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4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四日電)在中國大陸,不少富人揮金如土,卻捨不得捐錢做善事,媒體直稱中國富豪患了「慈善冷漠病」。
香港「大公報」今天報導,中華慈善總會統計顯示,中國富豪對慈善事業的捐贈小於百分之十五,擁有的社會財富卻在百分之八十以上。
富比士雜誌調查,二零零三年排名前一百的中國富豪,有七成沒有登上二零零四年的「慈善榜」。
據報導,中國工商註冊登記的企業超過一千萬家,有捐贈記錄的不超過十萬家,只有百分之一的企業曾經參與慈善捐贈。
此外,中華慈善總會的捐贈物資中,近百分之八十來自海外,只有百分之二十來自中國。
與此同時,人均GDP排名世界一百多名的中國,卻是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市場之一,標價人民幣一千一百八十八萬元的賓利轎車,在中國的銷量世界第一。
從一九九三年起,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全球進口法國高級葡萄酒的最大市場;中國大城市娛樂場所的豪華程度和消費水平不低於巴黎、倫敦和紐約。
報導說,中國富豪寧可自己揮霍浪費,卻不願捐點錢出來行善,「慈善冷漠病」實在病得不輕。
針對中國富豪的「慈善冷漠病」,報導分析 從個人因素看,首先是部分富豪缺乏愛心和社會責任感。不少富人的「為富不仁」,原因是缺乏足夠的社會責任感。慈善行為的物質基礎是財富,感情基礎就是愛心,有愛心才能拿出金錢去幫助別人。
其次,富豪的捐贈文化和倫理觀念有待加強。傳統上,中國是一個重親情、重倫理的社會。這樣的歷史和文化氣氛,使得中國人的歷史感和傳承意識比較強,把財產遺贈給後代正是這種傳承文化的必然結果。
另外一個因素是中國部分慈善機構運作不夠透明、缺乏監督,無法讓民眾信任。很多企業和個人所捐的善款很多「下落不明」,基金會醜聞也屢見不鮮。
在相關法律法規方面,尤其是在稅收方面缺乏鼓勵引導機制也是重要原因。
在美國,當善款的數額超過應繳稅收的百分之十,可以減免百分之十的稅款;在中國,這個比例只有百分之三,而且在實際操作中並未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