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林達丹麥哥本哈根報導)2006年11月,在意大利威尼斯舉辦的第十屆建築雙年展上,丹麥的名為「協同進化」(CO——EVOLUTION)的中國城市建築設計展,以其對中國四大城市:北京、上海、西安、重慶別具一格的設計,擊敗了其他49國參展者,贏得了被稱為建築業的威尼斯「金棕櫚獎」的國際最高獎 ─— 金獅獎。這是丹麥首次獲得這個建築業的國際最高獎。
在參加了九月份北京第二屆建築雙年展以後,「協同進化」中國城市建築設計展回到本國,從二零零六年十月開始,丹麥建築中心在首都哥本哈根其本部舉辦展覽, 吸引了從成人到由學校老師帶領學生的大批民眾參觀。此展將一直持續到二零零七年一月底。
大紀元駐丹麥記者,來到展覽地點,對這個項目的主要策劃者、建築中心首席執行官肯特. 馬緹努森(Kent Martinussen)進行採訪。
丹麥建築中心首席執行官肯特. 馬緹努森先生接受採訪。(新唐人天樂攝) |
中國城市化發展迅速所帶來的課題
近二十年來,中國作為世界大國,其經濟迅速發展,不僅影響中國人,也對整個世界有著重大影響。在前二十年裡,中國有四億人口擺脫了極度貧窮,同時,還有三億農村人口遷入城市。城市化可以被看作是經濟發展的一個必需手段。
如果按照中國目前的城市化速度,那麼在今後的二十年裡,還將增加四億城鎮居民。——也就是說,每年有相當於四個歐洲的人口進入城市。由此引起的建築潮,中國每年新增建築面積約二十億平米,占全世界新增面積的一半。 這將對世界經濟和氣候變化產生巨大影響。
中國的城市化與建築潮調查。(記者林達攝影/大紀元) |
可持續性面臨的不僅僅是關於環境退化、污染和資源枯竭等方面問題。中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已經極大地加劇了社會貧富差異,不僅突出表現在城鄉的差異,也表現在城市內部出現新的貧困人群。例如被稱作「流動人口」的外來勞務人員,在一些主要城市中,占城市人口的25%。另外,中國城市發展過快的速度和巨大的規模正在如藥物及大量珍貴文化遺產的安全。
針對以上問題的深入調查和研究,丹麥的年輕建築師與他們的中國夥伴,對中國四大城市的建築設計,可說是一次大膽的嚐試與突進。
可持續性城市發展——中國四大城市的未來設計
1. 北京——岱頭地區:「積極角色型」的城市發展。
作為中國的首都,在經濟發展的快速形勢下,北京以每年三千平米的速度擴張,面臨著各種挑戰,例如空氣污染問題、交通堵塞問題、水資源惡化、地產投機使房價飛漲,而低收入群住房不足等等。
由丹麥Cebra事務所與清華大學合作提出了如何創造積極角色的城市化策略來應對中國高速城市化所產生的挑戰。它的特點是把城市作為整體一起考慮,而不是孤立考慮某一地區的問題。
對北京地區的調查與設想。(丹麥建築中心提供) |
對北京地區的調查與設想。(丹麥建築中心提供) |
此項目是對北京東南邊緣的一個老工業區岱頭地區的改造。這是一個佔地6平方公里,有5000村民的地方。但它的最主要特點是一片巨大的工業廢棄地,一些工廠遺留下來的超過1000萬立方米的污染土壤,足夠覆蓋整個威尼斯城達兩米深度。
設計方案的構思是把這一千萬立方米污染土壤運至離岱頭三十公里處的一片磚場,這個磚場由於土壤資源耗盡而關閉。在這裡,污染的土壤在製成四十億空心磚的過程中,經過高溫灼燒而去除有害物質,成為建築材料。這一區域將進行相應污染處理,在3-5年內成為一處公園。同時把一個城市組團作為相互促進、多功能的建築綜合體來看待,對於族群建築、綠地、公共設施等進行宏觀考慮,發展低密度居住和高密度環境並置,鼓勵步行與交通相結合的北京邊緣城市。使岱頭在十至十五年內成為宜居城市。
岱頭地區的改造。(丹麥建築中心提供) |
岱頭地區的改造。(丹麥建築中心提供) |
2. 重慶:魔幻山群
被列為中國第四大城市的重慶,在未來的十年裡,城市人口將增加一倍。與中國其他大城市一樣,重慶也面臨著經濟發展帶來的挑戰。
由Cobe事務所與重慶大學合作的項目坐落在重慶新北商業區。即從發掘重慶的山城形象出發,在長江和嘉陵江交匯處建立一個新型「綠色中心商業區」,許多「五分鐘城市」將分佈在面向重慶目前的市中心的斜坡地帶。每座「五分鐘城市」可容納一萬居民,居民步行五分鐘就可到達所有公共設施。經過有計劃混合,這些謎你城市群會被設計成山脈形狀,居民山群的最高點與高密度中心相呼應,山群的相對低點部份好比建成的密度較低地區,山谷是綠色開放性空間。建築群支持夏天被動散熱和冬天被動加熱,從而減少能源消耗。另外建築之間有錯綜的自行車和人行道相連,及公交系統。
重慶「魔幻山群」設計模型。(記者林達攝影/大紀元) |
3. 嘉定:上海郊區化城市
在過去十年中,上海制定了減少城市核心地區人口密度的戰略計劃將八百萬人口分散到中心以外地區。但遠郊的條件無法吸引居民遷移。
由Effekt事務所與同濟大學合作的項目在距離上海三十公里的郊區城市,設計了一個「超級自然」和「超級城市性」的結合體。包括建立K1賽道、幾個重要汽車製造公司、一個「德國」鎮和一個「英國」鎮。設計致力於改變郊區城市形象,增加對都市人群的吸引力。
