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1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傳信新德里十日專電)印度連續三天的印僑歸國代表大會昨晚落幕,總理曼莫漢在會中呼籲印僑回國投資,支持政府發展經濟大業,外長穆克吉更呼籲印僑,應以返回中國大陸支援經濟開發的華僑為楷模,但與會印僑普遍踟躕不前,顯然面臨兩難的抉擇。
據印度僑務部二零零一年底統計,印度旅居海外僑民人口,包括在台灣的一千八百人,目前約為兩千二百萬人,是全世界海外僑民第二多的國家,僅次於中國的三千五百萬人。但印度僑民離鄉背井追尋更好的生活後,因為長期受到祖國政府的忽視,心生不滿,返國意願並不高。
印度政府也是直到二零零四年,眼見海外印僑的政、經、社會地位不斷提高,特別在科技方面的實力,更成為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同時驚覺印度與中國發展差距的原因,正在於印度吸收海外僑資不足,才成立了僑務部(The Ministry of Overseas Indian Affairs),專責海外印度人事務。
與會一名旅居美國的印僑商人嘉斯納瑪坦承,雖然離開印度不代表與祖國切斷了臍帶,但返國工作又是另一回事,因為身居海外,行事風格都已習慣美國的快速方式,同一件事情,很難想像會在印度迅速完成。他說:「做為一個海外印度人,觀念思維和國內已格格不入,此刻回國,我感覺自己像個異鄉人來到印度。」
嘉斯納瑪又說:「印度有太多不同宗教的節慶,一年的假日多不勝數,再加上各行各業接連不斷的罷工風潮,還有到處充斥著官僚氣息、走後門、賄賂、剽竊、盜版等惡習。」
同樣來自美國的印僑雪蒂則表示,她喜愛印度的文化,但不敢苟同印度的生活環境。她說:「是美國寵壞了我,兩三年前我曾回印度居住,也說著家鄉的語言,但我仍然不喜歡在印度定居。」她坦承表示,在海外有更好的工作發展機會。
另一位印僑布洋也說:「在歐美開發國家,兒童自小就被教導要獨立,要想得到東西,就得靠自己努力賺取,但在印度,有一種等待分享的文化,此外,歐美人利用一些工作制度,刺激人們的怠惰性,但在印度不可能,誰又能相信印度的工作機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