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19日訊】
課文18.1
廿 一 史, 全 在 茲,
Niàn yī shǐ quán zài zī
載 治 亂, 知 興 衰。
Zǎi zhì luàn zhī xīng shuāi
(譯文)
中國的二十一部史記錄了從上古以來的歷史。記載了各盛世和亂世,從中可知道各朝興盛和衰敗的原因。
(註釋)
茲:此,指史書。
載:記載。
興:興旺,冒盛。
衰:衰敗。
(故事) 通古今 知興衰
中國歷朝官方編寫的史書,共二十四部,加上《清史稿》共有二十五部。但最重視撰寫和修改史記的還是宋朝的君臣百姓,其原因就在於他們知道史書能起到「載治亂」的作用,通讀古書,能「知興衰」。
歷史學家司馬光接受了宋英宗之命主持編撰《資治通鑒》時,面對如此重大的任務,唯恐自己的能力有限、不能勝任。因此請求朝廷追加人力和物力的支持。皇帝答應了這個請求,設立了專門修史的機構,並增加人力,在經費上也給予大力的支持。
當英宗去世後,繼位的神宗也很重視修史工作,同意司馬光辭去政務,專心修史,他們能吸取前朝治亂興衰的歷史教訓,提倡博古通今。
清朝乾隆皇帝下詔,令刊出從《史記》到《明史》(由張廷玉等人修撰)的歷史史書,共二十二部。後又下詔增刊《舊唐書》、《舊五代史》合稱二十四史,有朝廷宮刻,即武英殿刻本。此刻本在清以後所翻的刻本中,基本上是以此為根據的。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