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眾:中國國企改制弊端源於體制

人氣 4

【大紀元9月2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蕭敬2006年9月2日華盛頓報導) 中國的國有企業改制是一個相當複雜的過程,吸引著各界人士的極大關注。有分析人士說,國有企業改制勢在必行,但在這一過程中出現的大量問題也暴露出現有體制的很多嚴重弊端。在這次聽眾信箱節目裡,我們就來聽聽幾位聽眾朋友對國有企業改制問題的看法。

負責人低估資產而競標

江西的肖先生說,在國企改制的時候,很多國有企業的負責人拉攏賄賂審計和評估人員,以非法手段取得國有企業的所有權,造成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

“我們形容國營企業的老總和工人是富方丈和窮和尚,也就是說,工人是苦的,老總卻是大撈特撈,為了塞滿自己的腰包,根本不管企業是不是有虧損。改制的時候,他們拉攏審計部門和評估部門,自己或者自己的親戚去競標,取得企業的所有權。這樣就使得國有企業的資產流失,進了私人的腰包。我覺得,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中國的體制有問題。”

一夜暴富 一夜暴窮

河北的張先生認為,儘管國企改制的過程中出現了不少弊病,但問題並不在於國企改制,而是在於缺乏一個完善的體制。他說:

“中國現在有些人對國企改制有很大意見,因為有很多工人下崗。但是,我認為國企改制本身並沒有錯,就是因為沒有一個完善的體制,所以在國企改制的過程中有些人一夜暴富,有些人一夜暴窮。”

自體監督不如異體監督

張先生說,應當由外部力量對國企負責人進行有效的監督:

“還有一個現象值得深思。有些貪官犯案以後,採取的措施是異地關押,異地審判,因為在當地得不到公正的審判。可是,對那些國企老總,為甚麼實行自體監督,而不實行異體監督呢?由外界的力量來監督這些官員和企業,要比自我監督好得多。”

有專家說,在中國,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政府機關,往往都是內部監督、內部審計,結果是問題叢生,目前的當務之急是把內部監督、內部審計變為外部監督和外部審計,這樣才能真正起到監督和審計的效果。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已經20多年,仍然沒有找到有效的監管方式,這是一個發人深省的現象。

600萬驚變1.2億

浙江的張先生對當地的國企改制情況很熟悉,他用一個具體事例說明國有資產是怎樣在國企改制過程中流失的:

“中國的國有資產流失問題其實就是體制問題,現在很難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這個地方有一個商場,當時是政府派一個人做老總。後來轉制,就要評估,文件都是非常正規的。評估出來的資產是600萬,但是因為它出於黃金地段,現在的評估是1.2個億。當時是600萬,兩年以後就是1.2個億。現在政府拿他也沒辦法,因為他有所有合法的文件。那麼,下面的職工怎麼辦呢?在還是國有資產的時候,老總一年的獎金是70萬,職工一個月的工資是600塊。”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辛灝年:中共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了甚麼(下)
中共六中全會進入倒數:胡溫大動作力保管治威信
親民黨主張內閣制  扁:不排除任何可能
聲援營救高智晟活動持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