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平:陳爾晉和他的《特權論》

胡平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8月14日訊】陳爾晉先生的《特權論》在郭國汀律師的鼎力相助下,終於在海外出版。爾晉囑咐我寫篇書評,我欣然從命。

我第一次讀到《特權論》是在民主牆下,當時的名字是《論無產階級民主革命》,刊登在《四五論壇》特刊。洋洋灑灑十三萬言,一望而知是沉積多年的心血之作。共產暴政是觀念的暴政。在這裡,每一種壓迫都以理論的形式出現,因此在其初期,每一種反抗首先也都是理論的反抗。早期的理論反抗常常表現為對官方理論的修正甚至看上去不過是引申發揮。今人不瞭解當時的政治氛圍,或許會對這些滿篇馬列毛詞句的大塊頭理論文章不以為然,殊不知正是這些文章在當年構成了對專制的嚴肅挑戰。

就在《四五論壇》發表這篇文章後不久,陳爾晉到北大研究生宿舍找到我,從此相識。那天我倆在校園草坪上談了很久。他向我講述了他的身世和遭遇,至今我還記得他挽起袖口讓我看他在入獄期間手臂上被捆綁留下的傷痕。以後我們又見過幾次面。八零年一個秋日,一批朋友組織游香山,我和他都去了。那時他已被臨時安置在社科院的青少年問題研究所。此後不過半年多就聽說他在南京火車站被秘密逮捕。今年四月,陳爾晉來紐約開會,我們在北京之春辦公室重逢,距那次香山聚會已相隔二十六年。一見之下,覺得彼此都沒怎麼變。陳爾晉比我大兩歲,頭髮雖已全白,但臉色紅潤,真稱得上鶴髮童顏。

陳爾晉的經歷頗有傳奇性。陳爾晉成長於地處偏遠的雲南宣威,少小失學,靠自學成才,從1974年起開始寫作《特權論》,多次上書毛澤東及其他中共領導人;在1979年民主牆期間來到北京,把他的《特權論》刪節後,改名為《論無產階級民主革命》交給了《四五論壇》發表。1984年,在香港的亞洲人權觀察的羅賓(Robin Munro)先生將此文譯成英文。因為這部《特權論》,陳爾晉三次入獄,妻離子散,2000年流亡泰國,現定居於丹麥。

說來有趣的是,陳爾晉寫作這部《特權論》,最初竟是受到毛澤東關於無產階級專政和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的啟發,從文章的篇章佈局以及作者採用的階級分析方法也很容易感覺到毛著的影響。更有趣的是作者曾經幾次三番地設法把自己的論著投寄毛澤東──這和1974年李一哲大字報上寫「獻給毛主席和四屆人大」還有所不同,因為李一哲大字報是公開張貼在大街上的,這表明它首先是訴諸公眾,是拓展公共空間,因而是對當局施加壓力。

一位美國學者曾經問我:「為甚麼有的中國持不同政見者要用給毛澤東寫信的方式表達他們的不同政見?」我解釋說:由於天高皇帝遠,一般人容易以為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弊病都是「浮雲蔽日」的結果,因此,向最高領袖講清事實和講明道理,或許可以幫助領袖作出改進。又由於皇帝獨掌大權,最具有改變政策的能力。再說,給領袖寫信好比私下進言,即便在最專制的制度下,這種做法也常常會在原則上(在事實上則未必)被視為合法而不致招致甚麼懲罰。另外,正因為信是寫給寄給領袖的,對方反而不好出手鎮壓,因為他不願意承擔那份責任。統治者做壞事總希望假借下屬之手,一旦球被直接送到自己手裡反而令他左右為難。如果我們把「持不同政見者」定義為面向公眾發表不同政見,那麼我們就應該說,陳爾晉的持不同政見生涯是從民主牆開始的。

陳爾晉的《論無產階級民主革命》是民主牆運動中的一篇重要文獻。作者鮮明地提出要進行無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口號,提出反對特權新階級的口號,並且還提出了實行無產階級的兩黨制和三權分立等主張。今人從純學術的角度出發,可能會指出作者的這些主張和他的基本理論框架之間存在著不少矛盾,但是在當時,單單是提出這些主張本身就能產生某種震撼。事實上它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這些主張。

在二十六年之後重讀這篇文章,一般讀者更感興趣的可能是它的反特權階級的部份。這大概也是作者要採用原名《特權論》作為書名的原因。我們不能不承認,《特權論》所指出的問題,在今天的中國非但沒有克服,反而更有惡性發展。五十年代,南斯拉夫的德熱拉斯著書《新階級》,按照如今的齊澤克(Slavoj Zizek,著名的斯洛文尼亞學者)的說法,以蘇俄為例,這個新階級是在勃列日涅夫時代才真正成型的。若依此說,中國的新階級,也是在鄧小平時代,尤其是在六四之後才真正成型的。在毛時代,中共統治集團一直是極不穩定的,其內部充滿血腥的爭鬥與自相殘殺。到了六四之後,這個集團才穩定下來。我希望作者能在舊著的基礎上再加進新的內容和新的思考,那不僅在理論上,而且在實踐中都是很有價值的。@

——轉自[人與人權]2006年8月號
(//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圖解:中共用戶籍搞特權    欺壓中國民眾
陳泱潮:嚴懲開槍屠殺汕尾民衆官吏的簽名呼籲書
敦促胡溫引咎辭職書
特權集團正把中共與中國社會推向深淵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