔,有了男子項目的突破,就證明我們中國人的身體素質就上去了?比利時只能得一兩塊金牌,而且也是女子取得的,難道比利時男人就都不健康?真正想讓中國人民健康,應該是拿養這一批專業運動員的錢,去多建一些全民健身的設施,然後免費向國民開放,這樣做誰也不會說出一個「不」字來。因為人民群眾最要緊的事情是生命,生命存在的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持健康,最經濟最沒有污染的健康方式就是運動。這才是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而且只要這項工作堅持下去,中國人的身體素質徹底改變了之後,中國一定會比現在拿的金牌更多。

有的人可能還會說,在計劃經濟時代,中國共產黨的確走了很多彎路,這是它自己也承認了的錯誤。現在體育已經在走市場化了,不但不用納稅人的錢了,而且還在一些項目上徹底實現了自身造血甚至還有盈利。有這樣認識的人,實在是大錯而特錯了。

首先,現代奧運會一共有大約28個大項近300個小項(這個數字是隨時變化的),而這麼多競技體育項目,在中國真正推向市場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份。比如,誰知道現在中國有游泳或者體操的職業俱樂部?射擊在中國可以自己隨便練嗎(要是可以的話,武裝革命也早就發生了)?就連金牌量最大,個體投入最小的田竟,在中國也沒有實現職業化。所謂實現了市場化的,也只是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等觀賞性比較強的幾個項目而已。

在實現了所謂市場化的這些項目,現在真是靠市場養活嗎?我們以體育改革突破口和市場化程度最深的足球為例。表面上現在中國的足球隊,已經全部轉化為職業俱樂部,連八一隊這樣的怪物也已經消失。可是大家可以透過這層窗戶紙,看看我們現在的年輕球員都來自哪裏?雖說有一些非官方的足球學校,也有一些俱樂部在青年梯隊有一些投入,但是誰也不可否認,還是有相當一部份來自原來的體校系統。而且就拿現在的成年隊來說,這些俱樂部也仍然沒有擺脫國有資本的框架。山東魯能就是山東省電力局,100%的國家擁有所有權的壟斷企業。電費本應該是支付開發電力的成本,其結余也應該是投入到新的電力開發領域,這個是比較合理的選擇。可是拿電費去踢球,而且是踢愚弄人的假球,這就不能讓人理解了。其他一些帶有民營色彩的俱樂部,也大多在與地方政府的談判中,得到了很多非市場經濟因素的優惠而存在的。一旦這種關係結束,或者是不能滿足其商業胃口時,這個俱樂部也就消失了。所以我們就可以看見,在中國的足球聯賽裡,經常會出現城頭變換大王旗的現象。甚至在一個賽季裡,一個球隊都要出現換幾次名稱的事情。而我們從事職業體育的人,也並沒有因為體育轉制,而實現自身的轉制。他們的工資和收入是按市場規律提高了,可是他們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卻是在與日懼降。 (待續)@(//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胡借反腐還擊 爆700億公產進曾家
南韓致歉 中共遣返北韓難民受譴責
陝西政協副主席涉貪丟官
禁書連載:一個普通中國人的家族史(1)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