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名校的簽定標準及偏愛哪類學生

標籤: ,

什麼樣的學校算是名校,名校喜歡哪幾種學生,這些名校中存在什麼教學問題?近來,美國陸續出版好幾本教育類書籍,為大家解答了上述疑問。全美聞名的白朗教育叢書推出《美國大學檔案》,用最新數字審核美國高校運營。

教育專家詹妮弗•瓦什本女士著書《美國高校的集體腐敗》,披露美國大學的詳細內幕。哈佛大學畢業生羅斯•多薩特發表著作《哈佛與統治階級教育特權》,講述身處世界最高學府的讀書經驗。

鑒定名校的標準是什麼

越來越多的美國家長渴望花錢送孩子進入名校。今日全美家長首選的名校12強中的前五位分別是:哈佛、普林斯頓、耶魯、哥倫比亞和斯坦福。多薩特在書中寫道:「家長讓孩子進哈佛,就是為了要他們獲得成功。」拒絕率。進名校談何容易。哈佛與普林斯頓只接收10%的考生。去年全美名校12強正式考慮171824位報名者,最終將其中145962人拒之門外。但是各校鼓勵學生報考,因為學校對考生的拒絕率越高,就越能提升該校的排名。鑒於名校奇高的拒絕率,考生會選擇多所學校報考。這就耗費了考生和考官的大量精力,因為每所學校都要求考生至少寫一篇表現其敏銳思維和突出創造力的論文,比如《在沙漠中度過的半年裡,你希望閱讀的六大名著》。

報到率。去年全美有1萬名考生同時被一所以上的名校錄取。這種現象引發評定頂尖學校的第二個標準:被錄取考生的報到率。哈佛在該項拔得頭籌,78%的被錄取考生跨入校門。好玩的是,像杜克這類頂級學府竟有半數被錄取者沒有如期報到,害得校方發錄取通知書時,一個班要建兩個班的編制。

學術能力測試。第三個決定名校座次的因素是學生提交的學術能力測試成績,內容包括閱讀、數學和寫作。美國沒有全國統考。經過多年的發展,學術能力測試已逐漸被美國大多數高校接納為招生考試。目前,學術能力測試是高校名次大比拚的重要指數,哈佛的考生能力測試平均成績最高,為1590分。許多大學為衝過1500分的門檻絞盡腦汁,想盡辦法拉攏高分考生,或者乾脆去堵猶太學生聚集的中學,希望把他們都給錄取了。

名校偏愛哪幾種學生

富家子弟。全美名校12強的每年學費都超過3萬美元。儘管各校資產不同,但它們對徵收昂貴學費卻達成默契,絕不進行學費上的價格戰。哈佛是各校中的首富,每年融資230億美元,憑此雄厚實力足可降低學費,但哈佛爭辯說學校寧可從富裕家長手中多收費,再用資金贊助窮學生。多薩特同學的訴說非常生動,他肯定自己的同學多屬政治或經濟權貴,家庭年收入最少超過10萬美元,這些天之驕子「錢包裡裝滿父母的資助,生活道路暢通無阻」。多薩特發現了哈佛生活的真諦:「以才取試是學校的理想,社會和經濟的等級分化才是我們身邊的現實。」預備學校學生和體育健將。富家子弟上得起高級預備學校,這類學校專教孩子竅門,幫他們打敗入學考官。多薩特回憶說:「入學後同學們將竅門進行到底,在『少學習多拿分』方面各自身懷絕技。」富家子弟的特權與時俱進,名校愛招體育尖子的制度更助長了其囂張氣焰。貴族中學重視培養學生體育特長,像高爾夫、滑雪、帆船等高難項目,窮學校根本沒錢搞。

亞裔軍團。全美名校校園內,亞裔學生崛起的勢頭不減。亞裔學生只佔美國學生總數的4%,其本科生卻佔麻省理工的35%,斯坦福的27%,哥倫比亞和潘恩的20%,並拿下哈佛18%的地盤。亞裔學生主攻數理科目,當之無愧靠成績取勝,基本不出體育尖子。教育專家普遍認為,亞裔學生正在扮演昔日猶太人的角色。但是很多亞裔學生考學時常遭不公正待遇,成績卓越卻被刷掉。

美國名校存在教學問題

低度評價。詹妮弗•瓦什本女士在《美國高校的集體腐敗》一書中,深入批評了美國高校的教學制度。根據普林斯頓大學一項重要調查,全美排名前357所學校的本科生回答同一問題:「你的老師講課是否栩栩如生?」得分最高的是招生少而且不知名的幾所院校,最低分數竟出自名牌大學。裡德、卡爾頓、瓦貝希學院得分高達99分,哥倫比亞和伯克利大學掙了70分,潘恩與哈佛大學只得69分。對於這樣驚人的調查結果,專家之間存在爭議。一些優秀教授對當今高校學生的表現很不滿意,認為很多學生缺乏基本的理解力和想像力,沒有好學精神,閱讀能力低下,基本屬於豎子不可教也。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小型院校教師的研究任務較輕,校方對教師研究成果的要求不像名校那樣嚴格,有利於他們專心從事教學。

不重教學。據統計,當今美國高校課程設計普遍粗糙,幾乎沒有一所名校為本科生設置最基本的必修課程。而且高校對於熱衷教學工作的教師不設獎勵制度。普林斯頓大學公共關係專業的斯坦利•凱茨教授指出,如今學校教研的領軍人物根本不考慮對本科生教育採取嚴密規劃。全美一流大學中,只有包括芝加哥大學在內的少數院校,支持教員對如何培養優秀學生進行討論。

非教學人員多。美國高校日益成為龐大的研究機構,非教學人員越來越多。這類人占斯坦福大學僱員總數的71%,占哥倫比亞大學的73%,哈佛的83%。高校醫學院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作為培訓醫生的學院,醫學院通常很小,全美所有醫學院現有112萬名學生,卻為137萬名教授支付工資。但這些教授很少參與教學工作,主要從事政府和私人公司、基金會資助的科研活動。師資老齡化。高校龐大的學費收入,不是花在教學上,而是主要被用於擴充師資隊伍中的權威階層。雖然各校有更多的學術權威,但為本科生授課的責任落到助教與講師的身上,他們的工資卻只是權威教授的1/3。

以往20年中,哈佛大學的終身教授從533人增加到777人,哥倫比亞大學從462人增至589人。全美著名高校中,終身教授掙走79%的教學經費。更危險的是,高校教員趨於老齡化。據統計,北卡羅來納大學1983年有34%的固定師資年齡在40歲以下,去年這個年齡段教師只佔總數的18%。該校經濟系的情況最誇張,22位師資中只有1人未到不惑之年。這種高校教學人員嚴重老化的可怕現象,不能不令全美的教育研究人員感到憂慮。

(文章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相關新聞
以色列人群像:來自貝魯特的猶太家庭
香港觀察:香港小男人
台教育部增加留學生補助
TOFEL考試你瞭解多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