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種族仇恨犯罪上升 華人未能倖免

人氣 2

【大紀元8月15日訊】(美國之音記者:白樺2006年8月15日莫斯科報導)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在俄羅斯所發生的帶有種族仇恨色彩的犯罪以及法西斯暴力襲擊事件呈現急劇上升的趨勢。在俄羅斯的中國人也未能倖免。與此同時,統計報告顯示,俄羅斯的自由度在世界各國中排名很低。

*中國人受排斥?*

由歐洲議會以及歐洲委員會所資助的著名人權機構–莫斯科人權事務署連同其他幾家俄羅斯人權團體最近共同發表了一份有關俄羅斯種族衝突問題的報告。

這份報告指出,最近半個多月以來,帶有種族仇恨特點的犯罪事件在俄羅斯急劇上升。俄羅斯的法西斯光頭黨對外國人以及非斯拉夫民族居民的暴力攻擊事件大幅度增加。雖然中國同俄羅斯的關係目前非常密切,而且明年將要在俄羅斯舉辦中國年活動,但是在充滿封閉排外氣氛之下的俄羅斯,中國人也受到排斥。

莫斯科人權事務署的報告透露,8月6日,在同中國接壤的俄羅斯濱海邊疆區,一名中國人遭到當地光頭黨暴徒襲擊。這名中國人身上多處被刺刀刺傷,被送到當地醫院中接受搶救。應該指出的是,中國人在俄羅斯遭到光頭黨襲擊已經不是第一次。中國人被襲擊的地點從莫斯科、聖彼得堡,到西伯利亞再到遠東地區。

*光頭黨襲擊對像廣泛*

除了中國人外,俄羅斯的高加索人、來自中亞地區的居民、非洲人、拉美人以及其他的非斯拉夫民族居民都成為光頭黨襲擊的對象。

7月30日,兩名伊朗人在莫斯科地鐵被光頭黨襲擊。一名烏茲別克斯坦人和一名阿富汗人本月初在莫斯科被人打死。光頭黨最近在莫斯科還襲擊了土耳其人,俄羅斯的達基斯坦人等等。

8月2日是俄羅斯的空降兵節。就在這一天,一些俄國退伍傘兵分別在莫斯科、伊爾庫茨克、新西伯利亞、陶裡亞第等城市的市場上襲擊了中亞人和高加索人。有的中亞人和高加索人開設的攤位在襲擊中被搗毀。俄羅斯人權人士說,這種暴力襲擊幾乎每天都會發生。

*人權團體批評俄當局沉默*

人權團體激烈抨擊俄羅斯當局,特別是莫斯科等城市的地方政府對這些法西斯暴力攻擊事件保持沉默,採取聽之任之的態度。

人權團體的報告說,大多數俄國地方領導人目前還意識不到,這種封閉排外的激進傾向將會造成國家解體、流血和暴力。

*博羅特:形勢將會朝壞的方向發展*

莫斯科人權事務署負責人博羅特認為,俄國當局對帶有種族仇恨色彩的暴力攻擊行為不重視,只能使形勢進一步惡化。

他說:“遺憾的是,形勢將會朝壞的方向發展。這裡有很多原因,包括社會經濟問題,缺乏教育和啟蒙等等。”

博羅特接著說,“在莫斯科、聖彼得堡等人口超過100萬的大城市,以及其他中小城市,我們每年能分別登記到超過兩千500起和超過1千起帶有種族仇恨色彩的犯罪事件。光頭黨的活動變得越來越猖狂和活躍。而且攻擊行動也變得越來越殘暴,經常發生人被打死的情況,我們現在已經註冊到了40多起帶有種族仇恨色彩的殺人事件。”

*光頭黨人數增加*

俄羅斯社會學家塔拉索夫說,根據他的研究結果,最近三、四年來,俄羅斯光頭黨的人數增加了70%。法西斯思想在不少俄國年輕人中已經成為一種時尚。

民意調查顯示,俄國人目前對待法西斯的態度也越來越趨於緩和。

俄羅斯的社會民意基金會負責人奧斯隆說,在二次大戰結束後的數十年裡,一提起法西斯,人們的反映是痛苦、苦難、喪失親人的悲痛。但目前的俄國人對待法西斯的心態已經完全不是這樣。

但也有的親政府的人權人士認為,最近俄羅斯的排外情緒趨於緩和。比如,政治人物的演講在醞釀詞彙時比過去更小心謹慎。在莫斯科市中心的紅場以及下議院國家杜馬里,激進主義的書籍也比過去少了一些。

*統計:俄自由度世界排名底*

與此同時,根據一項最新的統計調查,俄羅斯自由度的排名在世界各國中名次很低。

俄羅斯媒體報導,美國著名的卡托研究所、自由之家以及記者無國界組織分別對世界各國的經濟自由度、稅率、公民自由度和新聞媒體自由度進行評比打分,然後再根據這些指標綜合得出每個國家的自由指數。得分越多的國家自由度越高,排名越前。

世界上最不自由的國家是北韓,排名第159,自由指數僅為6.8。接下來最不自由的國家是利比亞、古巴、緬甸、土庫曼斯坦、白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和津巴布韋。

俄羅斯也被認為是自由度較少的國家,排名第124位。在前蘇聯的各個共和國中,波羅的海三國的自由度最高。其中愛沙尼亞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自由的國家,自由指數最高,為85.2。立陶宛和拉脫維亞也名列前矛,分別排在第16位和21位。烏克蘭和摩爾多瓦的自由度大大超過了俄羅斯,分別排在第87和93位。

美國、英國、荷蘭、瑞士、加拿大等西方國家在自由度排行榜中都排在前10名。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菲總統下令禁網上博彩業務 主要由華人經營
布林肯將訪亞洲多國 加強和擴大多邊關係
組圖:黎巴嫩一顆隱藏的寶石 迷人的傑塔石窟
美國會委員會民主黨首席議員聲援法輪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