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日夜,樂天白:
微之,微之,不見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書逾二年矣。人生幾何,離闊如此!況以膠漆之心,置於胡越之身,進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牽攣乖隔,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實為之,謂之奈何!
僕初到潯陽時,有熊孺登來,得足下前年病甚時一札,上報疾狀,次敘病心,終論平生交分。且云:「危惙(音:綽)之際,不暇及他,惟收數帙(音:至)文章,封題其上,曰:『他日送達白二十二郎,便請以代書。』」悲哉!微之於我也,其若是乎!又睹所寄聞僕左降詩,云: 「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此句他人尚不可聞,況僕心哉!至今每吟,猶惻惻(音:冊)耳。且置是事,略敘近懷。
僕自到九江,已涉三載,形骸且健,方寸甚安。下至家人,幸皆無恙。長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諸院孤小弟妺六、七人,提挈(音:妾)同來。昔所牽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飢飽。此一泰也。
江州風候稍涼,地少瘴癘,乃至蛇虺蚊蚋(音:瑞),雖有甚稀。湓(音:盆)魚頗肥,江酒極美,其餘食物,多類北地。僕門內之口雖不少,司馬之俸雖不多,量入儉用,亦可自給,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也。
僕去年秋始遊廬山,到東、西二林間香鑪峰下,見雲水泉石,勝絕第一,愛不能捨,因置草堂。前有喬松十數株,修竹千餘竿;青蘿為牆垣,白石為橋道;流水周於舍下,飛泉落於簷間;紅榴白蓮,羅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殫記。每一獨往,動彌旬日,平生所好者,盡在其中,不惟忘歸,可以終老。此三泰也。
計足下久得僕書,必加憂望;今故錄三泰,以先奉報。其餘事況,條寫如後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書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筆,隨意亂書,封題之時,不覺欲曙。舉頭但見山僧一、兩人,或坐或睡;又聞山猿谷鳥,哀鳴啾啾。平生故人,去我萬里。瞥然塵念,此際蹔(音:佔)生。餘習所牽,便成三韻云:
今夜封書在何處?廬山庵裏曉燈前。
籠鳥檻猿俱未死,人間相見是何年?
微之,微之!此夕此心,君知之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稹:(西元七九九~八三一)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陽市)人。貞元九年(七九三)明經及第,授校書郎,後官監察御史。元稹和白居易齊名,時稱「元白」,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之一。元稹另有傳奇《鶯鶯傳》,描寫張生與崔鶯鶯的愛情故事,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就取材於此。
書:書體分兩類:一為古代臣下向皇帝陳言進辭所寫的公文,一般稱(上書)或(奏書),屬公牘文的(奏議)類。如:李斯(諫逐客書);二為親朋間往來的私人信件,一般單稱為(書),屬應用文的(書牘)類。如: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
足下:書信中同輩相稱的敬詞。在古代,下稱上,或同輩相稱,皆用「足下」,意即「您」。相傳晉文公用燒山逼介之推出來,之推竟抱樹而被燒死;文公砍樹做成木履穿在腳上,常對著木履說:「悲乎!足下!」足下本是腳下之意,由於代表著一個被敬重的人,因此被用來敬稱對方。
胡越之身:古詩十九首:「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胡在北,越在南,「胡越」喻疏遠。「胡越之身」喻分居兩地,無法相見。
牽攣:牽繫。
乖隔:分離。
札:古時用以寫字的小木片。如: 筆札、簡札 。
危惙:病危、病重將死。
帙:書、畫的封套。在此為一量詞,為計算函套或包裹書籍的單位。
左降:降職、貶官。
惻惻:悲傷。
方寸:指心。
提挈:攜帶。
虺:毒蛇。
蚊蚋:泛指如蚊蚋之類會吸人畜血液的昆蟲。
湓:河川名。
瘴癘:人因接觸到山林間溼熱蒸發毒氣所生的疾病。
殫:竭盡。
瞥然:一下子。
蹔:同「暫」。
金鑾殿:原為唐代宮殿,後泛稱皇帝的正殿。
籠鳥檻猿:籠中鳥,檻中猿。比喻人不自由。
作者簡介
白居易(西元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其先祖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居唐下邽(今陝西渭南縣附近)人,生於唐代宗大曆七年,卒於武宗會昌六年。貞元進士,官至校書郎、贊善大夫,後因宰相武元衡事貶江州。長慶年間(821年-824年)任杭州刺史,寶曆二年(825年),調任蘇州刺史,後任太子少傅,因不緣附黨人,乃移病分司東都。會昌二年,以刑部尚書致仕,最後卒於洛陽的香山。白居易文章精切,尤工詩,作品平易近人,老嫗能解,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晚年放意詩酒,號醉吟先生。初與元稹相酬詠,號為「元白」,又與劉禹錫齊名稱為「劉白」。著有《白氏長慶集》等。尊號為「詩魔」。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