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2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傳信新德里二十日專電)來自台灣的國際事務專家今天一致表示,印度是人口眾多的文化古國,幅員廣大,要完全瞭解認識與進而建立關係,絕非一蹴可幾,必須要往來長久時間換取,而台灣與印度往來,首先應以經貿為主,科技合作與學術交流為輔,方能建立互補互惠的實質關係。
在印度國立德里大學東亞系舉辦的「今日台灣」研討會上,出席會議的中華民國執政黨民進黨中央中國事務部主任賴怡忠接受記者訪談,提到台印關係時表示,台灣政府與產業界實際都已有一種共識,就是強化雙方經濟交流,因為印度幅員廣大也代表著相當高的市場潛力和投資機會。
賴怡忠舉例說,台灣近年與印度在資訊科技領域方面的合作已愈趨頻繁,包括台商進駐印度南部科技園區以及台印往來直航班機增加等,定期往來台灣與印度的班機上,幾乎清一色都是印度人,而且都以科技軟體人士居多,在在顯示台印兩地已建立了科技走廊,而這也是兩國發展合作往來的基礎和模式。
此外,賴怡忠也表示,在其他領域方面,例如印度的反恐經驗也值得台灣借鏡。他表示,印度對抗恐怖主義活動已有很長久的歷史,而台灣對這方面很陌生,因此有必要向印度取經。
但最重要的是,熟悉中國事務的賴怡忠指出,中國拒絕政治民主,常辯稱的理由是「地方大、人口多」,但印度同樣是地方大、人口多,卻是世界最古老的民主國家之一,為何印度能,中國不能。
賴怡忠表示,同樣為民主國家的台灣與印度合作,形成一體,證明中國人也能實行民主政治,這對中國而言,應是一座指明方向的燈塔,也期待中國有朝一日能夠體會而主動與民主結合。
政大國際事務學院院長暨外交學系主任李登科也接受記者訪談表示,印度的「大」也代表著印度發展潛力大,但因此與印度發展關係也需要多方面進行,花費的時間也就需要長久。他強調,台灣要抓住印度,就好比小鳥好抓,但印度大象難捉,因此需要慢慢來,需要長時間的做。
李登科表示,台灣可以與印度發展的合作領域相當廣泛,首先是經貿往來,尤其在電子和資訊科技方面,印度的軟體與台灣的硬體可以互補,而印度是農業大國,農業人口多,也是農業發展先進的台灣,可以提供印度的有利途徑,其他如印度的漁業養殖,經驗豐富的台灣可以提供協助,也值得台灣相關產業來印度發展。
此外,李登科也指出,印度既然是全球明日之星,與中國人同是世界人口之最,台灣在文化、學術、體育、影劇交流等方面也應加強,發展雙方語言教學合作,鼓勵和協助印度學生到台灣深造,以及諸如促進電影交流拍攝等合作,加強彼此間的瞭解和認同,都是可行途徑。
二十年前至今頻頻訪問印度的前國家安全委員會副秘書長兼名政論家江春男也接受訪談表示,雙方往來首重瞭解和溝通,而印度是一個大國,有獨特的文化方式和複雜的法令制度,外界必須先研究和瞭解才能溝通,但至今不僅是台灣做得不夠,世界其他國家似乎也很少通盤瞭解印度。他表示,儘管有許多人來印度,但多數都是好奇的觀光客和冒險的商人。
他表示,二十年來觀看印度,印度己有長足的進步,就如大象,儘管緩慢,但仍是在前進,仍是有發展。
曾在新聞界工作的江春男表示,印度其實是一個開放的國度,例如新聞就相當自由,而無論是國會議員或是最低層的賤民,人人都很容易相處,所以外人應該摒棄不必要的恐懼感,只要能夠克服語言和生活障礙,就可以做很多事。
在談到台印合作事務方面,江春男表示,印度最希望的是台灣加強經貿往來,鼓勵台商到印度投資,而如今已有愈來愈多的台商到印度,這是可喜的現象。
江春男也表示,台印在戰略安全合作方面也有其必要性,因為印度戰略位置重要,對週邊地區有相當大的影響力,例如印度對俄羅斯和中國的瞭解,較其他國家更為深刻,透過印度可以對地區情勢的變化有更週全的認識。
德里大學東亞系舉辦的「今日台灣」研討會,包括台灣海內外學者十一人,以及地主國印度和日本等國學者約六十人參加,會中就台灣國際關係、民主政治、經濟貿易、歷史文化、社會宗教、藝術建築與兩性教育等專題,提出研究心得報告及進行分組討論。
台灣與會學者包括江春男、李登科、賴怡忠、江啟臣、劉世忠、翁明賢以及楊景堯等人。其他來自地主國的學者,包括印度前駐台代表處代表谷南吉與德里大學國際關係系主任拉瑞等人,都是印度知名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