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25日訊】(美國之音記者:陳蘇2006年7月25日華盛頓報導)兩名被北京大學錄取的北京高考文、理科狀元都被香港科技大學挖走,這一消息讓那些為中國高等教育擔憂的人士更加憂心忡忡。中國的港校熱使得正在進行的高等教育制度改革辯論升溫。人們評論說,中國高考生對香港的大學濃厚興趣的主要原因有,港校與國際接軌的能力強,師資力量強,課程設置及獎學金均具有強大吸引力。香港大學的優勢讓一些人開始批評中國名校北大清華淪為“二流”。
把北大清華等重點高校建成世界一流大學是近年來不少中國教育家的雄心壯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主管學生事務的助理院長程星教授認為,以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受教育機會不平等、貧富差距極大的局勢下,提出創辦世界一流大學的口號並不現實。
*程星:中國沒有產生一流大學的條件*
程星說:“第一,這個口號不明確,甚麼是世界第一流。第二,大學基礎建立在一個整個教育建立在非常不平等的基礎上,從世界歷史上來說,目前沒有一個世界一流大學產生在教育水平很低、經濟發展程度很低的基礎上。第三,從中國目前整個大學管理的體制上看,並沒有產生一流大學的條件。”
程星教授認為,中國與其要建立一流大學,不如去建立一流學科,首先的挑戰是一流的學科要有一流的師資。他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為例說,世界上哪裏出現一流學者,哥倫比亞大學就會想方設法把他挖來,經常出現哥倫比亞大學與哈佛大學或其他名校爭奪學者的情況。程星說,中國名校的教職空缺基本上沒有做到向全世界公開招聘,而是近親繁殖;另外,除北大清華等幾所名校得到教育部的大量資金外,其他學校缺錢,這些都是造成中國大學無法吸引一流師資的問題。
*丘成桐:對年輕人的培養不夠*
菲爾茲獎得主、國際數學大師丘成桐認為,中國高等教育培育不出人才的關鍵問題是中國不重視對年青人的培養,學術界也要論資排輩。這位在美國哈佛大學任教的學者說,在中國學術界一統天下的是一批老年人,這批平均年齡70歲的老年人自己沒有創新能力,同時又缺乏給青年人修橋鋪路的胸懷,沒有讓年青人站在自己肩膀上的人格力量。
丘成桐說:“最主要的一點是對年輕人的培養不夠。教授和年輕人作研究的方向全部都握在一些老頭子的手中,不准他們走另外的方向。尤其是院士,從數學領域來講,20個院士統治著全國的走向,他們在所有負責科研經費的委員會裡。這在國外想像都想像不出來。”
丘成桐教授說,從本科生、到研究生,再到年青的助理教授,這批人最有衝勁,處在最有可能出成果的年齡段,美國的大學寧願犧牲老教授的利益,也要花大本錢培養這批人。他說,正是如此,哈佛大學的一些本科生能夠在學術水準很高的刊物上發表第一流論文,而中國的年輕人卻幾乎沒有出成果的可能。
*浮躁之風嚴重破壞學術環境*
美國哥倫比亞助理院長程星教授認為,中國無法孕育一流學問的另外一個主要原因是,學生和學校變得不擇手段,唯利是圖。他說,中國大學校園的功利與浮躁之風嚴重破壞了學術環境。他說:“比如說我那一年回國碰到幾位博士生,他們說要在讀博士的三年之間發表多少論文。有的學科一輩子你都發表不了幾篇論文啊。如果培養研究生時做出硬性規定,用中國比較難聽的話,那叫逼良為娼。現在很多人不擇手段,有學術花錢買雜誌的版面,再加上賄賂。很多學校現在就公開地說,你們能在某一雜誌上發表一片文章的話,學校馬上獎勵10萬塊錢。”
香港的大學到中國內地招生,挖走高考狀元,中港大學的質量優劣對比、中外大學的創新能力與學術水平對比,恐怕要迫使中國高等院校面對高等教育改革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