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24日訊】近期,在北京,「國家統計局」和「國家發改委」先後發佈上半年國民經濟統計數據。兩組數據,都呈現國民經濟的高增長,增速高達10%以上。這些數據,可以從兩方面解讀。一種解讀是:經濟快速增長,形勢大好;另一種解讀是:經濟持續過熱,宏觀調控失敗。
事實上,高增長來自於高投資。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平均增長31.3%。其中,16個省份還高於這一增幅;與去年同期相比,22個省份的增幅又提高了10個百分點以上。整體經濟運行明顯過熱。
過熱的後果之一,便是,高投資帶來高消耗。全國能源消耗增長大大超過同期經濟增長,與去年同期相比,單位產值能耗又上升了0.8%。換言之,高投資,帶來的是高浪費。眾所周知,投資本身形成產值,高投資形成高產值。而在中國,高投資下,成本高,收益少,經濟效益低下,堆高的產值,不過是能源資源過度消耗的寫照。
這且不說。關於經濟增長速度,「國家統計局」公佈為10.9%,「國家發改委」公佈為12%。又是一團謎。
部份國內部份媒體公開質疑,同樣是中央級單位,二者統計方法並無區別,經濟增長數據,為何出現兩個不同版本?原來,「國家統計局」的數字,來源於該單位對全國的統計;「國家發改委」的數字,則是根據各省市上報數字,得出總和,進而得出全國平均值。
鑒於「國家發改委」的數字,大於「國家統計局」的數字,國內媒體歸咎於地方政府,認為是地方政府虛報。的確,虛報,造假,對中共各級地方政府而言,是家常便飯。因為,數據就是「政績」,就是加官進爵的台階。數字低了,烏紗帽不保。正所謂,數字出官,官出數字。
在今年的統計中,有的官員公開表示:「經濟增長低於17%就拿不出手」。於是,從村到鄉,從鄉到縣,從縣到省,層層注水,層層虛報,自下而上的數據,到了中央部門一級,就像小孩子玩的積木遊戲,說高就高,說倒就倒。這也便是多年來,中國經濟表面繁榮的由來之一。
其實,將虛報和造假,僅僅歸咎於地方政府,並不全面。相關口號和政策,來自於中共高層,中南海,才是滋生虛報和造假的總根子。鄧小平有言在先:「發展才是硬道理」,於是,各地比速度,拚消耗,蔚然成風;鄧小平還說:「膽子再大一些,步子再快一些。」於是,造假的膽子也大了,虛報的步子也快了。
況且,不上項目,如何撈油水?不搞投資,怎能吃回扣?既然中共高層大開綠燈,各地官僚樂得爭先恐後,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招牌下,紛紛搶進,權錢交易,貪污受賄,此其時也!
對中共高層而言,收穫更大:只要有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發展才是硬道理」這兩塊金字招牌,不僅可以掩蓋歷史上破壞經濟的罪行,還可以賺得現實中帶領「中國崛起」的虛名,更可以放手鎮壓異己,封殺民主與自由的聲音。
與此同時,大量培育貪官污吏,進,可以挾持他們,構成「既得利益共同體」,齊心鞏固共產黨的「萬年統治」;退,可以整治他們,贏得「反腐敗」的美名。
當老百姓不信地方、只信中央,不罵天子、只罵貪官的時候,中共高層正暗自竊喜:鄧小平為他們發明的厚黑學,奏效矣!@
(8/15/06 原載自由亞洲電台)(//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