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宰殺還交巨費的人 就叫中國的大學生

瘋癲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5月29日訊】中國共產黨的所謂改革進行到今天,已經徹底的否定了他自己的最終目的——社會主義及其共產主義。公有制的計劃經濟被市場經濟所取代,說明的是中國人民白白葬送了人類發展速度最快的二十世紀;人造官僚制度取代自由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三民主義初創,證明近億人的生命喪棄和資源生態環境的破壞是人類史上絕無僅有的血淋淋的屠戮和毀滅;與時俱進的所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代社會主義,闡明的是認可民族滅亡也要堅持保住特權的偉大、光榮、正確,也要拒絕人類幸福的普世真理的自由主義。在全球分分秒秒的制度競爭中,在資源高耗低效、生態大規模破壞、環境極度惡劣、道德觀念詭異、科技非常落後、資金嚴重匱乏和人口膨脹到極限的全面困窘的情況下,中華民族何以為繼,中國人何以保命?

面對這一百孔千瘡的民族危機,中國人應該破除別有用心者施放的煙幕,直奔社會制度革命的題眼。是的,黑手黨組織侈談什麼改良,血淋淋的反人類的歃血為盟團伙何以改革?這樣的黑惡勢力一旦高效靈利,人類的末世不就來到了嗎?大有人在的提出告別革命,說我們不能再革命了,中華民族在不斷的革命中葬送的優秀兒女還少嗎?這樣的說法是陰謀詭計,我們不能聽之任之而要據理抨之。共產黨的歷史毒化書讚美為榜樣的太平天國、義和團是社會革命嗎?毛澤東舉著斯大林反自由主義的法西斯理想主義的大旗,顛覆了推翻中國兩千餘年帝制的中華民國的封建農民起義,無論怎樣美化人們也不會相信它能稱得上是社會革命。是的,我們決不接受用反革命的血腥來誤導人民告別結束魔鬼統治的中國最最有意義的人民大起義。而且,這樣的人民大起義也絕不是血淋淋的,只要人民走上街頭就足夠了,任何人也絕不敢向人民開槍了,沒有人敢下這樣的命令,同樣的是也沒人敢執行這樣的命令。

六四的血腥還沒干沒散,共產黨就沒有人敢承認自己當時是旗幟鮮明的了,十七年來這樣的心理熏陶在共產黨內廣為瀰漫,連李先念、陳雲和李鵬都一推六二五。中國革命的領導階級的工人都下崗了失業了,由於土地私有化的呼聲越來越高農民過去出讓給官方商人的土地都將被激發起大規模的農民運動,讀不起書治不起病怨言將是全國人民的共同心聲,政治腐敗、司法腐敗、經濟官僚化黑社會化也是全國人民深惡痛絕的焦點,外資企業雨後春筍般的興起更是共黨失去經濟控制基礎的重要一環,數千萬訪民集多年的顛沛流離的憤怒已成為民主運動不可戰勝的堅強戰士,數千萬法輪功信仰者早已被逼迫成有組織的道德敵人,數千萬天主教徒在教皇的道德感召下也一定會投入人權鬥爭中來,一億多基督徒在國際基督教的動員下也不會袖手觀望。人權律師的全球絕食運動已經得到各國政府的響應,西方政治家已開始了接見民運人士和法輪功信仰者活動,並公開立法支持中國民主運動。中國共產黨內已經分裂為民主派和守舊派,中國軍隊也十分明顯的分裂為兩派,這兩派中守舊者人數視形勢而定,當民主運動的大局一旦展開恐怕就沒有守舊派了,因為共黨實際是一群惟利是圖的小人黨。這一切就是目前中國的現實,自由民主運動已經不存在任何人身風險了。

作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們,作為人類心靈的工程師的大學教授,每個人都有的社會責任和道德擔當就擺在我們面前,有道德有良知者就能救國於危難救民於水火,我們為什麼就不能表現一點人性和良知呢?尤其是大學生兄弟姐妹們,我們的青春年華是不會有再的,我們父母辛勞一生的血汗也不是大風刮來的,我們為什麼付出父母血汗佔用自己的青春,去接受狼奶教育做反人類者的馴服工具?他們讓我們做他們的工具,理應他們自己出費用,怎麼還讓我們奉獻自己父母的一生辛勞呢?就是公費也是不可取的,公費也是我們父母的血和淚的結晶。這裡有一個政權合法性的問題,沒有選舉權就不納稅,我們的父母和人民沒有政治主權憑什麼給他們交稅呢?

大學教授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失語,除了人格道德不足以稱之為人類靈魂工程師以外,他畢竟還分得一筆巨額分肥,這符合經濟學的利益最大化原則。而我們失語的後果既是自己馴化為他人的鷹犬和惡棍又得自付巨額異化費用,世界可以有這般不講道理的政府和學校,但不應該有這樣甘願自殺還自願交費的學生。我們走上街頭讓全人類評一評這是非曲直的勇氣都沒有的人,難道也佩稱天之驕子?而且,這一舉動也必然成就其救國救民的人生最大的價值,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會帶來一個全新的中國人類的大同。所以,面對時代召喚而一潭死水的中國大學生群體,在我看來不過是一群讓人殺了還交費用的白癡!尤其是有著自由主義光輝傳統的北京大學和有留美預科班之稱的清華大學的大學生們更是如此荒唐可笑!
2006.5.28(//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網海拾貝】全中國其實就等著一根火柴的機會
【網海拾貝】對李宜雪事件官方最新通報的三點質疑
王友群:中共陸軍司令李橋銘也被抓了嗎?
潘宣昊:封閉的牢籠——疫情下的中國言論自由現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