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4日訊】最近一段時間,大陸媒體廣泛報導的一條財濟新聞,就是當局正在醞釀對壟斷行業的高收入進行調控。報導中,一些媒體使用了類似王朔風格的調侃語調。一家媒體用北京土話“有點兒懸”來形容壟斷高收入可能要被砍一刀的處境,但同時,這種調侃也暗喻當局最後很可能還是奈之無何。因為早在十年以前,大陸當局就制定過一個條例來限制壟斷行業的高工資,但這個條例絲毫也沒有影響壟斷行業繼續給自己發高薪,開高福利。
又有媒體使用“調控風暴”來形容大陸當局這一次對壟斷行業高收入即將採取的行動。“調控風暴”很自然讓人聯想到兩年前大陸審計總署審計長李金華刮起的“審計風暴”。當年的“審計風暴”,打破了大陸官場的潛規則,把一些中央部門違紀自肥的事實公之於眾,讓媒體和公眾感到了一股清新空氣。但是,結果如何呢?儘管這兩年李金華繼續對各部門違紀違法的弊案曝光,但正如最近李金華本人承認的,屢查屢犯的問題很多。也就是說,“審計風暴”並沒有能夠改變大陸政府部門和國有企業的腐敗貪瀆之風。因此,媒體使用“調控風暴”來調侃當局解決壟斷部門收入過高的意圖,言下之意,就是說這次調控只不過是一陣風。
大陸壟斷部門收入過高的問題,如同大陸官府官商普遍存在的貪瀆之風一樣,並不是什麼新問題,而是人所共見的以權謀私弊端。但是,為什麼大陸當局多年來眼見這些弊端越演越烈,卻束手無策呢?不少人認為,共產黨當局其實並不真想解決這些問題,因為他們中間的多數人都從這些以權謀私的弊端中大獲其益,克服這些弊端意味著跟自己過不去。這種看法雖然與多數人的經驗觀察一致,但人們還是會問,難道最高當權者也不在乎這些弊端的發展嗎?難道他們不知道聽任這些弊端發展的危險後果嗎?
大陸的最高當權者當然知道這些弊端對社會不利,對政權不利。但是,面對層層官僚以權謀私,大一統的最高當權者總是面臨這樣的困境,要克服以權謀私的弊端就意味著要約束自己的權力,或者,對付以權謀私弊端最有效的辦法,往往對中央集權不利。正因為如此,中國的最高當權者往往是“兩害相權取其輕”,對各種以權謀私的弊端,姑息拖延,能拖多久就拖多久。
對大陸情形比較熟悉的人都應該注意到,中國地方大員,在如何給地方政府“生財”創收方面,可以說是挖空心思,創意不絕。而且,這些大員從不掩飾在這方面相互之間的競爭心態。但是,我們完全看不到地方大員在另外一方面的競爭,即在道德方面的競爭,在清廉方面的競爭,在民望方面的競爭。為什麼呢?難道中國就找不到德才兼備的人來做官嗎?難道最高當權者不知道,有了這樣的地方大員,許多以權謀私的弊端早就會得到抑制嗎?
其實,要抑制和革除各種以權謀私的弊端,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地方大員在清廉和民望方面展開競爭,這種競爭與地方之間的經濟競爭並不矛盾。但最高當權者為什麼不敢鼓勵這方面的競爭呢?道理很簡單,在這樣的競爭中產生的地方領導人,將會威脅到最高當權者的聲望和地位。
在這個問題上,中共一黨專政的中央集權比帝王制度的中央集權還要腐敗。帝王專制下,繼承最高權力的合法性來自血統,因此,一個德望高重的地方大員要威脅一個能力不強的皇帝,並不容易。但在一黨專制下,情況就大不一樣了。
眼見以權謀私的弊端危害日甚,民怨沸騰,胡錦濤不得不採取行動,但是他還是不敢給地方大員大權。為了維繫中央集權,胡錦濤的辦法是用中央官僚來對付地方貪官。他起用了李金華,李毅中這樣比較正派的中央官員來對付地方貪官。但是,李金華的“審計風暴”不見成效,李毅中疲於奔命也治不了地方的官煤勾結。二李並沒有成為民眾心目中的反貪英雄,反而成為貪官私下的笑柄。
即將收筆時,看到大陸向全世界直播胡錦濤在表彰“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模範”大會上的演講。胡錦濤再次以標準的“黨八股”,發出道德號召。不過,全場與會者面無表情,說明沒有人,甚至包括胡自己,相信報告能起任何積極作用。但胡不得不那樣去說,與會者也不得不假裝去聽。這不僅讓人看到了今日中共之尷尬,也讓人看到了迷信中央集權者的無奈與困惑。
──轉自《自由亞洲電臺》(//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