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羽良:媒體不應加深藍綠衝突

張羽良

標籤: ,

中央研究院有位海外歸來的學者,在台灣看了兩個星期的報紙和電視後,告訴友人說,台灣這麼亂怎麼能待?他想回去了。友人力勸他,你就再待兩星期,算是給台灣一個機會吧!若兩星期後你還是覺得台灣不好,那我買機票送你回去,但條件是這兩星期你不能看報紙和電視,要多出去和台灣民眾接觸。結果兩星期後,這位學者告訴友人說,台灣很好,他不想走了。

古人云:「盡信書,不如無書」,這句話對媒體也適用。有人說香港媒體是最擅長補風捉影與無中生有的,狗仔隊和八卦新聞充斥於香港媒體文化中,但這股歪風似乎也已經吹到台灣來,商業導向讓媒體陷入刺激觀眾胃口進而滿足觀眾胃口的惡性循環之下,媒體不再只是單純的報導新聞,它們進而製造新聞,甚至故意引導事件依它們所想要的方向發展。

媒體是公器,對社會負有一定的社會教育與道德維護責任,它不應該擁有自己的喜惡與情緒,要永遠保持在客觀與公正的立場上,忠實的做觀眾的眼睛和耳朵。就拿台灣的政黨亂像來說,或許這個社會存有一定程度的藍綠情結,但藍綠能對立,媒體卻不能對立,更不能有意無意助長這種對立的社會情緒,讓整個社會與國家陷入更大的矛盾和衝突之中。

人就像一個容器 善惡自擇

但與其期望媒體能善盡社會責任與堅守媒體道德,或許還不如先提醒讀者,要懂得和媒體保持一個清醒的距離。因為對讀者而言,毫無選擇能力的任意接受外來訊息,對自己身體與心靈的健康危害是巨大的。

人就像是一個容器,在資訊氾濫的現代社會中,你常接觸什麼訊息,你就容易裝入這些訊息,漸漸地你的思維就受這些訊息影響而形成頑固的觀念,就像前陣子很流行的一句話,若你連續看了A報三個月,你就變成藍色的,若你連續看了B報三個月,你就變成綠色的。

晉朝葛洪的《抱朴子》說,人在氣中、氣在人中,自天地至萬物都需要它,善行氣者,可身體健康,抵抗疾病。一個人若容易生氣,可想而知,他一定不是一個「善行氣者」,但衝突與對立的資訊接受得多了,動怒的機會必定大增,於是拿別人的錯誤(僵化的定見加上媒體的操弄)來懲罰自己的現像便屢見不鮮,長久以往對身心健康的傷害可想而知。

中研院學者從電視與報紙中看到了一個混亂又衝突不斷的台灣,幸好他聽從了友人的建議,從真實的台灣生活風貌中看見了可愛又充滿人情味的台灣;而我們一直生活在這裡,若媒體仍舊喜歡操弄鏡頭與文字下的藍與綠,撕裂人與人之間的祥和與純淨,那與其繼續讓媒體操弄我們的情緒,倒不如推開窗戶、走出戶外,去欣賞那讓人身心舒暢的藍天與綠地,這樣也或許才能讓變質的媒體有個清醒和反思的機會。(//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李家同:道德低落,兇殘文化正在形成 (09/23/2000)
【領略世界遺產】努比亞遺址
超人再起男星布蘭登羅斯宣布訂婚
調查:八成澳洲人不認識該國總督傑佛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