嘉定是中國最大的汽車主題工業區, 別稱汽車城。此項目在嘉定老城與新城之間設計了一個佔地245公頃的城市。城市規劃為巨大的「車」字形,除了作為這個新興城市的品牌和標誌之外,還構成了城市優美的外形邊緣,強調與自然的更多聯繫。郊區化城市利用其兩大優勢:自然環境與低密度群聚。同時又提供城市特點的便利文化,娛樂服務設施,提供可持續能源、用水和綠色生物。並通過新建地鐵與上海直接聯繫起來。
上海市郊城市設計。(丹麥建築中心提供) |
上海市郊城市設計。(丹麥建築中心提供) |
4. 西安:類城牆
作為世界四大古都之一的西安,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它除面臨與其它城市相同的高速城市化發展挑戰以外,還要面對大幅度增加的旅遊觀光壓力, 從而嚴重威脅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的生存空間。
西安也是中國少數仍然保留了古代城牆的城市,它的長度達13.7公里。
由Transform事務所和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合作的項目,旨在發展大眾旅遊業的經濟潛能以支持歷史古蹟的保護,而避免遊客毀壞古蹟和環境。他們提出在西安古城牆的周圍建立一座「類城牆」─—即由各種旅遊服務設施的建築群組成外形豐富多變的,十四公里長的城市活力帶,為遊客提供方便的交通、住宿及娛樂。一個可以提供十萬個房間的旅館,所有的房間處於不同地點,但每一個房間都有對老城景色的良好視角。
西安設計:圍繞老城牆建立現代化旅遊設施的類城牆。(丹麥建築中心提供) |
因為許多旅遊景點在城外,例如著名的兵馬俑在西安以東三十公里外。把旅遊設施建在古城牆外,對減少遊客在古城的密度,以減少污染,並為當地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條件,有非常現實的作用。同時,在兩座「牆」之間的綠色緩衝帶還建有交通系統。
西安設計:使巨大的遊客群避開古城。(記者林達攝影/大紀元) |
把我們的理念和價值觀帶給中國人
記者:這四個建築設計項目在中國有沒有可能被採用,或者說至少採用其中的一個?
肯特‧馬緹努森先生:坦率地說,我們的設計不會完全像我們在這裡展出的這樣被採用。我們所做的一切,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種聯繫,一步一步地把我們的理念傳達給中國的年輕一代人。使他們開始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問題。使他們更開放,更多地依靠媒體信息,並使他們通過這個項目,通過與我們的接觸,去與非常大的世界價值理念聯接起來。
另一方面,我的批評是,我們意識到,如果在中國,你做了一個項目, 諸如重慶的「魔幻山群」,這非常容易被別人複製。他們會把這個設計搬到另一個城市去,做得也同樣漂亮,給它加上一個美麗的故事,但是卻把我們在城市建築中「可持續性發展」的內容拿掉了。因此,那裏已經與「可持續性發展」毫無關聯,僅剩下了貌似美麗的外觀。我們對此持非常批評的態度。
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說,這個項目屬於中國。我們認為更重要的是,今後會發生甚麼事?我們不很看重我們的設計是否被採用,但我們非常看重與中國的年輕人建立聯繫。我對用我們這個設計去參加激烈的競爭、招標持批判態度。也許,在中國使用了太多外國的大手筆的設計去建造意義不大的「小」建築物,實際上,而更重要的是應該用外國的建築設計,去改善中國人民的生活條件。
我們認為,到中國去辦更多的展覽,去展示我們是怎樣用不同的理念在做這些項目的,也許很有價值。「人們生活的方式往往是基於自己的思考方式。」作為一個建築師,你同樣也在展示你的理念。如果你能展示你生活的方式,例如自由的生活理念,人們會意識到他們以前沒有意識到的東西。他們會意識到某些地方他們受騙了,那麼他們就會去要求改變這個系統。
我們曾經在北京天安門附近舉辦過這個展覽,展覽組織得不好。有許多媒體來採訪我。但是他們似乎對批評的內容不願意去瞭解。這就是「一個體制,一個聲音」吧。但是我們發行的書卻在一夜之間賣完了。
我們丹麥人民對於中國的現狀有過公開的討論。首先,我們非常反對在中國發生的,例如死刑、一言堂媒體、宗教信仰不自由等等。但另一方面,我們也意識到,我們不可能在中國的發展上採取孤立政策。因為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經濟發展的重大因素。可是,對我們來說,要與中國做生意,中國改變他的制度變得越來越重要:改變他們對待人民的態度,對待自由,對待言論和行動的態度。這是我們的價值觀,這也是丹麥對中國的政策。(完)(//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