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大學校址變遷中的制度慣性

弘毅

標籤:

【大紀元5月28日訊】九十年代以來,中國大學合併熱引發的問題之一:多校區分散造成專制統治困難。針對這一問題,某些學校的解決辦法是選擇新校址,將分散的校區集中起來,以便加強控制。對此,本文擬從制度的視角透視大學合併與校址變遷的本質因素。

貴州大學準備遷往貴陽金陽新區。贊成者認為,貴州大學合併以後,校區增加而且分散和相隔遙遠,所以選擇新校區,將分散的校區集中,有利於管理。這種看似合理的想法反映出中國專制傳統對當今中國大學的影響:思想統一優於思想分裂。當年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企圖用長城防止外族入侵和禁錮國民的思想,秦之後的許多朝代也不斷維修長城,卻從未成功阻止外族入侵。長城沒有使中原避免蒙古人的進攻,也擋不住大清的鐵騎,更經不起充滿武士精神的日本人的侵略。也許當初有人責怪歷朝歷代為何不在中日邊界修築銅牆鐵壁,使中國人免遭日本人蹂躪。長城象徵著中國政府對外懷柔對內剛強的統治手段。制度慣性使權力者總是希望用一種思想去控制所有的國民。在權力者濫施暴力的淫威之下,不同個性的中國人始終被擠壓在一個狹窄的生活空間。這種習慣於集中控制的制度傳統在大學中的突出表現是:統一校區統一思想。

統一校區表面上的目的是為了管理方便,實則是為了加強控制。如果統一校區真的有利於管理,歐美許多大學分校都應該集中在一個地方,否則各自分散的學校不利於管理。美國人不如中國人智慧,居然允許地方分權制度。中國人如此熱衷於統一,難怪秦始皇因成為歷史上第一個統一中國的皇帝而倍受今天渴望專制的中國人羡慕。

統一校區便於管理意味著分散校區就不易管理。這與真正的大學管理事實不相符合。

貴州大學校方決定遷校址的理由是:現有的七八個校區相隔很遠,管理成本高,將其集中在一個地方可降低成本,方便管理,資源分享。政府和學校一小部分當權者贊同這一決策。我非常反對這種錯誤的行為。老子曾經說過國家不宜過大,主張小國寡民。從古今中外的歷史看,無論國家、企業還是學校,隨著規模擴大,權力應該下移,可避免權力過於集中,形成官僚體系,機構臃腫,人浮於事。規模擴大,應該採取分權和鬆散式的管理,或聯盟式的管理。中國高校合併熱早已暴露出許多弊病。貴州大學趕在合併熱退燒時期,卻又不幸遇到了遷徙熱。政府移民到鄉村,因為鄉村山清水秀、氣候宜人。但是鄉村缺乏可供城市人享受的醫療服務、教育服務、文化娛樂服務和生活用品服務,所以原來在城市裡和其他市郊的重要服務機構也必須遷徙。如果學校不遷徙,分散的校區確實為傳統的官僚主義統治制度帶來麻煩,集中校區才能繼續推行上行下效的單向式的高壓管束,維持封閉式的金字塔結構。這也是當年秦始皇下令將不同地方的長城連成一片和之後的歷朝歷代幾乎都在修復和增修長城的真正動機。事實上萬里長城並不牢固,它擋不住外族的入侵,卻擋住了中國人的視野,禁錮了中國人的思想。清朝康西皇帝認為長城一點用處都沒有。可是至今有人還很崇拜秦始皇。當初他強令百姓修築長城,不知花費多少人力和物力,而今長城變成了偉大的象徵。那位曾經紅極一時卻不再露面的董歌星經常在各種重要晚會上吟唱著“長城長……..”的時候,不知有幾個中國人在反思傳統的悲哀和人性的邪惡。歷史總喜歡開人類的玩笑,人類卻常常將玩笑視為國寶、視為千年文明的象徵。

今天的中國人更加功利主義。修築環球長城雖是一句玩笑話,不過只要公開招標,投標者肯定蜂擁而來。規模過大的校區仍然不分散,或將分散的校區集中,本質上是「大一統」的專制主義作祟,與修築環球長城防止太空人偷襲是一樣的。對於政治投機分子和商人來講,學校遷徙對本地文化有何影響無關大局,重要的是學校遷徙帶來許多商機。有人招標,就有人投標。

(//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李家同:我們應該重視技職教育
李家同:從朱自清的夢來談大學精神
李家同:辣妹畢業典禮——大學生沒有校園神聖觀念
李家同:消費主義氾濫,人格滅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