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1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十日專電)日本媒體今天報導,日本與蒙古的科學家在蒙古烏蘭巴托近郊發現到在約四億年前的海中所生存的單細胞生物、放散蟲的殼化石。科學家表示,蒙古早被推測曾是一片汪洋,這次的大發現可證明此事。這項調查成果將於十六日在高知市舉行的日本地質學會上發表。
新潟大學、名古屋大學、富山大學與蒙古科學技術大學一同進行這項地質研究,九日時在烏蘭巴托近郊發現約四億年前海洋中所生存放散蟲的殼化石,化石就被含有深海堆積物的堅固岩石給包住。
日本經濟新聞引述新潟大學教授栗原敏之的話表示,該地區被認為曾是一片汪洋,但這次是首度發現到足以揭開此片汪洋如何形成、規模有多大的證據。
研究小組這次得知,放散蟲的大小大約在一米釐以下,約五億年前出現在地球上的單細胞生物,現在也生存於海洋中,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體型也會發生變化,因此比較容易推算出年代。研究小組在二零零三年進行調查時,已確認該地區有放散蟲的存在,但當時尚未能確定是哪一個種類。
研究小組去年在烏蘭巴托南方三十公里處的十五個地點調查地表的岩石,其中確認到有四個地點存在著放散蟲。近期,藉由電子顯微鏡的觀察,從放散蟲的特徵才研判出來,該放散蟲可能是存活於約四億兩千萬年前到三億六千萬年前的種類。
栗原推測說,以前蒙古可能有兩個大陸,中間夾著這片汪洋,之後兩大陸衝突推擠,才形成中亞大陸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