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31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三十一日電)根據「中國教育與人力資源發展報告(二零零五-二零零六)」顯示,中國教育公平性存在地區發展不均衡、教育質量良莠不齊、高等教育階層分化、繼續教育供給短缺等四大問題。
北京「光明日報」報導,由中國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中國教育與人力資源問題研究」課題組公佈的報告說,中國各省、地區之間教育發展不均衡,除北京、天津、上海優勢明顯外,原本教育基礎較好的中部地區發展形勢堪憂,教育投入已與西部地區相差無幾,某些方面甚至落後於西部地區。
報告說,中國入學機會與教育質量形成「剪刀差」,雖然義務教育入學機會均衡度很高,但教育投入和質量差異較大。
報告分析,近年來中國的「普九」教育只做到普及「數量」(入學率非常高),但沒有做到普及「質量」(貧困省區教育投入嚴重不足)。
另外,各省之間的大學教育投入雖然差別不大,但入學機會卻很不均衡。從入學率的基尼係數來看,省份之間的教育不均衡程度隨著教育層次的提高而擴大;從學生人均教育經費支出的基尼係數來看,各省區市間的教育不均衡程度隨著教育層次的降低而擴大。
報告說,中國高等教育機會增多,社會階層分化擴大。中國優質高等教育機會分布傾向於社會經濟背景處於優勢的階層,而民辦高校為部分較低社會階層子女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
此外,中國繼續教育的需求強烈而供給短缺。以農民工為例,研究人員調查發現,進城打工農民工中,受過培訓的不到十分之一,這與部分工廠的勞動與用人制度互為因果,造成「低技能、缺培訓、低福利、高流動」的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