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對亞洲新興經濟體謹慎樂觀

【大紀元9月7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木風2006年9月6日華盛頓報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星期三發表《世界經濟展望》報告,認為亞洲新興經濟體與世界其它地區的經濟表現相比格外突出,但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指出,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新興經濟體是否能夠最終加入發達經濟體的行列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還面臨很多嚴峻挑戰。

高速發展“了不起”

在星期三公佈的這份報告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亞洲經濟在過去30多年的發展做出了非常積極的評價,認為亞洲經濟的高速發展在世界範圍來看,特別是跟拉美和非洲相比,是非常“了不起的”。

報告指出,從上個世紀50年代到2005年,亞洲的實際人均收入增長了7倍,大大縮小了跟美國的差距;亞洲在全球貿易中所佔的份額在這段期間增長了兩倍多;亞洲的教育水平和勞動生產率也有大幅度提高。報告說,亞洲在縮小自己同發達經濟體之間差距的努力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功跟拉美國家和其它發展中國家相比顯得非常突出。

生產率水平快速提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高級經濟學家,《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亞洲部份的撰稿人之一尼科拉斯.斯帕塔福拉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表示,亞洲經濟體的生產率水平的快速提升在亞洲經濟高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他說:“總的來講,我們看到了1950年以來亞洲經濟增長表現非常出色。有兩個主要推動力,一是高投資,二是生產率增長幅度很大。許多人談到生產率的提高的時候都愛說美國在這方面如何如何強,而很少有人提到亞洲的生產率。但我們在研究中發現,許多亞洲經濟體,如早期是韓國、台灣,後來是中國和印度,它們的生產率提高的速度都是相當令人鼓舞的。”

國際貨幣基金的報告認為,勞動生產率提高主要歸功於三個因素,資本化程度的提高、勞動質量的提升和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是指所有投入的生產要素和產出之間的關係。報告說,在這個階段,大批農村人口從農業轉入城鎮,進入生產率較高的行業,大大推動了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報告認為,過去30多年中,亞洲在這幾個方面的提升超過了所有其它發展中國家,為本地區的經濟增長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高速增長能否持續?

有不少研究顯示,許多發展中國家在經過經濟起飛以後,絕大多數都遇到了經濟衰退或者停滯不前,很少能夠最終擠入發達經濟體的行列。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高級經濟師斯帕塔福拉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表示,不少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拉美國家和一些非洲國家,都曾經有過10年到20年經濟高速增長,展現過相當的發展前景,但它們的高速增長都沒有能夠保持下來,在90年代遇到債務危機而垮了下來。

斯帕塔福拉在評價亞洲經濟的時候認為,亞洲的情況看上去要比拉美好些,但究竟是否能夠把高速經濟增長持續下去、最終進入發達國家的行列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和巨大的挑戰。

他說:“亞洲的成功故事看來的確會在更加長的時期裡繼續下去,保持良好的表現。日本是個先例。韓國、台灣、香港、新加坡是第二波,接著是馬來西亞、泰國。中國和印度的強勁增長也持續了相當一個階段了。但現在還不清楚的是,這些經濟體的增長會持續多久?我們的研究顯示,各種因素表明,它們還會在相當一個階段保持高速增長,它們跟發達國家的收入差距還在不斷縮小之中。但是否能夠最終消除這個差距,是否會在達到目標之前又退了下來,現在還無法知道。”

需採取強有力措施

斯帕塔福拉認為,亞洲經濟體要把追趕發達國家的這場馬拉松跑到底需要採取強有力的政策,繼續保持開放,逐步減少服務業的各種壁壘,加強和改革它們的金融體制,擴大外國直接投資的渠道,改善人力資本的質量和教育水準,改善和加強各種基礎設施。

這位經濟學家還表示,中國雖然發展很快,但總體來看,無論是按照亞洲的標準還是世界的標準,發展程度還不高,沿海和內地的差距非常大,要在總體上趕上發達國家還是很遙遠的事情,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NBA球星布萊恩明訪台  將會見球迷作公益
亞足資格賽中華做客南韓  今晚背水一戰
中國維權運動和公民社會的發展 (四)
BERI最新投資環境評比 台灣維持全球第6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