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18日訊】(自由亞洲電台記者林迪採訪報導)香港政論雜誌《開放》今年8月號出版後,記者林迪就雜誌內容採訪了該刊總編輯金鐘。在訪問的第三部分他們談到了66年所謂「紅八月」暴行的受害者和遺屬不顧當局的禁令,用自己的方式來記錄文革;另外劉少奇的兒子劉源最近推出了《劉少奇與新中國》的一手材料,披露了毛澤東和劉少奇之爭的秘辛。
記者:這一期您也發表了王友琴的文章,8月我們有紀念文革的受難者,文革的紅衛兵的紅色恐怖,在當時造成大量的普通人無辜的死亡.
金鐘:實際上文革真正非常熱鬧,也是非常血腥的一個高潮是八月份,它們叫做「紅八月」。那個時候是毛澤東利用紅衛兵,利用青少年的無知和狂熱,破四舊、橫掃牛鬼蛇神,打死、害死了很多人,光北京就有幾千人。
而王友琴這篇文章是介紹當局不讓大家來回憶文革、紀念文革,他提出來一些文革的受害者,受難者的家屬、遺屬們現在還在怎麼樣做?這個故事非常生動。
記者:這次我也對有些文章有興趣,尤其是劉少奇的兒子,劉源做了一個電視篇也出來了書,名字叫《劉少奇與新中國》。
當然對毛、劉之爭,當年大家都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他做為劉少奇的兒子當然有他特殊的條件,能夠說一些不為人所知的內幕,你的文章也對這個作了介紹,當然對於劉源他的可以說是侷限性吧!也做了一些分析。
金鐘:這個劉家,劉少奇他有八、九個孩子,因為他婚姻也有幾次,劉源就是他最後一次婚姻跟王光美生的,一個最小的兒子。另外是幾個女兒,這幾個女兒據說現在都不是在政界方面,有的做生意,或者另有其他的專業。
這個劉源可以說是成為共產黨的這個紅色接班人,他現在五十五歲,己經做到軍事科學院的政委,己經授了中將的軍銜,他出面跟他媽媽王光美一起來做這麼一個長篇的電視政論片,香港都有公開發行。
但是這個片子我仔細一看,非常的溫和,根本沒有任何刺激當前中共領導的地方,即使對當年、對毛,他們都沒有一句批評的話,所以這一點,我就非常的失望。
他對於毛澤東和劉少奇,他簡直沒有表示一點點氣憤,沒有!他都把毛跟劉兩個人平起平坐,平分秋色。哎!一講兩個人都有功勞,一講錯誤兩個人都有錯誤。就是這麼一種姿態,一種角度,去談論毛、劉的分歧。
當然劉少奇在共產黨中的一生,他的歷史,當然有很多值得批評,值得評論的地方。他以前很多地方都順從毛,但是最後當毛的大躍進導致了一場大饑荒,餓死了三千萬人,那麼嚴重事情發生之後,劉少奇醒悟了,所以他就很了不起。
為什麼?從那以後開始,他跟毛的確是漸行漸遠,兩個人的內部矛盾一直到後來「七千人大會」公開,毛最後就下定決心一定要打倒他,而且要把他致於死地。
所以這個毛就很混帳,他這個對於劉源來講,這個是國仇家恨啊!於國家來講,劉少奇是共和國的主席、元首,你被毛澤東這麼一個黨魁,就害得死無葬身之地,這是一種謀殺,這是蓄意的謀殺!
另外,於家庭來講,他是你的生身父親,這個是殺父之仇,是不共戴天的事情!這是中國的傳統道德!所以於國、於家來講,你劉源你都不應該在這樣的大是大非面前,保持這麼一種曖昧的姿態,要不你就不說嘛!你要說起碼的仁愛正義要有嘛!
記者:但是他有那些材料,能體現出內幕性的東西?
金鐘:當然,他是講到毛、劉的分歧是怎麼來的,也就我剛才說的大饑荒。廬山會議彭德懷就是因為到家鄉去看了,了解這個情況,所以在會上就提意見,就針對毛亂來的這個所謂大躍進這個政策不滿意,批評什麼小資產階級狂熱,就被毛倒打一耙,把人家打成了反黨集團。
那時候劉少奇是著跟毛一起打彭德懷的,因為他沒有回鄉。他是一九六一年,廬山會議是五九年,等於他是在一年多之後,差不多兩年後回湖南家鄉,實地的去了解,就給了他一個非常大的震動。
他看到了下面那種非常悲慘,現實大躍進死了那麼多人,而且活著的人又是那麼悽涼,是沒有吃的,住的地方連房子都被拆了,到這個地步,所以他感到非常的痛心。
他雖然也是一個共產黨員,以前都是跟著毛跑的,現在良心發現,惻隱之心主導了他。他四月份去,到了六二年一月份的七千人大會,他就說了一些真話。
所以這個片子把劉少奇回鄉考察和他在七千人大會上面講的一番話,「三分天災,七分人禍」,黨的政策的錯不是一個指頭的問題,有的地方連三個指頭都不止。他這些話毛聽的很不舒服,所以這個過程都交待了。
記者:最後我們再提一下,曾經因為課堂上提到了林昭事件之後而被官方打壓的盧雪松,她這一期也發表了一篇文章,就她自己的維權之路。
金鐘:這位盧小姐她是不簡單,她看了關於林昭的VCD之後很有感動,就向學生們講了,介紹之後,這個事情被學生告密,結果當局就懲罰她。
去年的八月一日就有公安來找她的麻煩,到九月份就給她一個勞動教養,所外執行,就教養所,她就想到林昭說的話,她拿著那個判決書就說「這是一個可恥的判決」。
她現在也面臨跟林昭一樣的處境,她就決定現在自己不能逆來順受,要去要求撤銷勞改的決定,所以她上告、上訴,她決心朝著自我維權的這條路走下去,我想所有的人都能夠這樣自覺的來維護自己的權利的話,我想這個社會還是有希望的。
(據自由亞洲電台錄音整理)(//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