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精神醫學專家將瀕死體驗研究用於臨床

人氣 6
標籤:

【大紀元7月24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二十四日電)中國精神病醫學專家馮志穎研究瀕死體驗近二十年,已系統性完成非預期性死亡瀕死體驗研究,並積極將目前獲得的研究成果應用於醫學臨床治療。

新華社報導,現年六十五歲的馮志穎,從事精神醫學臨床工作已四十年。他表示,瀕死體驗是由某些遭受嚴重創傷或疾病,但意外恢復,或處於潛在的毀滅性境遇中,預感即將死亡,又僥倖脫險的人所敘述,在死亡威脅下的深刻主觀體驗。

一九七六年唐山大地震十年後,馮志穎和同事對地震中的一百名倖存者進行瀕死體驗調查,收回八十一例有效調查數據,其中四十三例男性、三十八例女性;除了五例軀體損傷者完全恢復,其他七十六例終身癱瘓。

馮志穎說,由於唐山大地震的災難特殊性,他們的研究目前是世界上同類瀕死體驗研究中,集中採集樣本最多的一次。

他指出,將瀕死體驗應用於救災,可協助遇到重大身體創傷者保存能量,減少消耗,更有利於獲救。

馮志穎表示,在社會醫學和精神病學臨床中,將瀕死體驗製作成形象的文字,並給予心理治療,可增進患者對生命價值的珍視和留戀;在心理診療方面,利用瀕死體驗導致人格積極改變的機會,可為某些影響人格改變的類似心理治療,提供依據和設想。

他指出,並非有宗教信仰的人才有瀕死體驗,持無神論觀點就沒有;儘管東西方在宗教和文化傳統上差異很大,但有瀕死經歷者的體驗內容大部分相同。

在調查中,近半數的人產生意識從自身分離出去的感受,覺得自身形象脫離軀體,遊離到空中;約三分之一的人有自身正在通過坑道或隧道狀空間的奇特感受;約四分之一的調查者表示,當時身體好像已不屬於自己,身體各部位散落在空間裡,接著好像沉在萬丈深淵中,四周一片黑暗。

馮志穎說,八十一例研究對象中,四十七例在瀕死體驗前後性格改變,「社會心理、文化程度、職業、婚姻、性格傾向等,對瀕死體驗的內容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相關新聞
「瀕死體驗」 窺探 多數人能體驗兩種感覺
台海巡署:中共海警2月以來侵金門海域50次
涉嫌受賄 中共中宣部前副部長張建春被捕
模擬台海戰爭桌遊將在台上市 專家解讀效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