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的「精神病」

蔡淑梅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7月20日訊】天水圍集體自殺案三名女死者都有「精神病」記錄,而且病齡不淺,其中三十一歲女死者,更於十五歲時便開始發病,被送進了精神病院。她曾在日記中寫下很多個人感想和院中點滴,看來文筆流暢,思路清晰,看不出有任何精神錯亂的跡象,為甚麼她年紀輕輕便被斷定患上「精神病」呢?

此宗慘劇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她們如此年輕,日子怎過?小女子同病相憐,互相扶持,本屬好事,奈何始終無法擺脫世俗的無情,又乏突破自我的能力。最後,她們被迫接受失常人的身份,更自覺為世不容,生無可戀,且非死不可!

究竟「精神病」從何而來?是先天、還是後天的呢?我不是精神病專科醫生,但我接觸過不少自以為有精神病、或已被定性為精神病患的病人,當中,大部份更是年輕的女性。她們的共通點是缺乏自信,疑神疑鬼,無法集中精神,諸多不適,卻又找不出具體病因。別人不能理解,她們卻有苦自己知。

任何毛病都有因由,表面看不出來的病,特別困擾病人,假如溝通不來,病人就更加可憐。「精神病」是一個最常被誤診和濫用的名詞,自從「情緒病」和「抑鬱症」等貌似溫和的病名被推出市場後,人們就開始審視自我,懷疑自己有否患上精神病!

精神科醫生和心理專家用心良苦,向市民詳細解釋「情緒病」的病徵和治療方法,強調有病就要吃藥,吃藥便有救。於是,人類的精神救星不再是神明,而是精神科藥物!我不敢批評專家們用藥的權威,但我實在見得太多愈食愈傻的例子!藥齡愈久,愈不能回頭,病人的思想全由藥物控制,還有甚麼精神?甚麼思想?

行醫愈久,愈覺無奈。一個人有病,必定身心俱損,身病易癒,心病卻難醫。要教病人重拾健康,不能單靠藥物,藥是死的,人才是活的。每有新藥物面世,醫護界便如獲至寶,以為人類又能克服某種絕症了。其實,五花八門的藥物,不過是商人的伎倆,跟時裝潮流沒有甚麼分別。要是藥物不推陳出新,藥廠便無以為繼。

精神病當然不是甚麼新興的病症,人類有腦袋、有思想,就自然會出毛病。思想是所有覺識當中最難駕駛,亦最自由不羈的。到了今天,我們也只用了整個腦袋的一小部份而已,還有很大的潛能未被開發。若果只以所謂專家有限的學識,去為所有人的思想定義:哪種想法對,哪種想法不能接受,這是正常,那是失常等,我們豈不有如活在思想禁制的牢籠,永不超生?

當然,只要你的行為和表面態度正確,沒有侵犯他人,別人根本無法窺探你的腦袋。但那些信心薄弱,對自己懷疑的可憐人,就如一絲不掛地站於人前,那種恐懼與無助,就會令她們更加相信自己有病,非吃藥不可。從此,藥物操控了他的思維,暫時壓抑內心的不安,表面上可以做回一個「正常人」,但內裏卻是更加空洞!這樣子,生還有甚麼意義?

愈富裕的社會,愈多精神病患。忙碌緊張的生活,令人無法靜下來思考,自我竟識模糊,一旦情緒失控、心情抑鬱等等負面思潮來襲,便足以令人全面崩潰。政府的精神健康宣傳,團體的支援活動,能拯救這些脆弱的心靈嗎?花巧的說話,動聽的虛言,到底觸不及個人內心的深處。心病還須心藥醫,除了極嚴重的精神失控現象需要藥物幫助,任何精神科藥物,都是少吃為妙。

「精神病」最大的危害,並不是別人的眼光,而是自我的毀滅,你認為自己有精神病,就等於承認自己失常,這種對自我的否定,與自殺無疑。一個人連自己都不信,還可以相信誰?沒有自信,甚麼事也做不成,人生又怎會快樂?所以說「精神病」殺人於無形,一點不錯!@

2006/7/10

( My blog: //hk.myblog.yahoo.com/dr_choisukmui/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訪民劉新娟逃離精神病院 兒子遭警扣留
許美靜消失五年 以另種方式再度“複出”娛樂圈
梁勁暉上訴案遭駁回 精神病患要服刑
梁勁暉被判刑兩年半 二審維持原判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