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觀察:香港內地「禮」尚往來

標籤:

【大紀元7月1日訊】(BBC特約撰稿人 曹景行報導)七月一日將至,香港又在預測中央這次會送什麼「大禮」。北京的財政部已經宣佈,新的一批香港商品下個月就可免關稅進入內地市場﹔估計北京還會擴大香港經營人民幣業務的範圍,香港法律界則有望獲准處理民事商業糾紛案件。這幾年北京不斷給香港「送禮」,已成慣例,而等待北京送更多的「大禮」,也已成了香港的普遍心態。(還有個別本領過人的老板,屢屢通過特殊渠道向北京伸手討要更多好處,獨享之餘還要倒賣獲利,連許多香港平民百姓都為之臉紅。)其實,香港也不斷向內地送「禮」,早先主要是送去投資和人才,近兩年又增多了一項:香港的大學到內地招收學生。
全中國最拔尖的學生不是進北大,就是入清華

今年,香港的幾家大學在內地的招生人數增加到一千多名,已形成一股不小的報考熱潮,實在是很好的事情。招收內地學生,有助於打破香港對使用內地人才的限制,打破香港人的封閉思維,早先已經講過多次,這裡不再重覆。有趣的是,香港那些大學前來招生,也給內地帶來觀念上的衝擊。

多多益善

首先是北大、清華的中國名牌大學感到壓力了。本來,全中國最拔尖的學生不是進北大,就是入清華,盡由它們兩家挑選。現在半路殺出了程咬金,去年就有考生棄北大而轉去香港科技大學,還有一位因「移民」身份(從入學分數線高的省份移入分數線較低的省份)無法進入清華的高考「狀元 」,卻獲得香港大學錄取,都引發內地媒體的廣泛議論,認為是對中國不合理高考體制的衝擊今年更出現了香港的大學到內地「掐尖」的說法,有人開始擔心北大、清華「面臨生源流失」,這就有點杞人憂天了。實際上,今年全國考生近千萬,香港不過只招收一二千名,就算把考分最高的「尖子」全部「掐去」,對清華、北大的新生素質也不會有什麼影響﹔是不是高材生,並不在於高考成績一兩分的上下。反倒因為這千多名學生有機會去香港,等於增加了同樣數量的學生可以進北大、清華等一流大學,以此一層層類推下去,最後又會使一批本來可能進不了大學的孩子,得到了入學機會。把這些數字加起來就可以知道,香港在內地多招收一名學生,就可能「造福」多名學生和他們的家庭。所以,香港招生多多益善。

機會均等

香港的大學今年招生過程中的一些做法,再次被內地媒體用來批評中國自己的教育體制。例如,香港中文大學今年取消了對內地學生的面試,原因是「我們希望盡量做到機會公平,不能因為面試把大部分人排除在外。我們要給更多人,尤其是家境貧困的學生以機會。我們是辦教育的,目的是要改變學生的一生。那些小地方來的窮學生,他們的一生會被我們改變。因此,把資源投到這裡最有價值」。

對此,《中國經濟時報》的評論說:「公平,成為第一考慮,這值得內地教育認真反思——這是極為深刻的一課!」而《北京青年報》的評論,則稱讚「香港中文大學對政策和價值取向矯正機制的一個’快’字」,呼籲教育部門的決策者「反思和學習」。

「自己來考試半小時都找不到考場,這樣的人怎麼能過關?」香港大學中國事務處的范冠豪先生有感而發的這番話,也成了對內地學生的警示。事因6月17日,一千六百多名學生在北京參加香港大學的英語筆試,考試快開始了,仍然有不少考生找不到考場。北京一家媒體的報道即以「港大考試測驗獨立性」為標題,另一家媒體更評論說,許多內地學生過於依賴家長和老師,自理能力太差,這在港大老師眼裡,也許是不可原諒之事,可是在我們現實中卻司空見慣,甚至這部分學生往往就是好學生的代名詞。

香港的大學到內地招生,本來只能算是一份「薄利」,沒想到會引出那麼些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是「禮輕情意重」了。所以,香港到內地招收應該一年年繼續下去,而且應該招得更多。(//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香港觀察:狗年狗新聞「旺旺旺」
香港觀察:迪士尼風波給香港什麼教訓?
香港觀察:富豪產地
香港觀察:蘇絲黃世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