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媽媽柬埔寨孩子 知風草在柬十年(下)

─台灣媽媽與柬埔寨的孩子系列報導1-2(接上文)

人氣 2
標籤: ,

【大紀元7月23日報導】─台灣媽媽與柬埔寨的孩子系列報導1-2 (接上文)柬埔寨,前稱高棉,一個擁有傲人歷史與文明古國:在西元三世紀,即是統治中南半島的強盛國家「扶南」王國;西元九至十五世紀初葉「真臘」王國的「吳哥王朝」更是鼎盛期,締造今人喻為東方四大奇蹟的「吳哥文明」。

但近代史的柬埔寨,卻是一部戰亂史,從一八六三年法國殖民開始,其後遭日本佔領,再被法國侵占。

即使一九五三年脫離法國獨立,除了極短的太平歲月,柬國內部不同派系各自頂著周邊國家的勢力,陷入一次又一次的武裝變亂,柬埔寨從「魚米之鄉」變成「巨大的勞改農場」,即使一九九三年在聯合國監督下制憲,確立君主立憲,走向和平,過去二、三十年兄弟鬩牆的結果,諾大邊境區已成了一百年也掃不乾淨的地雷區。

等了百年,人禍結束,最近十年,主要河川湄公河又頻頻氾濫,帶來嚴重水患,更讓這個苦難的國家毫無喘息機會。

知風草之家所在的卜迭棉芷省波貝地區幾乎是柬國百餘年苦難的縮影。

長年戰亂,卜迭棉芷省內有一大片被外國人稱為「地雷村」的區域,鮮紅的骷顱頭標誌,提醒人們「有地雷」,但貧民就住在地雷區內的茅草屋,他們窮到無法搬離高危險土地,至今仍經常有貧民在割草、伐木時,「轟」地一聲誤踩地雷,死傷時有所聞。

地處邊境區的波貝地區,跨越檢查站就是泰國東部,它是柬國最貧窮的地區之一,卻又因為緊鄰相對富裕的泰國,吸引龐大赤貧的人民到此尋找機會。

戰後重建中的波貝,邊境緩衝區是一棟棟有大面落地玻璃的現代化賭場飯店兼商場,裡頭有長長的自助餐吧,免費供應外國賭客餐點和飲料;這一頭是波貝最大的街道,滿是坑坑洞洞的紅泥地,處處可見斷手斷腳的乞討者、小丐童,以及抱著孩子討錢的婦人。

柬埔寨波貝地區因為貧窮、疾病和地雷,造成許多單親家庭,家中年長的孩子只好輟學到泰柬邊境當苦力。圖中十三、四歲小哥哥拉著人力板車,帶著七歲表妹和三歲的妹妹,一旦大貨車駛近,三個孩子就要與其他大人競爭搬貨,每天賺個數十泰銖供兩個家庭生活。//中央社


清晨七點,天還矇矇亮,波貝大街口已經停滿人力板車。泰柬陸運通關有個特殊規定,貨車通關要課高額稅金,人力搬運則不抽稅,窮人在這個小夾縫中找到生路,於是大貨車駛近邊境時,苦力們一擁而上,吃力搬滿滿的一車,賺個二、三十泰銖 (一泰銖約○點九台幣)。

瘦弱的諾高從軍時遭地雷炸傷,雙眼全盲、左腳截肢,不能踩三輪車,為了一家人的生活,諾高用雙手搖著笨重的板車,十三歲的長子在小學三年級即輟學當他的「眼睛」,負責控制車子方向,每天清晨,兩人一塊兒到邊境搬貨。

在密密麻麻的人力車隊中,放眼望去處處可見與諾高類似的家庭,甚至有十三、四歲的小哥哥拉著板車,載著七歲和三歲的妹妹擠在一群大人中搶搬貨。

在這樣一個充滿貧病的苦難地,默默奉獻十年的「中華民國知風草文教服務協會」,是一個純粹由台灣人募款成立的非政府組織。

從早期資助貧困華裔兒童就學開始,一九九九年七月,楊蔚齡設立收容柬國貧苦無依兒童的「流浪兒童之家」;第二年增設「鄉村職訓中心」,協助貧民學習一技之長;有感於教育是貧民唯一翻身的機會,她爭取到台灣獅子會捐款,去年再創辦「都巴薩柬文中學」。

七年來,知風草之家收容過一百一十六名柬埔寨孩子,早年轉介來的,多數與費吉兒、冉正類似,是在泰柬邊境流浪、乞討的兒童,有的孩子曾被賣到妓院提供性服務甚至遭到性虐待,也有的是為了一口飯錢,必須藉著吸食強力膠增加體力,以從事超出體力的勞動工作,不知不覺成了吸毒的孩子。

近幾年收的還是窮孩子,只是,隨著性產業興起,許多出外打工的丈夫染上愛滋病,回家再傳染給妻子,愛滋蔓延快速,知風草之家將近一半孩子的父或母或家人因愛滋病過世,成了孤兒。有的孩子進入兒家後一段時間,也被篩檢出呈現陽性反應,但以兒家的財力,老師們只能暗地裡觀察陽性反應孩子的健康狀況,實在無力為他們多做什麼。

單身的楊蔚齡和劉淑菁、顏大順、許惠如等輪流派駐兒家的未婚社工,是這前後一百多名柬埔寨孩子的「爸爸」、「媽媽」。從清晨五時起床開始,陪孩子們吃飯,看他們上學;孩子吵架打鬧,要扳起臉制止;孩子有心事,要開導;生病、受傷,要搭五、六小時的車送孩子進城裡的醫院,台灣爸爸、台灣媽媽對孩子們的照顧與一般父母沒兩樣。

知風草之家,對這群貧苦的孩子來說是一個重生機會,孩子們來自四面八方,入院時幾乎都不識字,兒家送他們上學,下課後安排職訓。楊蔚齡說,大約有三分之二孩子因個人因素離開,或原生家庭的父母要求孩子回家幫忙賺錢而流失,能成功幫助孩子習得一技之長、返家結案的比例約三分之一。

知風草之家目前有將近三十名院童,透過來自台灣的小額捐款辛苦支撐著,如果沒有兒家,這群孩子將何去何從?

相關新聞
李家同:凍結大學人事,凍結競爭力?
李家同:歐美鉅額補助農業,台灣農人怎麼辦?
李家同:要好的生活,就需要更多的電力
李家同:小小的台灣很多小工廠無力處理廢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