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22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林森2006年7月22日華盛頓報導)中國國家環保總局星期五公佈的數字顯示,中國的農業因為工業污染每年遭受的經濟損失超過人民幣200億元。美國環保政策專家認為,中國公佈的這一數字比較準確地反映了實際情況,中國所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環保部門執法的權力不夠。
中國國家環保總局公佈的消息說,目前中國因土壤污染造成的農業損失相當嚴重。據估算,中國每年因重金屬污染的糧食達1200萬噸,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億元。國家環保總局的發言人表示,中國被污染的農田大約有1.5億畝,約占中國農田總量的10%。
數字可靠 重在行動
美國環保政策專家認為,中國公佈的這一數字比較準確地反映了實際情況。設在首都華盛頓的美利堅大學國際環保政策項目主任夏竹麗(Judith Shapiro)博士對中國的環保問題十分關注。
她用中文說:「中國的環保總局和地方環保局等部門在各地許多地方都有監測站來預測污染狀況、水和空氣的質量。我覺得這些預測儀錶是比較可靠的,統計數字也比較可靠。現在的問題是,你有了結果以後應該採取甚麼樣的措施。」
環保部門缺人缺錢缺權
夏竹麗博士說,中國環保部門所面臨的困難很多,除了人力、物力資源不足以外,地方保護主義也是環保部門要面對的重大挑戰之一。
夏竹麗說:「整個中國的環境保護問題一個是人力不夠。第二個是環保部門的權力不夠,再就是經費也不夠。最大的問題是執法的問題。比如,地方的公安局它不支持你,那就沒有辦法了。」
眾所周知,地方保護主義是中國基層的環境執法所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因為基層環保部門的經費、人事任免都受制於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出於對當地經濟效益的追求,對環境違法企業聽之任之,致使這些違規企業有恃無恐。
潘岳:立法雖多管用的少
中國的環境立法的數量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並不落後,但環保問題依然嚴重的原因就是執法的不力。中國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日前對媒體表示:「中國的環境立法雖多,但管用的少,很多法律條文似乎還停留在理想主義層面。」
夏竹麗說:「總地來講,我覺得要解決中國的環境和空氣污染問題,主要的問題不在於法律不夠,而是在於環保部門執行法律的權力不夠。」
地方保護主義和地方政府干擾
專家認為,在中國目前的情況下,中國環保總局應該做的是,加快跨區域的環保督察機構的建立。只有這樣,才能夠有利於遏止地方保護主義,提高環保機構的執法能力。另外,在環境法的立法過程中,應當重點解決地方政府干擾環境執法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