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失業–中國社會的燃眉之急

【大紀元9月1日訊】(學者 王維洛德國報導)什麼是中國社會最緊迫需要解決的問題?生態環境問題?經濟增長過熱問題?還是分配差距過大問題?

中國社會燃眉的問題是失業問題,特別是大學畢業生失業問題。失業是社會問題,影響社會安穩和發展。失業率增加,對社會所構成的威脅,不是線性的,而是呈指數形式爆炸似發展的。當一個群體的失業率超過一個閥值時,社會的失穩將是不可避免的。

就業數字水分大

根據中國發表的官方數據,中國的失業率在4-5%,但是研究中國人口、經濟、社會的外國學者都認為這個數據被大大壓低了。但是具體是多少,他們也不知道。待業算不算失業?下崗的算不算失業?買斷工齡的算不算失業?

根據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調查組對北京市、上海市、廣東省、湖北省的政績報告進行覆核後所公佈的資料來看,北京、上海市的失業、待業率實際高達11.5%和18.5%。

二百萬畢業生面臨失業

從2003年以來,中國大學畢業生人數激增。2003年212萬,2004年260萬,2005年320萬。2006年大學畢業生人數為429萬名。據估計,今年市場對大學畢業生的需求為150萬。另外,中央政府鼓勵大學畢業生參與西部開發,到農村去任職,擔任農村教師,到社區去任職,還有動員大學畢業生當警察、當武警、出任國家安全部的工作人員或者是參軍,一共提供這樣的工作位置有75萬個。如此算來,今年還有 200多萬大學畢業生將面臨失業。

20世紀90年代末,有謀士向中央決策層獻策曰,擴大大學招生,解決當時的失業率高問題,為決策層所採納。正好趕上所謂的「教育改革(教育產業化)」,大學生也要收費,所以各個高校(包括新建和新提升的)擴大招生的積極性很高,大學入校人數在短短的四年當中翻了一番。擴大招生,只能將失業率高的問題在時間軸上作個推移,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從2003年開始,中國大學畢業生失業問題浮現出來,失業人數從每年1百多萬上升到2006年的2百多萬。

2006年7月17日,浙江電視台報導,湖州市招收浙北高速公路收費員,名額147名,報名的有1600百多人,其中720人是大學畢業生。高速公路收費是一個比較簡單的工作,只要高中水平就可以勝任,加上工資不高,每個月不到1千元,加上各種補貼、獎金,一年的全部收入約2萬元,此外高速公路收費站都在城區之外,工作又是3班倒。5個大學畢業生搶一個高中生的飯碗。從這條消息中可以看出,今年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嚴峻程度。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打地洞

由於大學畢業生多,市場需求少,要獲得一個好的工作位置,就只有依靠社會關係。這又回到了文化大革命時期的「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打地洞」。父母在社會上是有權有勢有錢的,子女肯定能獲得一個好的工作位置。雖然中央政府三令五申,不准妻子、子女等直系親屬到本單位工作,但是中央政府不能禁止朋友安排我的子女,我安排朋友的子女這樣的友情交換。

如今大學畢業生的父母,許多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失去了大學教育機會的人群,他們到農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或者到工廠就業。所以他們把自己沒有實現的理想都寄托在子女身上。如果子女上了大學,他們會感到特別的幸運。就是他們自己下崗之後,還是用自己的肩膀挑起了「教育產業化」後大學教育的沉重負擔。如今子女大學畢業了,子女們也希望能回報父母,為家庭減壓。可現在大學畢業即失業,子女在家待著,無所事事,鬧得家庭不安寧。今天的情景,與當年文化大革命中知青上山下鄉的情景十分相似,有門路的人的,子女可以當兵、上學、回城。沒有門路的人的子女在鄉下受罪。只要子女工作問題一天不落實,家庭就不得安寧,社會也不會安寧。

低估了問題嚴重性

為了找到一個工作,本屆大學生中的許多人已經大大地降低了收入的期望值,不少人認為每月有1000-2000元的收入就可以,有的表示,只要有公司要,就是第一年「零收入」也可以接受。在杭州,每月1000-2000元的收入,和30多年前每月30-50元的收入差不多,剛夠基本開銷,就是自己租個小房也不夠,更不要說結婚和生育撫養後代。

和安置轉業、復員軍人相比,中央政府是大大低估了大學畢業生失業問題的嚴重性。中央政府認識到,轉業、復員軍人是一個能量很大的群體,一旦安置不當,這批有特殊技能的人組織起來鬧事,很難對付。更重要的是,轉業、復員軍人的安置好壞,直接影響部隊對中央政府的支持程度。所以,今年中央政府特別出台政策,第一要求前幾年花了大力氣精簡了的政府機構,重新增加招工人員名額,安置轉業、復員軍人,不要管增加這些名額是否是必要的。第二要求在公務員的招收要優先錄取轉業、復員軍人。中央要求地方政府一定要花大力氣完成這個任務。

大學畢業生就沒有轉業、復員軍人那樣的幸運。人們一直以為,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但是中國領導人忽視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失業的大學畢業生將是一個更危險的群體,第一,他們接受過高等教育,素質高,政治敏感,思想活躍,組織能力大﹔第二,他們有時間,有精力﹔第三,他們有來自家庭的財政支持,沒有後顧之憂。當他們跨出校門進入社會時,就找不到工作,會引起對社會的敵視,一旦他們群體鬧事,給社會的震盪將是很大的。不久前鄭州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學生鬧事,其原因也是所發文憑對將來就業不利而引起的。如果中央政府不能拿出有效的措施,解決幾百萬大學畢業生失業的問題,未來中國社會將不可能是一個「和諧」的社會。(//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李家同:如何解決失業問題
學者:大學生失業 中國社會的燃眉之急
日本七月份失業率降至百分之四點一
日考慮下月宣布結束通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