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17日訊】幾個禮拜前,數學家丘成桐歷數內地高教流弊,其一是「搞假引進」。丘教授這樣說道:「《紐約時報》說北京大學40%的引進人才都是海外的,你去美國調查一下,我擔保大部分是假的……學生帶著,在北京大學掛了名,還得請別人替他教書,這是騙人……引進某個名教授可以拿到很多經費,引進一個人,可以拿幾千萬的資金到學校來,何樂而不為?」*
這是嚴重的指控,與指控一個商人虛報出口數量、以訛騙政府的出口退稅,或指控一個醫生虛造病歷、以訛騙保險公司的醫療賠款無異。身正不怕影斜。堂堂北京大學,只要複印並傳真一下諸位引進教授護照上的進出境記錄,就可以還北大一個清白。
不料,過了二十天,北大發言人才出來,用籠統一句「不存在虛領報酬的問題」來回應丘教授的嚴重指控,而重點則評論北大海外引進人才本身的質量,認為「北大海外引進人才的質量是高的,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
顯然,問題的焦點,並未得到令人信服的澄清。事情還沒有水落石出之前,我們不妨再等一等。我這裡只是要說:負責把數以千萬的資金交到北大手上的教育部門,聽到滿城風雨,為什麼竟然可以無動於衷?家裡花幾百元請個全職保姆,也不至於這樣大大咧咧吧。
我不是烹調專家,除了青菜湯麵,我就只會煮雞蛋青菜湯麵,但從經濟學的角度看,我有十足自信告訴你,怎樣才能向社會提供珍饈百味。辦法就是:允許任何人開餐館,並讓食客自己付款。你非要補貼食客?可以,但一定要把錢交給食客,而不是交給餐館,因為分散而直接承受烹調效果的食客,才是最好的質檢員。
假如有個大權在握的官僚,負責分配數以億計的國民伙食費,而他把伙食費交到餐館、而不是食客手上,那飲食市場會怎樣?會大亂,亂得跟目前的教育市場一樣。為什麼?因為這是顛撲不破的常識:誰來付錢,服務者就向誰負責。食肆如此,教育亦然。
既然教育經費由教育部門撥付,那學校管理者和教師就向教育官員負責。教育官員缺乏積極性去監督資金的運用,甚至從有意無意的失職中能夠獲得好處,那麼教育體系內大量荒唐的做法就必定應運而生。我不是教育專家,但對於如何讓耗費了億萬資金的教育體系搞得亂七八糟,我有一套。
較深的問題是:目前高等教育中,由學生支付的學費已經頗高,而且學生似乎能夠自由選擇學校,這能形成學生和家長對高等教育者服務質量的監督和約束嗎?我撥通電話,請教著名教育專家、在浙江大學教育學院任教的吳華老師。
吳老師的回答是:高校學生表面上可以自由擇校,並且支付了相當高昂的學費,但實際上高校之間的競爭,仍在「統一招生」的體制下進行。各校之間的競爭,主要還是面向教育管理部門,以爭取學校的等級排名、招生次序、收費標準和招生數量等指標而展開。只要把這些指標辦妥,就不愁招生。最近,香港各大學確實形成了體制外競爭,但其影響有限。
為了改善高校教育,家長可能關心學費問題,學生可能關心師資問題,教育學家可能關心教材教法問題,紀檢部門可能關心瀆職和訛騙公款問題。我是經濟學者,關心「誰來向教育者付錢」和「教育者向誰負責」的問題。我的看法簡單:數以億計的教育資金所托非人——它們不應該由教育官員撥付給學校,而應該以「教育券」 形式分給學生和家長,再由學生和家長支付給他們認可的學校;辦學則應該充分自由化。
註釋:
* 「丘成桐:北京大學引進海外人才大部分是假的」,《南方人物週刊》,見於2006年7月11日新浪網://tech.sina.com.cn/d/2006-07-11/13271031299.shtml 。
** 「北大首次回應海歸造假說法,稱丘成桐歪曲事實」,《北京晨報》,見於2006年7月30日新浪網://tech.sina.com.cn/d/2006-07-30/07001061694.shtml 。
--原載:英國《金融時報》
//www.ftchinese.com/sc_static_reg/story/
story-001006070.html?pos=RIGHT_HLB&pa1=0&pa2=0&loc=SECTION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